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图像分析技术在水产品属性特征识别中的应用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3
摘要:水产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借助图像分析技术可以掌握水产品特征,判断水产品质量,并对水产品进行分类、分级。图像分析技术是电子眼的核心,它贯穿于渔业捕捞、生产、检测检疫等各领域。研究水产品的图像特征,确定影像与水产特征间的稳定性关系,根据欲获取的水产品特征,采用适当的成像手段获取信息,通过大量的水产品图像样本研究,构建水产品稳定性图像特征信息库,新样本经过与信息库中的数据的对比确定类型、等级。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促进水产品生产的信息化,节约劳动成本,提高水产品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精细加工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筴鱼形态特征参数的比较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3
摘要:采集东海水域100尾竹筴鱼样本,测量其体长、全长、头长、头高、体高、体厚、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重共12个形态或生物学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研究竹筴鱼各参数与鱼体体长的关联及不同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竹筴1龄幼鱼同2龄成鱼在体长、头高、眼后头长、尾柄高及体重间存在显著差异。相比2龄成鱼,1龄幼鱼各形态特征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其中头长与其它参数存在最多的偏相关性,而吻长、尾柄长与其他参数的偏相关性最差;对于2龄成鱼,与其它参数存在最多偏相关性的是头高,而吻长、尾柄长与其他参数间均不存在显著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头长、头高、尾柄高、体重这4个参数同其他特征参数间始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HCO_3~-浓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高碳酸盐碱度水质对江蓠的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高HCO3-浓度(12、24、36、48 mmol/L)与低HCO3-浓度(1.8 mmol/L)条件下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 Zhang et Xia)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经过10 d的培养后发现高HCO3-浓度组中江蓠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HCO3-浓度有利于促进江蓠的生长。随着HCO3-浓度的增加,江蓠的叶绿素a、藻红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当HCO3-浓度从1.8 mmol/L增加到24 mmol/L时,江蓠S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增加的趋势,而从24 mmol/L增加到48 mmol/L时,这3种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江蓠SGR与SOD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HCO3-浓度的增加对江蓠生长产生一定胁迫作用,但其具有由抗氧化酶形成的自身防御系统,能够在一定HCO3-浓度范围内保护藻体。在本实验条件下,江蓠对高HCO3-离子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其生长的最适HCO3-浓度为24 mmol/L,超过这一浓度对江蓠生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大型海藻对高HCO3-浓度的生长及生理生化适应性,为运用大型经济海藻对高碳酸盐型盐碱水域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HCO3-浓度 细基江蓠 特定生长率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宗淡水鱼池塘循环养殖研究与进展
《当代水产 》 2013 CSCD
摘要: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成就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也是淡水养殖产量的主体,产业地位十分重要。2012年全国大宗淡水鱼类主产省份分别是湖北270.88万t、江苏205.48万t、湖南171.32万t、广东157.96万t、江西145.23万t、安徽120.77万t、山东89.49万t、四川88.36万t、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颗粒大小和几种预处理方法对浒苔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等因素,我国东部沿海遭受大规模浒苔侵袭的现象时有发生。开展浒苔的沼气发酵研究,一方面可以使这种优质的大型海藻类生物质原料被合理高效地利用,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沼气发酵原材料的种类,达到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目的。该实验研究了不同颗粒大小(粗粒0.30~0.85 mm、中粒0.15~0.30 mm、细粒0.075~0.15 mm)和碱预处理法、热预处理法、酸预处理法对浒苔在高温条件下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温度为50℃、初始pH为7、接种率为10%、料液总固形物(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厌氧发酵浒苔,粗粒组、中粒组和细粒组的浒苔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分别为386.9 mL/g、434.4 mL/g、436.5 mL/g。其中,中粒组比粗粒组产气总量提高了12.26%,细粒组比中粒组产气总量提高了0.49%。这说明粒度越小越有利于提高浒苔沼气发酵的利用率;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同上试验),碱、热、酸预处理组分别比未预处理组产气总量提高13.14%、11.39%和3.63%。其中,碱预处理组的VS产气率最高,为493.3 mL/g,发酵过程中pH也较为稳定。因此,碱预处理法在提高浒苔厌氧发酵的沼气产量方面效果最佳。该研究的成果可为厌氧发酵浒苔生产沼气的工艺研究及生产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鲢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鱼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为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的种群状况,根据2008-2010年在江津江段采集的149尾标本对鲢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采集到的鲢体长范围为95.0~860.0mm,平均体长为(451.1±171.6)mm,体质量范围为13.5~9 750.0g,平均体质量为(2 314.2±2 125.9)g.鲢鳞片上的年轮表现为闭合性切割和疏密特征,年龄结构由0+~5+龄共6个龄组组成,其中优势龄组为1+~4+龄.体长(L)与鳞径(R)呈显著的线性关系:L=139.841 2R+15.973 4;与体质量(W)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1.876 7×10-5 L2.992 5.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鲢为匀速生长类型,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 036.974 8[1-e-0.188 2(t+0.216 5)],Wt=19 864.662 3[1-e-0.188 2(t+0.216 5)]2.992 5,其生长拐点年龄为5.80龄.尽管年龄结构和生长性能表现出一定的衰退趋势,但与湖泊、水库中的鲢种群相比,长江上游鲢种群仍然具有相对复杂的年龄结构和较优的生长性能.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已逐渐成为鲢重要的栖息地和产卵场,该江段鲢种群在4大家鱼资源保护中应该得到重点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株鲆鲽鱼类病原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制备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5株鲆鲽鱼类病原菌的兔抗血清,建立了5种菌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将该检测方法用于鱼类细菌分离物病原检测。人工感染结果显示,5株菌对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102~107CFU/fish;制备的兔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2048000、1:16000、1:16000、1:1024000、1:128000;交叉反应结果显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3株弧菌与抗血清相互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抗血清特异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4、108、107、105、106cell/ml;对13株海水鱼类细菌分离物进行检测,有1株腐败希瓦氏菌阳性,两株哈维氏弧菌阳性;1株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均为阳性,该结果与16SrDNA序列的分子分析方法一致。
关键词: 鱼类病原菌 间接ELISA 多克隆抗体 交叉反应 病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条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纯度为99.97%的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菌株在各培养条件下菌液的OD600值,分析了不同的NaCl浓度、pH、温度及NaCl浓度为3%~8%(梯度为1%),pH为6~9(梯度为1),温度为0~40℃(梯度为10℃)的交互作用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菌株的对数增长期为8~14h,稳定期为14~18h,18h以后进入衰亡期;菌株在NaCl浓度为0.5%~3.5%范围内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生长温度为37℃。各因素的交互作用通过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其p<0.01,即各因素的交互效应极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