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丝状真菌G蛋白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状真菌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一些亦可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疾病,造成经济损失。G蛋白信号途径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细胞跨膜信号转导途径。近年来,丝状真菌中G蛋白信号途径的研究发展很快,相关报道表明该信号途径参与感应并传递多种胞外信号刺激,对丝状真菌的生长、分化、繁殖、致病性及真菌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丝状真菌中G蛋白信号途径的基本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丝状真菌 G蛋白信号途径 生长 繁殖 致病性 真菌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高温应激及常温恢复后团头鲂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VE)对急性热应激及常温恢复条件下团头鲂血清生理生化、激素及肠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实验挑选180尾健康、规格一致的团头鲂(45.00±0.50)g,分成3组,每组4个平行,每组分别添加不同量维生素E(0、50和400 mg/kg饲料)。饲养90 d后,对团头鲂进行32℃应激1 d,并在25℃常温恢复7 d。结果表明:应激前,50 mg/kg VE组显著提高了肠道谷胱甘肽的活性(P<0.05);高温应激后,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 VE组在高温应激1 d后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和皮质醇含量,常温恢复7 d后显著降低了谷草转氨酶、皮质醇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比,400 mg/kg VE添加组在32℃应激1 d及25℃恢复1 d后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常温恢复7 d后显著降低了皮质醇浓度,在应激1 d及恢复7 d后均显著降低了丙二醛浓度(P<0.05),400 mg/kg VE添加组在高温应激1 d后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常温恢复7 d后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因此,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50~400 mg/kg)有利于调节血脂变化,提高团头鲂肠道抗氧化能力,并且可缓解高温应激对团头鲂血液指标波动的影响,减轻脂质过氧化水平,对团头鲂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关键词: 团头鲂 维生素E 热应激 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鱼类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萘威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和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甲萘威对水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供试藻种,研究了甲萘威对其生物量以及叶绿素a、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萘威对普通小球藻生长抑制的96 h EC50为2.50 mg/L。将普通小球藻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萘威(对照、1、5、10 mg/L)下,作用7 d后,发现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随着甲萘威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甲萘威对普通小球藻是高毒农药,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能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关键词: 甲萘威 普通小球藻 生物量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n-3HUFA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主要脂代谢酶活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饲料中n-3HUFA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血清生化指标、主要脂代谢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豆粕、酪蛋白为蛋白源,不同比例鱼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为脂肪源,配制n-3HUFA含量分别为0.36%、1.02%、1.82%、2.65%以及3.70%的5种饵料(依次编号为A、B、C、D和E)。实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31.47±0.23 g的褐菖鲉幼鱼225 ind,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5 ind),实验周期60 d。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n-3HUFA含量的饲料对褐菖鲉血清中的总胆固醇(CHO)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n-3HUFA含量的升高,褐菖鲉血清中的CHO以及LDL-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随饲料中n-3HUFA含量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2)饲料n-3HUFA水平对肝脏脂肪酸合成酶的活力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n-3HUFA含量的升高,褐菖鲉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活力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脂蛋白酶活力和肝酯酶活力虽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饲料n-3HUFA水平对褐菖鲉肝脏丙二醛(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的影响(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饲料中n-3HUFA水平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血清中SOD以及CAT活力随n-3HUFA水平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

关键词: 褐菖鲉 n-3HUFA 血清生化指标 脂代谢酶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不同低温应激方法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死亡率、血清皮质醇和天然免疫因子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种不同降温方法,进行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13g)低温应激比较(水温从26℃降至致死温度8℃)。急性低温应激组以9℃/h的降温速度,2h后水温降至8℃;慢性低温应激组以3℃/d的降温速度,6d后水温降至8℃。以水温到达8℃时的时间为0h,比较致死温度下两种低温处理对吉富罗非鱼48h内累积死亡率、血清皮质醇与天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致死温度下48h时,急性低温应激组的累积死亡率为53.33%,显著高于慢性低温应激组的26.67%(P<0.05);慢性低温应激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急性低温应激组,血清溶菌酶、C3和IgM活力以及头肾中C型溶菌酶和抗菌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应激组(P<0.05)。急性低温应激组相对较高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抑制了机体天然免疫活性,降低了鱼体的抵抗力。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通过适当的低温驯化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吉富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低温应激 死亡率 皮质醇 天然免疫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洛氏(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1龄和2龄洛氏(鲮)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为其生长指标提供选择性状.结果表明:1龄组全长、体长、体高和尾柄高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0.958、0.951和0.948,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JP<0.01),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体长>全长>体高>尾柄高,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高达0.954,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拟合方程为Y=-12.375 +2.255X2+4.683X3 +4.722X8-1.162X1;2龄组经过剔除保留了体长和体高,它们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和0.846(P<0.01),2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为体长>体高,2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高达0.912,说明体长和体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拟合方程为Y=-188.444+11.416X2+16.304X3.

关键词: 洛氏(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情海况WebGIS信息服务系统构建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3

摘要:渔情海况是渔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辅助信息。以ArcGIS Server为开发平台,后台选用ENVI/IDL提供遥感数据处理服务,ArcObject组件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两者一体化集成实现完整的空间信息后台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叶绿素、海温、海流、温盐跃层等的信息发布、查询、分析等功能,可以满足渔业生产与科研的需要。

关键词: WebGIS 渔情 海况 服务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翘嘴鳜选育群体早期生长及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量了1~6月龄人工选择翘嘴鳜群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运用曲线模型对翘嘴鳜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的生长进行曲线拟合,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其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4、6月龄翘嘴鳜9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全长(TL)和体质量(BW)之间关系式为:W=0.013L3.022(R2=0.994),其中b=3.022,表明翘嘴鳜早期生长为等速生长;全长和体高随月龄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可以用来预测鳜早期的生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2、4、6月龄,入选的翘嘴鳜3个主成分相同,第1主成分为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第2主成分为尾部因子,第3主成分为体型因子。其中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在3个月龄的贡献率分别为69.398%、69.672%、48.019%,可见早期阶段对翘嘴鳜体质量和长度性状的选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翘嘴鳜 形态形状 生长曲线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律宾蛤仔对镉、铜暴露的蓄积作用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研究了镉(Cd)、铜(Cu)2种重金属单一暴露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腺和鳃组织内的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抗氧化酶活力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蛤仔肝胰腺与鳃对Cd、Cu的富集量随重金属浓度与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与时间效应;菲律宾蛤仔对Cd的富集能力高于Cu,且肝胰腺中重金属的蓄积量高于鳃;蛤仔肝胰腺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在暴露的某些时段被显著诱导(P<0.05),但随暴露时间延长或重金属浓度增加,SOD和GST活力则被显著抑制(P<0.05),而GPx活力随暴露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菲律宾蛤仔肝胰腺和鳃2种组织中SOD和GST的活性变化可作为海洋Cu2+、Cd2+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Cd2+ Cu2+ 生物蓄积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