科研产出
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
18.6%拌·福·乙种衣剂防治棉花立枯病和蓟马效果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对棉蓟马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8.6%拌福乙种衣剂均对蓟马平均防效在78.72%~59.22%之间,1∶50药种比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20%乙酰甲胺磷乳油。而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在74.53%~54.65%之间,1∶50和1∶55药种比的防效显著高于3%敌委丹种衣剂和90%拌种灵原药等对照药剂。结论: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对棉蓟马、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其最佳用量为药种重量比1∶(50~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辐照接枝物凝胶的水分状态和结构分析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辐照接枝制备的魔芋吸水材料性能,对材料的吸水倍数、速度、保水性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镜(TEM)技术表征材料凝胶态水分含量和形貌结构。结果表明,常温下材料吸自来水速度最大可达16g·g-1.min-1,60min时吸水倍数达400倍。吸水倍数受粒度、温度、离子浓度、离子类型的影响,并以离子类型影响较大。保水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充分吸胀后,自然条件下15 d可保持水分35%。结构分析表明,产物吸胀后有效水含量为99.617%,其凝胶形貌为大小不等的球状物连接,折叠缠绕,形成螺旋状立体结构,球的直径在20~50nm之间,而未接枝的魔芋为50~150nm大小不等的凝胶块组成均匀的网状体系。魔芋辐照接枝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近年来严重为害及其对当家农药品种抗性急剧上升的现状,本项目在华中、华南、华东地区等代表性地区开展褐飞虱灾变规律、抗虫品种培育、抗药性监测及复配农药新剂型开发、生态治理新技术研究、预测预报技术、可持续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越南、老挝等境外虫源地及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地田间褐飞虱种群仍以2型为主,3型次之。田间小气候是褐飞虱逃避高温的关键因素,褐飞虱在上午气温升高时大量向温度较低的水稻基部20cm范围内转移以逃避高温,将高温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发生量有明显影响,手栽稻田褐飞虱发生最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水稻品种、N肥施用水平对褐飞虱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超级杂交稻褐飞虱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常规杂交稻,高N肥施用量促进褐飞虱的发生,且水稻品种与N肥施用量对褐飞虱发生量的影响有明显交互作用。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褐飞虱对吡虫啉有极高水平抗性(168.1~561.5倍),对噻嗪酮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4.2~33.1倍),对氟虫腈为敏感性降低到高水平抗性(2.7~67.7倍),对烯啶虫胺与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筛选出噻虫嗪、吡蚜酮、唏啶虫胺和仲丁威4种高效低毒的防治单剂。研制出3种农药复配新制剂,其中1种新制剂已获得农业部药检所正式登记,且规模化生产,2种新制剂已进入农药登记程序。精细定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6、Bph7、Bph9、Bph15、BG1222,并找到了它们的近距离共分离分子标记。培育出高产、优质、熟期适宜、含有抗稻飞虱基因Bph14的水稻新品种广两优476。储备了一批聚合多抗稻飞虱基因的水稻亲本材料。研发出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天敌诱集植物,增加褐飞虱卵期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的轻简化生态调控技术;研发出对褐飞虱成、若虫取食及雌成虫产卵均有驱避作用的植物提取物混配剂3种;研发出显著提高稻虱缨小蜂对田间褐飞虱卵寄生率的引诱剂1种。建立了褐飞虱环境友好防控技术集成体系,并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西6省区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甜面酱成曲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根霉、黑曲霉、米曲霉单独制曲及混合制曲所得成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产生挥发成分的种类上,米曲霉>黑曲霉>根霉,对单菌种制曲而言,米曲霉产醇类和酮类物质能力较强,黑曲霉产酚类和烃类物质较强,根霉产酯类和醛类物质较强;对比单菌种制曲和混合制曲,发现采用混合制曲不利于酯类、醇类、酮类、酚类和烃类物质的产生;仅米曲霉和根霉混合制曲在醛类物质的产生上略有优势,因此单菌种制曲更利于挥发性成分的产生。
关键词: 甜面酱 制曲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翻压利用对干早年份烤烟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化肥及其与不同比例绿肥配合施用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遭遇严重干旱年份,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不施肥时表现更明显,病害发生普遍,产量、产值显著降低.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均可明显提高烤烟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茎围,降低青枯病、普通花叶病发生率,根、茎、叶各部位生物量明显增加.随着肥料用量中绿肥比例增加,烤烟产量和产值有逐渐增加趋势,翻压绿肥各处理产量、产值分别是单施化肥的1.16~1.71倍、1.09~2.16倍.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与化肥配施烤烟叶片烟碱含量提高,还原糖/烟碱值下降,下部叶和中部叶总氮/烟碱比值均明显下降,上部叶总氮/烟碱比值平均有增加趋势,不同部位叶片钾含量均明显提高,烤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水稻颖花突变体是开展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研究的重要材料,在水稻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个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暂命名为fon6(floral organ number)。首先对突变体的花器官性状进行鉴定,然后利用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该突变体的特征为浆片颖壳化,内外稃和雌蕊增多,雄蕊减少并外露,雌雄配子均可育,但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结实。突变体与正常品种杂交,F1代个体的表型与正常品种一致,F2群体表型分离比例符合3:1,说明该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分布于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将突变位点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14591与RM1446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4cM和10.5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