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鳞四指马鲅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群体分布广泛,种群结构不明等突出问题,本实验分别采集了来自江苏东部海域(QD)、广东湛江附近海域(ZJ)、上海崇明附近海域(CM)、海南琼海附近海域(QH)4个地理群体共计144个样本,借助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为多鳞四指马鲅不同地理群体结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对144个样本数据校正后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结果表明,4个群体分为两支,CM和QD群体欧式距离最为接近,聚为一类;ZJ和QH群体聚为一类。CM、QD群体和ZJ、QH群体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共计32项形态参数中,后背部和头部特征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运用判别分析建立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7.4%。分析结果显示多鳞四指马鲅4个地理群体在形态上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多鳞四指马鲅 地理群体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形态差异


中华鳑鲏两性形态特征和雌性成体生育力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繁殖期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成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雄性成体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雌性成体(P<0.05);雌性成体的平均成熟系数极显著大于雄性成体(P<0.01),而雌性成体的平均肥满度则显著小于雄性成体(P<0.05);体重/体长、头宽/体长、背鳍基长/体长、胸鳍腹鳍间距/体长和消化道长/体长的比值在雌性成体和雄性成体之间差异显著(P<0.05);体侧中央纵带长/体侧中央纵带宽的比值在雌性成体与雄性成体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成体平均每尾绝对怀卵量为127粒(74~238粒),平均每尾怀有6粒(3~9粒)成熟卵,成熟卵的直径为0.14 cm。中华鳑鲏雌性成体的怀卵数量与其体长和体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雌性通过个体大小特别是体重的增长以及体长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


建鲤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分离及其SNPs与增重的相关分析
《遗传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采用PCR方法从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基因组分离到2个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FABP2),ORF长度均为399 bp,相似度为92.2%,分别记为jlFABP2a、jlFABP2b,和斑马鱼(Danio rerio)FABP2 ORF的相似度分别为88.0%和90.5%。jlFABP2s基因结构与FABPs家族其他成员一致,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2a和2b间内含子序列和长度差异明显。系统树显示这2个基因对应斑马鱼的1个FABP2基因,和鲤鱼染色体数是斑马鱼的2倍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jlFABP2a、2b在建鲤肠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脑、肝脏、肌肉、肾脏、心脏、性腺等其他组织(P<0.01),且2a表达量显著(雄鱼,P<0.05)或极显著(雌鱼,P<0.01)高于2b,但在其他组织则2b表达量稍高,暗示2a为肠特异性表达,2b则为广谱表达。通过比对8尾建鲤的2a和2b基因序列,在2a和2b上分别找到12个和4个SNP,均位于内含子上。使用PCR-RFLP法检测jlFABP2a上4个SNP位点I1-A15G、I1-A99G、I2-C487T和I3-A27T在建鲤选育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并进行了基因型与个体增重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与雌、雄成鱼阶段增重分别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同时考虑4个位点的基因型与增重的关系,结果基因型AGGGCCXX和AGGGXXAT的个体平均增重比其他个体快15%,这两种基因型个体在选育群中占了9%,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可用于建鲤分子育种计划中。
关键词: 建鲤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组织表达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增重相关分析


盐度与pH对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盐度、pH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2±0.2℃条件下,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不同pH(5.5、6.0、6.5、7.0、7.5、8.0、8.5、9.0和9.5)下孵化,观察比较其孵化率HR、畸形率DR以及对初孵仔鱼活力和仔鱼培育周期的影响。并在上述设定条件下,进行了初孵仔鱼耐受试验,测定其存活率SR及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盐度分别为10和45,最低和最高临界pH分别为6.0和9.5;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40、6.5~9.0,最适范围分别是30~35、7.5~8.0。仔鱼生存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35、6.0~9.0,最适范围分别是25~30、7.5~8.0。


兰州鲇人工饲料配制中的关键技术初探
《中国水产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兰州鲇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鲇科(siluridea),鲇属(Silurus)鱼类,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兰州鲇的主要特征为:口裂浅,须2对,下颌突出于上颌,犁骨齿带不连续,分为左右两团,臀鳍条数在77根以上,游离脊柱骨63-66,颌须长,较小个体超过胸鳍末梢,眼径小。据调查和记载,分布于黄河中上游水域的鲇属鱼类有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鲇(Silurus asotus)和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尤其是兰州鲇和鲇外形相近,渔民和渔业工作者据其来源而统称其为"黄河鯰",


贮藏温度对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及其货架期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贮藏温度对鱿鱼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影响,研究了0、5、10、25℃贮藏条件下鱿鱼的色泽、pH、TVB-N、TMA、FA及TVC和感官分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鱿鱼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357、180、118、19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425、234、142、28h。贮藏过程中鱿鱼b*值、pH、TVB-N、TMA、TVC都有增加,FA随着贮藏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0、5、10、25℃贮藏的鱿鱼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的平均pH分别为(6.78±0.01)、(6.90±0.01),TVB-N分别为(24.47±1.74)、(31.99±0.93)mg/100g,TMA分别为(6.71±0.90)、(10.23±0.30)mg/100g,FA分别为(1.65±0.94)、(4.22±0.34)mg/kg,TVC分别为(6.28±0.69)、(7.69±0.33)lgCFU/g。因此,贮藏温度越高,鱿鱼越容易腐败,货架期也越短,反之则对鱿鱼品质有利,可延长其货架期。


5种中草药对哲罗鲑生长率、死亡率以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中草药对哲罗鲑增重率、死亡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为相关中草药药剂的研制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笔者选用黄芪、当归、甘草、茯苓及贯众5种中草药,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饲料当中鉰喂1+龄哲罗鲑。试验设加药组及对照组,每组30尾试验鱼,按照鱼体重的2.0%分别投喂含不同中草药的饲料,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均设平行。试验结束后,对各组的增重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并采集血液,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甘草组对鱼体增重效果较好,而茯苓组呈现抑制效果。死亡率方面,除贯众和茯苓,其他试验组均无死亡。生化指标方面,总胆红素在贯众高剂量组有明显升高;甘草低剂量组及黄芪高剂量组尿素氮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几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选用的5种中草药皆具有一定免疫促进功能,但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哲罗鲑的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与剂量也密切相关。


卵形鲳鲹鱼诺卡氏菌病的药物防治
《科学养鱼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近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原因,其病害逐渐增多。其中以诺卡氏菌病(nocardiosis)最为严重,该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然发病率可达到15%~30%,严重的可达到60%,未死鱼由于体表溃疡症状


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比较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的免疫水平,实验对大连黑石礁、莱州湾、海州湾和象山4个地理群体日本蟳的肝胰腺、肌肉、血清和鳃组织中的抗氧化以及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酶活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在不同群体间的酶活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各种酶在日本蟳各组织中均存在,但是不同群体间不同酶活性有所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的血清ACP、AKP、LSZ酶活均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与其它两个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而在肌肉和鳃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SOD、GSH-px和CAT酶活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其活性以大连群体最高,莱州湾群体次之,海州湾群体最低。通过对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间免疫相关酶活的差异比较,发现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免疫水平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日本蟳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