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农业综合性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探讨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摘要:阐述了农业综合性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农业综合性期刊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期刊管理系统的建设、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及期刊网站的建设方案,期刊数字化对期刊的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综合性期刊的网络编辑应着重进行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政治素养及市场意识等4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农业综合性期刊 期刊数字化 数字化人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鲃消化系统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由初孵仔鱼至23日龄的大鳞鲃消化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初孵大鳞鲃仔鱼卵黄囊呈圆球形,消化道位于卵黄囊上方并伸展至卵黄囊后部,由柱状上皮细胞所组成,大部分为细胞索。2日龄时,口裂形成,口咽腔向鱼体后部进一步延伸。4日龄时,大鳞鲃的消化道由口至肛门全部打通,消化道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前肠和后肠四部分。5日龄时,整个食道形成黏膜层,杯状细胞迅速增多,开始形成纵向褶皱。7日龄时,肝脏和胰脏的基本结构形成,并在肝脏和胰脏之间出现由单层柱状细胞围成的胆囊。10日龄时,卵黄囊消失,大鳞鲃完全通过摄取外界食物获取营养。10日龄—14日龄,消化道长度增长,褶皱加深,吸收表面积增加。14日龄后,通过大量摄食外源食物,大鳞鲃的体长迅速增大。

关键词: 大鳞鲃 消化系统 口咽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毒性研究

海洋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体中氨氮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胁迫因子。利用静水法测定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唐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唐鱼的非离子态氨24、48、72、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2.43、2.12、1.82、1.72 mg·L-1)分别比野生唐鱼相应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2.40、2.10、1.76、1.67 mg·L-1)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非离子态氨(0.02、0.18、0.35、0.53、0.70 mg·L-1)胁迫下,转基因唐鱼和野生唐鱼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转基因唐鱼 非离子态氨 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齿裂腹鱼游泳能力初探

淡水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清雅鲁藏布江特有种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鱼种为实验对象,通过丹麦Loligo System公司的环形试验水槽测试了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续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加,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其临界游泳速度与体长的关系为Y1=-39.369+13.23X-0.371X2+0.004X3(Y1是绝对临界游泳速度,X为体长)。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递增趋势,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在三个固定流速(60cm/s、80 cm/s、100 cm/s)下,初步确定60 cm/s为异齿裂腹鱼的持续游泳速度,80 cm/s、100 cm/s为耐久游泳速度。研究成果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鱼类行为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鱼道等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游泳能力 游泳速度 游泳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微卫星序列的开发与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法和标记初步筛选法,进行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微卫星标记开发的研究,分析了大菱鲆基因组中微卫星DNA序列的特征,并进行了拟作图标记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FIASCO法的富集效率为78.56%,二次筛选出655个阳性克隆,测序后经分析有469条含有微卫星位点的单一序列,共得到597个微卫星位点。其中完美型占51.76%,非完美型占34.67%,复合型占13.57%;核心序列的重复次数在3—96次之间,平均重复数为13.39次;重复单元类别最多的是(CA/GT)n,占77.6%。利用Primer Premier 5.0共设计413对引物,其中有360对能够得到稳定表达的产物;再经标记初筛试验得知,183对引物(50.8%)的PCR产物有多态性,其中110个微卫星位点(30.6%)符合遗传连锁图谱作图标准。

关键词: 大菱鲆 微卫星标记 标记开发 序列分析 标记初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组外膜蛋白OmpK规模化高密度培养和诱导表达

生物技术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重组外膜蛋白Ompk规模化培养得率。方法:利用高密度培养,进行不同时间补料和升温诱导表达,测定不同培养方法的菌体量和蛋白诱导表达效果。结果:经5、50、500 L发酵罐多批次培养效果比较,采用培养4 h开始补料,6 h开始诱导表达培养,工程菌体和外膜蛋白得率效果最佳。在5、50、500L发酵罐菌体得率分别为17.2、14.8、26.6 g/L,均高于普通发酵培养的菌体得率(平均得率不到5 g/L);在50、500L发酵罐外膜蛋白得率分别为61.6、198.0 mg/L,均高于其它批次。结论:初步确定了重组蛋白工程菌高密度规模化诱导表达培养方法。

关键词: 高密度培养 外膜蛋白 Ompk基因 亚单位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改革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3

摘要: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的改革关系到科研单位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也关系到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该文分析了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对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后勤社会化 农业科研单位 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虎头蟹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中华虎头蟹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状况,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华虎头蟹线粒体DNA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分别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A+T平均含量分别为67.7%和61.4%,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长度为515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共检测出单倍型4种,多态性位点4个,均为单一变异位点;长度为653 bp的COⅠ基因片段共检测出单倍型11种,多态性位点23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个和单一变异位点18个。COⅠ基因片段比16S rRNA基因片段具有较大的变异,更适于中华虎头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遗传距离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中华虎头蟹与梭子蟹科的蟹类亲缘关系最近,方蟹科与沙蟹科的蟹类聚为一支,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而脊椎动物2个基因片段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一致。根据16S rRNA基因片段的遗传距离推测出4科7种蟹的大致分化时间发生在古新世至始新世。

关键词: 中华虎头蟹 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产养殖环境中12种多溴联苯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

摘要:建立了水产养殖环境(水体和沉积物)中BDE-3、BDE-15、BDE-28、BDE-47、BDE-99、BDE-100、BDE-153、BDE-154、BDE-183、BDE-203、BDE-206和BDE-209 12种多溴联苯醚同时测定方法.水体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液-液提取,沉积物样品采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超声提取,提取液用复合硅胶柱净化,用配有EI源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水体中BDE-3~BDE-206检出限为0.3 ~5.0 ng/L,BDE-209检出限为20.0 ng/L,加标回收率为70.8%~114.0%,相对标准偏差为4.1% ~10.7%;沉积物中BDE-3 ~BDE-206检出限为0.05~0.50 μg/kg,BDE-209检出限为1.5 μg/kg,加标回收率为70.4%~116.0%,相对标准偏差为5.9 %~12.9%.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水体 沉积物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G+VSaaS技术的深水网箱养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为提高深水网箱养殖过程监控的准确性与实时性,设计了一种深水网箱养殖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3G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深水网箱养殖网络化的本地或远程的实时视频监控,采用3G+VSaaS模式,通过网络摄像头采集深水网箱现场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发布和共享,并同时实现执行机构的反馈控制。文章介绍了工作原理与系统总体构架,阐述了系统硬件部分的选取设计原则,并分析了系统工作的关键技术。构建起深水网箱全方位远程监控体系,可实现深水网箱养殖信息化管理,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及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 深水网箱 视频监控 3G VSaa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