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象山港人工鱼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变化

海洋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在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主要环境因子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其它环境因子测试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有浮游动物8大类36种,优势种为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e)、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等。运用箱线模型检验,两个航次鱼礁区浮游动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性,与对照区相比,2012年鱼礁区明显较高;浮游动物丰度则出现明显的差异(2011较大),与对照区相比,则鱼礁区无明显差异性;多样性和均匀性变化一致,且出现显著差异(投礁后,多样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区)。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结果表明,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关键参数(丰度、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与环境因子(水深、DO)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962 7)。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人工鱼礁 环境因子 CCA分析 象山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斑篮子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分别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斑篮子鱼口小,口咽腔不宽阔。上颌具细长、尖锐齿,下颌齿短,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鳃耙齿分叉,食道细长,胃部稍膨大,"V"型,幽门盲囊5~6条,肠长比为2.73。胃腺发达,为管状腺体,开口于胃小凹。幽门部粘膜褶高度降低,褶皱上开始出现类似肠绒毛结构。前肠均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粘膜褶,空泡状杯状细胞丰富。依据AB-PAS的染色结果将该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分为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Ⅱ型呈蓝色,Ⅲ型呈紫红色,Ⅳ型呈蓝紫色。食道以Ⅱ型和Ⅲ型为主,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主要以Ⅱ型和Ⅳ型为主,后肠中Ⅱ型>Ⅲ型>Ⅳ型,其中中肠和后肠Ⅱ型占总粘液细胞的比率最大。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消化道 外部形态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金鲫温和气单胞菌鉴定及溶血素基因检测

水生态学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结合传统的细菌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从患病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体内分离到的优势菌YD-1进行了鉴定,同时对供试菌进行了回感试验、表观生物学、药敏试验及毒力因子检测等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盐度1%~3%、pH 4.0~9.0,温度10~30℃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均能生长;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收录号:KC561935,长度1 446 bp)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收录号:KC561934,长度1 169 bp)分别与其他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基因同源性相似度在97%~99%,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人工回感试验可引起健康异育银鲫死亡,对该菌毒力因子进行检测,可扩增出溶血素基因片段。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多粘菌素、米诺环素、新霉素等药物敏感。

关键词: 黄金鲫 温和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毒力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湖地区草鱼养殖模式效益分析

科学养鱼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两湖地区(湖南、湖北)以其特有的地域优势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基地,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主产区。在两湖淡水养殖中仍是以传统的青、草、鲢、鳙、鲤、鲫等为主要养殖品种,此外还有部分的特种养殖品种,如黄颡鱼、斑点叉尾!、鳖、黄鳝等养殖也在迅速兴起。目前传统六大养殖品种的产量约在600万吨,占全国此六大常规养殖品种总产量的40%左右,所占比重较大,其中以草鱼产量最高,所以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科研事业单位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

中国农业会计 2013

摘要:以人为本的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文化是会计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公益性和技术支撑,保证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适应国内外前沿科学发展,发挥制度机制对财务行为观念、财务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与负向警戒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研事业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科研单位 以人为本 会计文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

中国水产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世界上的许多鱼类种群被过度开发,适合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捕捞活动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包括栖息地的破坏、非捕捞目标鱼类的意外死亡、鱼类种群结构的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渔业管理基本上只关注单个目标物种的捕获量最大化,而常常忽略栖息地、捕食者、目标物种的猎食物,和其他生态系统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管理效果不甚理想。这种专注于单一物种的状况可能导致极高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色鲍血淋巴双向电泳与质谱分析

海洋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血淋巴为材料进行了双向电泳研究。首先,确定了以丙酮沉淀法和RC DC 蛋白定量试剂盒为基础的蛋白制备与定量方法;其次,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摸索,通过500 r/min的低速离心方法分离了血细胞和血浆组分,通过35000 r/min超速离心2 h除掉了部分高丰度的血蓝蛋白,降低了高分子量区域的血蓝蛋白背景;进一步使用18 cm pH 3-10非线性胶条和标准化的电泳程序,对不同上样量的电泳银染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良好的双向电泳图谱;最终选取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胶原蛋白和血蓝蛋白4个蛋白点成功进行了质谱鉴定。

关键词: 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 血淋巴 血浆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水网箱——海洋养殖先进生产力

科学养鱼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人类从海洋中获取渔业利益或水产食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捕捞,二是养殖。海洋渔业捕捞,是"海洋"赐给人类的"礼物",长久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呈现枯竭状态。对于海洋渔业捕捞,为了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发展,解决生态平衡与合理获取是当务之急。养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确保具有充足食物以及社会发展中粮食安全保障供给所采取的一种生产方式。深水网箱是海洋众多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消毒剂对三种鲑科鱼受精卵成活率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在水温4.5±1.3℃下和桶式流水孵化器中,研究了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水溶液、聚维酮碘、甲醛溶液和二氧化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受精卵至发眼期胚胎的成活率和防治水霉菌等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组与对照组鱼胚胎的发眼率与畸形率差异显著;聚维酮碘处理组鱼胚胎的发眼率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畸形率明显高于甲醛对照组。因此,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不适于这三种鱼受精卵的消毒。1000 mg.L-1的过氧化氢饱和水溶液(双氧水)与1500 mg.L-1甲醛处理组鱼胚胎的在发眼率无显著差异,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建议鲑鳟鱼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可用1000 mg.L-1双氧水防止水霉菌滋生,提高受精卵的成活率。

关键词: 消毒剂 防治 受精卵 水霉菌 虹鳟 白斑红点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密度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水温25~27℃下,4种养殖密度(2.48kg/m3、4.95kg/m3、7.8 0kg/m3、10.20kg/m3)对平均体质量(31.30±1.63)g的点篮子鱼生长、摄食和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为2.48~4.95kg/m3时,点篮子鱼生长与密度呈正相关,超过其范围,呈负相关。不同养殖密度的生长参数显示,4.95kg/m3组显著高于2.48kg/m3、7.80kg/m3、10.20kg/m3组(P<0.05)。4.95kg/m3组生长最快,体质量和体长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3.11±2.52)g和(12.80±0.98)cm;10.20kg/m3组生长最慢,体质量、体长分别为(50.73±4.53)g和(11.90±1.03)cm。点蓝子鱼摄食率随养殖密度增大而降低,2.48kg/m3组摄食率最高,为1.53%,10.20kg/m3组摄食率最低,为1.32%。4.95kg/m3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48kg/m3、7.80kg/m3、10.20kg/m3组(P<0.05)。点篮子鱼的放养密度为4.95kg/m3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 点篮子鱼 养殖密度 生长指数 饲料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