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角鲂和长春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动物学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三角鲂(Megalobrama tarminalis)和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三角鲂肌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8.19%和3.06%,长春鳊肌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9.38%和2.89%。三角鲂和长春鳊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了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三角鲂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6.27%,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2.17%,占氨基酸总量的42.18%;长春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7.6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70%,占氨基酸总量的40.85%。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三角鲂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甲硫氨酸加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3.55,4种呈味氨基酸为氨基酸总量的32.81%;长春鳊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6.81,4种呈味氨基酸为氨基酸总量的33.80%。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较高,三角鲂为7.96%,长春鳊为3.11%。矿物元素比值合理。以上分析表明,三角鲂和长春鳊均为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都较高的优质鱼类,相比而言,三角鲂肌肉脂肪、脂肪酸含量和质量更优,而长春鳊肌肉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方面更优。


中药复方A对施氏鲟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自组中药方剂(复方A)对施氏鲟组织中抗氧化功能相关的活性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高温应激条件下对鲟鱼的免疫调节功能。将1+龄实验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采用口灌水煎剂的方法,按照1.1 g/kg体质量的剂量每日口灌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并设口灌蒸馏水的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取部分鱼高温30℃热刺激2 h后与常温22℃给药的实验组共同采样,对鱼血浆、肝脏及红细胞中SOD活性;血浆及肝脏中MDA含量;血浆及肝脏中NO含量和NOS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复方A能有效调节鲟鱼体内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提高机体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在高温应激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作用效果,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复方A是一种适用于鲟鱼养殖使用的免疫添加剂,在高温应激条件下仍有较好效果。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化床生物滤器净水效果影响因素
《环境工程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工作性能,采用新型填料玻璃珠作为滤器的基质,并将其应用于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了玻璃珠粒径、床层膨胀率、碱度和氨氮负荷4个可控因素对其处理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化床生物滤器挂膜23 d后生物膜成熟稳定,当床层膨胀率低于160%时,床层增高和填料流失现象不明显。选用0.2~0.4 mm粒径的玻璃珠为填料时,对TAN和NO-2-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以0.4~0.6 mm玻璃珠为填料的滤器;随着床层膨胀率的提高,滤器对TAN和NO-2-N的去除率逐渐下降,但对TAN的去除负荷有一定的提高;碱度和TAN负荷的增加有利于滤器的硝化作用。流化床生物滤器对养殖水体中的TAN的平均去除负荷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673.11±23.26)g/(m3·d)和(90.24±3.45)%,显示出较好的硝化性能。
关键词: 流化床生物滤器 玻璃珠粒径 床层膨胀率 去除率 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斑节对虾腺苷酸转移酶(PmANT)基因的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ANT基因(PmANT)的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38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930 bp,3'非编码区(UTR)为393 bp,5'非编码区(UTR)为65 bp。ORF可编码309个氨基酸,分子量大约为33.622 ku。与所有ANT家族成员一样,PmANT蛋白具有3个重复同源的线粒体跨膜结构域,但不含信号肽和糖基化位点。相似性、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斑节对虾的ANT基因与凡纳滨对虾的同源性和相似性最高,并与其聚为一支。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了ANT基因在雌雄个体不同组织、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及未成熟和成熟精巢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ANT的mRNA在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雄性个体的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雌性肌肉,在精巢的表达量最低,且未成熟精巢低于成熟精巢。PmANT的mRNA在卵巢的表达量高于精巢,且在Ⅲ期卵巢表达量最高,Ⅳ期最低。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斑节对虾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材料。


深澳湾网箱养殖对周边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网箱养殖对周边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于2012年6~8月对距深澳湾网箱区边缘0、20、50、100、200、500、1 000 m和EN0m的水质和牡蛎进行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距网箱区边缘20 m以内的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和POM的浓度较50 m以外的高。0 m处的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6.11、1.01μmol/L,网箱边EN0m和0 m处的溶氧最低;牡蛎的生长表明,网箱边缘0 m处牡蛎壳高特定生长率为0.76%/d,显著高于50 m以外的区域,网箱区20 m以内牡蛎湿重的特定生长率高于50m以外的区域,但差异不显著。总体表现为网箱养殖对20 m范围内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较50 m以外的区域大。


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定量关系
《淡水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Biolog Eco微板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质理化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循环塘与对照塘具有不同的水质理化特征;池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细菌总数BN与微生物代谢活性正相关,TN、BN与微生物代谢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循环塘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与对照塘具有明显的差异,且TN、化学需氧量COD Mn、总溶解固体TDS、TP等环境因子对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差异性贡献最大。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碳源代谢特性 Biolog Eco微板 理化因子


细鳞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
《水产科技情报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细鳞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在水温14~18℃、微流水培育条件下,采用不同规格的挤压膨化饲料和不同的放养密度进行了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0 d的培育,放养密度为80尾·m-2时,取得了苗种成活率82%、终末体质量37.72 g、特殊生长率为4.12%·d-1和饲料系数1.66的良好效果。控制适宜的水温,合理的放养密度,使用配方科学的优质饲料,防治病害的发生等是苗种中间培育成功的关键。


复配抑菌剂对假单胞杆菌抑制效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丁香酚、异硫氰酸烯丙酯、双乙酸钠、壳聚糖4种抑茵剂复配后对假单胞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复配抑菌剂最优浓度为:丁香酚0.51g/L、异硫氰酸烯丙酯0.32g/L、双乙酸钠2.24g/L、壳聚糖0.52g/L,在此条件下抑菌率实测值为85.37%,测得最低抑茵浓度为2.59g/L.在此浓度基础上复配抑茵剂对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6.5mm,明显高于茶多酚和苯甲酸钠,表明对假单胞茵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盐度渐变对杂交鲍免疫因子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逐渐改变盐度的方法,结合相关免疫酶学测定方法,研究盐度由34渐变至16、22、28、40后,48 h内杂交鲍〔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日本盘鲍(H.discus discus In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抗菌活力(Ua)的变化规律,旨在研究盐度渐变对杂交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28、34(对照)组5种免疫因子变化均不显著。盐度40组,AKP活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AT活力显著升高,而后逐渐降低,最终显著低于对照组;LZM活力下降后逐渐稳定在一个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值。盐度22组,AKP活力有下降的趋势,在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16组SOD、AKP、LZM、Ua均有下降的趋势,并且在48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个试验过程中,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盐度接近或高于40及接近或低于16将显著影响杂交鲍5种免疫因子的活力,进而影响其免疫力。


渔业治理:渔业社会科学时代的到来?
《中国渔业经济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科学的协作配合下,渔业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参与治理"和强调管理责任由政府和通常位于基层层面的用户群共同承担的"共同管理制度"在渔业治理工作中尤其受到关注。随着两部借鉴了同一国际项目的著作——一部学术专著和一部应用者指南的出版,我们对渔业治理复杂性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需要认清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治理层面:一是日常管理事务的处理;二是制度安排;三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渔业政策所需的概念、价值、原则和标准的构建。本文笔者的论点是决策制定者将太多精力放在政策过程的最终阶段,而忽视了原则改善,而这些原则恰恰是在面对通常情况下都十分困难的选择时能够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这一领域的许多进步都得益于社会科学遵从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