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观赏植物DFR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DFR)是植物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花色修饰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观赏植物的21个DFR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和MEGA 5.05等软件分析其密码子使用模式,探讨影响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观赏植物DF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DFR基因在单/双子叶观赏植物之间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存在差异;单子叶观赏植物偏好以G/C结尾,而双子叶观赏植物偏好使用A/T结尾.有效密码子数分析显示,大部分观赏植物DFR基因(占供试材料76.19%)分布于期望曲线下方;奇偶偏好分析发现,嘌呤(A和G)和嘧啶(T和C)的使用频率存在不均衡使用.由此可推测观赏植物DFR基因的密码子偏性使用模式受到突变压力和选择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此外,还确定了ATT等倾向以A/T结尾的15个最优密码子.本研究结果为观赏植物花色转基因研究中的密码子改造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观赏植物 花色 DFR 密码子偏性 最优密码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避雨设施栽培对中晚熟水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避雨设施栽培是南方桃产区产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以霞晖5号、丹霞玉露和迟玉露3个中晚熟水蜜桃品种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对不同熟期桃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提高了桃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蔗糖含量,特别是晚熟品种迟玉露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都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体来看,中熟品种果实总酸和有机酸各组分含量在避雨栽培后呈下降趋势,晚熟品种迟玉露则与之相反;避雨栽培也提高了果皮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色苷含量,降低了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幅度因品种而异;此外,避雨栽培也使部分品种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和色泽参数明显下降.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能够明显改善桃果实的风味品质,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实的产量和外观着色产生不利的影响,避雨栽培措施要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具体天气条件变化进行优化调整.

关键词: 水蜜桃 避雨栽培 中晚熟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樱桃番茄氨基酸组成及风味分析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不同品种樱桃番茄的风味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了8个品种樱桃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糖酸比、Vc含量、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红果樱桃番茄品种的部分风味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模式谱)优于黄果品种,尤其是红果品种浙樱粉1号和浙樱红1号,其中,浙樱粉1号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有机酸含量、Vc含量、呈味类氨基酸(鲜味、甜味、芳香类)含量及氨基酸营养价值均处于较高水平.红果樱桃番茄品种之间的总糖含量、Vc含量,以及黄果樱桃番茄品种之间的有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甜味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均呈现出较低的变异系数.氨基酸营养价值分析表明,缬氨酸和亮氨酸是樱桃番茄的2个主要限制氨基酸.本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樱桃番茄的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樱桃番茄 风味 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鲜牛肉贮藏中菌群结构及优势菌致腐性的分析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牛肉在0℃冷藏下微生物菌群变化和优势腐败菌,采用培养依赖的16S rRNA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牛肉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通过定期测定接种牛肉汁的生长、感官、蛋白酶活性、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分析分离株的致腐特征.结果表明,牛肉冷藏中感官品质保持良好,15 d出现异味,18 d有腐臭味.而样品中菌落总数第3天快速上升,15 d菌落总数为8.73(lg(CFU/g)),之后呈现稳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肠杆菌(Enterobacter)和乳酸菌4种分离培养基中细菌与菌落总数增长趋势相似,其中假单胞菌增长最快,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生长最慢.两种菌群鉴定结果显示,冷鲜牛肉初始微生物构成复杂,包括热死环丝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和假单胞菌等多种菌属构成,而腐败末期菌群构成趋于单一,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为优势腐败菌,特别是莓实假单胞菌(P. fragi).将腐败分离株10株假单胞菌、4株热死环丝菌和1株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接种于冷藏的牛肉汁,发现假单胞菌和蜂房哈夫尼菌的接种组感官评分、pH值和TVB-N值高于热死环丝菌,且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蛋白酶活性.研究表明,结合感官和微生物评价冷鲜牛肉贮藏期为15 d,且菌群多样性下降,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是优势腐败菌,其中假单胞菌致腐性较强.

关键词: 牛肉 高通量测序 假单胞菌 致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致腐表型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荧光假单胞菌是养殖鱼类低温贮藏中的优势腐败菌.本研究比较分析5种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腐败表型.采用结晶紫法、苯酚硫酸法、珠涡流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粘附能力,并测定细菌泳动性、蛋白酶活性、嗜铁素等致腐表型.结果表明,5株荧光假单胞菌在28℃LB肉汤中生长良好,经24 h培养后气-液界面上出现较厚的膜,在微孔板中生物被膜形成较快,其中鱼源PF01、PF06、PF07和PF10分离株在12 h含量最高,而标准菌株PFuk4在18 h最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胞外多糖的含量逐步积累,在18~24 h达到最高,并较快粘附到不锈钢片表面,其中PF07的粘附量最高.5株荧光假单胞菌还具有较强的泳动性和蛋白酶活性,且均产嗜铁素.在PF07和PFuk4中还检测出短链高丝氨酸内酯(AHLs)活性,可能与其较高的被膜、粘附能力、泳动性及蛋白酶活性有关.本研究结果为从AHLs角度探究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机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腐败 蛋白酶 AH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石渠县牦牛源蜱感染巴尔通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巴尔通体的感染情况。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总DNA,PCR扩增蜱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和巴尔通体gltA基因,对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从而确定蜱及其携带巴尔通体的种类。结果表明:在石渠县4个乡共采集到蜱818只,其中西藏革蜱占78.97%(646/818)、青海血蜱占21.03%(172/818);蜱巴尔通体的总感染率为30.07%,其中阿日扎乡、麻甲乡、德荣玛乡、长须干玛乡蜱巴尔通体的感染率分别为4.76%、76.79%、12.50%、17.95%,麻甲乡西藏革蜱巴尔通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地点(P<0.01),麻甲乡青海血蜱巴尔通体感染率(79.07%)高于西藏革蜱(69.23%),但无显著差异(P>0.05)。经比对分析,总共得到3条序列(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1,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2和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1和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2与未定种的Bartonella spp. RF124HAIN (FJ464240)亲缘关系最近;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3与对人有致病性的Bartonella melophagi亲缘关系最近。综上,石渠县存在西藏革蜱和青海血蜱,蜱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并且具有感染人的风险。

关键词: 石渠县 牦牛 巴尔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和上海地区生产及零售端鸡肉源沙门氏菌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16年7—10月采集自浙江和上海部分地区肉鸡屠宰端、零售端鸡肉样品及屠宰场环境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研究102株分离株的血清型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定的泰国S&A公司沙门氏菌诊断血清,采用玻片凝集法确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使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研究发现,204份样品中,85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平均检出率为41.67%。脱羽、净膛、清洗、包装、整鸡和预冷检出率依次降低,而冷藏检出率回升到70.00%。102株沙门氏菌共涵盖15个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23.53%)、阿贡纳沙门氏菌(Salmonella Agona,17.65%)、印第安纳沙门氏菌(Salmonella Indiana,12.75%)、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11.76%)和达布沙门氏菌(Salmonella Dabou,7.84%)较为常见。屠宰端德尔卑沙门氏菌最为流行,零售端则主要为阿贡纳沙门氏菌。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敏感,75株(73.53%)菌对四环素产生抗性;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萘啶酮酸、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链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9.02%、41.18%、38.24%、37.25%、28.43%、23.53%、22.55%、22.55%、20.59%、19.61%和17.65%。零售端样品源沙门氏菌对大部分供试抗生素的抗性显著低于屠宰端和环境样品源沙门氏菌。102株菌中,97株(95.10%)可抗至少1种抗生素,17株(16.67%)可抗10种或10种以上的抗生素。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中,源于绍兴的样品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78.95%),且极显著高于湖州及上海地区的阳性样品检出率(P<0.01)。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在不同月份的检出率存在极显著差异,9月份检出率最高(80.00%)。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肉鸡生产消费链条中,沙门氏菌检出率、血清型和耐药率、耐药谱呈现明显的变化,即沙门氏菌不是单纯来源于该批次肉鸡携带菌,各环节固有存在和人员携带的菌株也加入了其中,造成终端产品的现状。本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在鸡肉产品中分布的状况和来源,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该省肉鸡生产全产业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及耐药菌的出现、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血清型 药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苹果重组蜜饯干燥工艺优化及对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冷热风变温干燥技术,优化蓝莓和苹果重组果浆干燥工艺,生产高品质重组蜜饯果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变温干燥工艺参数,分析制备成品的感官评价、超微结构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蓝莓苹果重组蜜饯果糕的最佳干燥工艺为装盘厚度6 mm,前期热风烘烤温度70℃,热风烘烤时长7 h,后期30℃冷风抽湿至产品最终含水量小于15%。在此干燥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蓝莓苹果重组蜜饯果糕酸甜可口,果香浓郁,有较高的韧性和低粘附性,超微结构显示其组织光滑紧密,感官评分较高,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 蓝莓 苹果 重组蜜饯 干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内参基因的筛选与矫正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特定试验材料与条件选择RT-qPCR分析中合适的内参基因,对于准确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RT-qPCR技术对8个内参基因在5个发育时期、3种不同组织器官和4个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通过ΔCt法、GeNorm和NormFiner对单基因、双基因组合和三基因组合的表达差异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以及不同温度处理菌丝中最佳内参基因分别为40s+actin+Eif5基因组合、Eif5+ubiquitin+PRL14基因组合和EF1+ubiquitin+RPL14基因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双孢蘑菇发育和温度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RT-qPCR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双孢蘑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涂膜食品包装纸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良壳聚糖在食品包装中应用存在的机械性能不强,溶解性较差等缺陷,通过流延涂膜法,将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配涂膜至食品包装纸,经抗氧化性、拉伸强度及水蒸气、油脂透过率等指标,对复合涂膜食品包装纸性质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采用酸溶性壳聚糖(18 m L,10 mg/mL)与氧化石墨烯(1 m L,1 mg/mL)再加入氧化剂(1 mL,1 mg/mL)制备得到的涂膜液复合涂膜食品包装纸,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并初步探索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涂膜食品包装纸对生鲜猪肉贮藏保鲜过程中颜色、弹性、球蛋白沉淀、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的影响。与仅用壳聚糖处理的食品包装纸保鲜功能比较,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涂膜食品包装纸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来源丰富、天然、无毒,具有优良性能的高效天然生物保鲜剂和保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 食品包装纸 生鲜猪肉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