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养殖大口黑鲈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东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群体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用12条随机引物对3个群体共88尾大口黑鲈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了106个位点,平均每条随机引物扩增出8.8个位点;广州群体、顺德大良群体和顺德南水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2.08%、33.02%和40.5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51、0.1176和0.1627;Shannon 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08、0.1742和0.2378。这表明目前广东地区养殖大口黑鲈种质资源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降低,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种质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6-DMAP诱导栉孔扇贝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的细胞学观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细胞学的变化。结果显示:被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照射强度1 500μW/cm2,照射时间60 s)能够与栉孔扇贝卵子正常授精并激发受精活动,但受精卵发育速度较对照组的迟缓;受精卵即将排出第一极体之前用6-DMAP(终浓度50 mg/L)处理35 m in,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至原核形成期,四倍性雌核最终融合,在此过程中精核一直处于凝缩状态,不解凝,不形成雄性原核;到第一次卵裂前期,精核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形式位于两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末期,精核位于两卵裂球之间的卵裂沟上或进入其中一个卵裂球的细胞质中;第二次卵裂过程中,精核仍然以DCB形式滞留于卵裂沟上或其中一个卵裂球中。另外,作者还观察到核物质分离紊乱、染色体多极分离等现象,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短乳杆菌去除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在养殖水体中去除亚硝酸盐的能力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短乳杆菌能够在复杂的养殖水环境中有效去除亚硝酸盐。短乳杆菌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去除的适宜条件为:水温25℃以上,pH≤8.0,菌液使用量≤10 mg.L-1,亚硝酸盐本底质量浓度≤1.0 mg.L-1,有效处理时间为0~48 h。除了活菌体,短乳杆菌的代谢产物也有去除亚硝酸盐的能力。研究表明,短乳杆菌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养殖水体环境生物修复产品而加以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胸腺组织学结构及抗体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鳜胸腺进行研究。观察到鳜胸腺位于鳃盖与背的联合处,呈三角形,对称分布;胸腺实质随年龄增长分叶逐渐明显,大体可分三个区,外区、中区和内区,中区和内区分别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皮质区和髓质区。外区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中区可观察到大量网状纤维和淋巴细胞,内区主要由排列较疏松的淋巴细胞组成。此外,光镜下还观察到哈氏小体和髓质上皮囊的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胸腺中抗体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区和中区,胸腺分叶部位尤为明显。阳性细胞胞膜着色明显,呈清晰棕黄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尾鱼RW-H近交系20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结构
《中国水产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RW-H系近交15代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寻找该近交系的标志基因位点,选择20个在野生剑尾鱼群体具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剑尾鱼RW-H系(红眼白体)30尾个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17个位点为单态,有可能作为该近交系的标志基因位点;另外3个位点Msa012、Msa033和Msc036具有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3047、0.3457和0.3648。通过Pop-gene 3.2软件分析得知全部基因位点的纯合率达到了95.83%,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482(0.000 0~0.1625),遗传相似系数为0.9518(0.8500~1.0000),说明剑尾鱼RW-H系已经具有很高的近交程度。几个多态性位点的发现,可以指导近交选育,加快选育进度。本研究方法不仅检测出剑尾鱼RW-H系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可为中国建立分子水平的实验动物监测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孔鲍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养殖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RAPD技术对我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的九孔鲍5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大小范围为0.2—2.4kb,其中多态性条带97条,多态位点比例为68.8%。基因多样性介于0.210±0.193与0.247±0.187之间,平均为0.224,各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福建东山群体和广东惠来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支;深圳、湛江和三亚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聚为另一支。群体间遗传距离介于0.062与0.135之间,福建东山群体与广东惠来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惠来群体与深圳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群体间FST值介于0.176与0.326之间,随机组合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已经达到显著水平,但东山和惠来与深圳、湛江和三亚2组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表明近年来九孔鲍大规模死亡事件可能与遗传多样性并无直接相关,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遗传选育。不同地方群体间的显著分化表明,各地方群体应分别作为单独的"管理单元(management unit)"进行遗传资源管理,群体之间的移植应严格监管。
关键词: 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遗传多样性 RAPD 遗传分化 养殖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鲈白细胞介素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从经LPS刺激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803 bp的IL-8 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159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59 bp的3′非编码区(UTR)以及29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99个氨基酸。序列的3′UTR含2个mRNA不稳定基序,在Poly A尾上游17 bp处有1个明确的Poly A加尾信号(AATAA)。预测的氨基酸结构含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将信号肽切除可产生72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预测成熟肽的分子量约为8.3 kD,等电点为7.85。花鲈IL-8序列中用于形成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保守,前2个半胱氨酸被1个精氨酸分开,形成CXC结构。与其他鱼类的IL-8相似,花鲈IL-8序列中也缺乏哺乳类中存在的ELR基序,而含有ELH结构。进化分析显示,花鲈IL-8与从鱼类和哺乳类分离的IL-8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与硬骨鱼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为软骨鱼类,与无颌类和哺乳类的分化较大;而哺乳类的ELR结构可能为IL-8在进化过程中特化而成的结构,以加强IL-8特异性的趋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罗非鱼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营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罗非鱼是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1,2]。目前养殖和繁育体系较为完善的品种有奥利亚罗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DMAP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
《海洋水产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Bouin氏液固定、连续石蜡切片方法,对6-二甲基氨基嘌呤(简称6-DMAP)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在授精后25min,以60mg/L的6-DMAP处理栉孔扇贝受精卵15min,有效地破坏了纺锤体结构的形成,抑制了第2次减数分裂进程,致使受精卵内形成两种核相:一种是1个大的二倍性雌核和1个雄核;另一种是两个单倍性的雌核和1个雄核。不论形成几个雌原核,它们都能与雄原核相互靠近,在卵轴中央核膜逐渐发生融合,形成合子核,三倍体的合子核在卵内所占体积明显较二倍体的大。继而,合子核经过DNA复制,最后凝缩成染色体,发生有丝分裂,其过程与正常二倍体相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