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375尾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分别饥饿0、3、6、9和12 d,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和研究了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食道、胃、幽门盲囊、肠和肝胰脏等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了解其在饥饿状态下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变化及耐受饥饿的能力。3 d以内的短时间饥饿对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消化器官开始出现损伤,饥饿6~9 d对消化器官的损伤程度较轻,饥饿12 d消化器官损伤严重,出现消化道管腔变窄、变薄,黏膜上皮细胞界限变得模糊,上皮逐渐脱落、断裂,分泌细胞变小等。食道组织结构受饥饿胁迫的损伤程度较其他消化器官轻,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的组织结构受饥饿的影响相似,肝胰脏受饥饿的影响最严重。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使卵形鲳鲹幼鱼的消化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的饥饿胁迫时间对不同消化器官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饲料中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氨基酸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3 CSCD
摘要: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饲喂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1.27±0.02)g]56 d,研究不同鱼粉含量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增重率(245.02%)、特定生长率(2.58%·d-1)均在对照组获得最大值,显著高于除F1和F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当对虾摄食F1组饲料时饲料系数最小,显著小于F3~F5组(P<0.05)。成活率在F4组最低,显著低于F0~F2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混合植物蛋白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3)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F2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SOD活性在F5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F1组最高,显著高于F2~F4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在F4和F5组最高,显著高于F0~F3组(P<0.05)。根据斑节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得出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包膜氨基酸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且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的增加,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植物蛋白 鱼粉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力


马鲛体型特征与网目尺寸关系的初步探讨
《南方水产科学 》 2013 CSCD
摘要:初步探讨了马鲛流刺网网目尺寸与其主捕对象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体型特征的关系。在2012年对南海北部进行了2个航次的海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马鲛流刺网的捕获种类、康氏马鲛的体型特征等,结合网具的捕获方式,用相对体围值分析了康氏马鲛体型特征与网目尺寸的关系。结果显示,渔获种类有22种;康氏马鲛占渔获总产量的57.33%;康氏马鲛捕获位置在鳃盖骨后缘至第二背鳍起点之间;捕获的康氏马鲛相对体围值范围为0.96~1.77,相对体围值为1.09时捕获量最大。


半滑舌鰨养殖群体雌雄比例与自然性逆转率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1128_343和性腺组织切片的方法,研究半滑舌鳎8个普通家系和养殖场雄性亲鱼遗传性别与性逆转情况。首先,8个普通家系(28、30、38、39、40、44、57、69)遗传性别检测结果显示,遗传雌性比例最低为39家系(37.93%),最高为38家系和40家系(55.00%)。对其中4个家系(28、39、44、57)的两次遗传性别比例检测结果对比发现,家系间遗传雌性比例存在差异。其次,对4个家系(28、39、44、57)和养殖场雄性亲鱼的遗传与表型性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表型雌鱼比例为18.75%~46.88%,低于各家系的遗传雌性比例,不同家系间自然性逆转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还发现,繁育场所用的普通雄性亲鱼中平均有28.42%的伪雄鱼。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性逆转现象在半滑舌鳎养殖群体中普遍存在,半滑舌鳎不同家系的表型雌鱼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培育半滑舌鳎高雌性苗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养殖群体 家系 雄性亲鱼 遗传性别 性逆转率


大菱鲆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真鲷冷冻精子诱导及其生长评价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Hertwig效应,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对真鲷(Pagrus major)冷冻精子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真鲷精子与大菱鲆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无论是否经过冷休克处理都不能孵化出膜;经剂量为64.8~72.0mJ.cm-2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的真鲷精子与大菱鲆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初孵仔鱼表现出典型的单倍体综合征;受精和孵化水温为(14.5±0.5)℃时,大菱鲆雌核发育单倍体的冷休克二倍体化的最佳处理起始时间、处理水温和持续时间分别为受精后6.5min,-2℃和45min.至孵化后60日龄,雌核发育苗种的成活率为0.61%,仅相当于其半同胞对照的10%左右,60~180日龄两者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均达90%以上;14月龄前,雌核发育苗种的全长和体重均比半同胞对照要低,此后雌核发育苗种由于雌性比例较高而生长速度加快,至17月龄时其全长和体重与半同胞对照基本相当.


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生物饲料饲养克氏原鳌虾并和普通饲料进行营养评价及养殖效果比较,通过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指标的测定和观察,研究和评价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饲料和普通饲料相比其氨基酸数量、种类更为齐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比例更为平衡,即两者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经2个月的比较饲喂养殖,平均生长速度(日均增重率)分别为1.75%,1.48%;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比和相对怀卵量等指标经数理统计检验显示,在2种饲料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P<0.05),即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性腺成熟发育和普通饲料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等水产养殖有着较好的饲养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中国(鳝)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东营、青岛和温州近海的中国(鲒)(Sillago sinica)3个地理群体共69尾样品进行了常规形态特征测定,以框架测量法测定了18个框架数据,并基于多变量分析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鳝)不同地理群体可数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27个形态特征值中,东营群体与青岛和温州群体间分别有17个和14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温州和青岛群体间仅有6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存在交叉现象,无法检测到与地理相对应的分支类群;根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构建的散布图显示,东营群体个体相对集中.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中国(鳝)3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东营群体与其它两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大.该研究为中国(鳝)种群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其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基于原子光谱法的元素形态分析技术进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元素的形态分析在环境和生物分析中极其重要,因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代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素存在的化学形态,而不仅仅是元素的总量。形态分析是指测定样品中构成元素总量的单独物理化学形式的浓度。最先进的形态分析方法是色谱分离和光谱检测的联用技术,特别是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的联用。但是,联用技术的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难以在常规实验室中的推广应用。在许多情况下,采用非色谱分离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元素形态信息。基于非色谱分离、原子光谱测定的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的费用低、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本文总结了元素形态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综述了基于原子光谱法的元素形态分析中比较常用的非色谱分离技术,对溶剂萃取、浊点萃取、单滴微萃取、分散液液萃取等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进行了评述,介绍了固相萃取中常用的吸附剂及其在元素形态分离中的应用,以及氢化物发生、共沉淀等分离方法。相比于色谱分离方法,非色谱方法是快速、灵敏、廉价的分离技术。


扩张帆布对大型中层拖网性能的影响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3
摘要:针对我国引进的大型中层拖网所使用的扩张帆布,通过拖网模型试验,设计了三种面积和三种不同冲角的扩张帆布调整试验,并比较了使用扩张帆布与使用塑料浮子对网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网口拉紧长度1 040 m,网口网目为a=20 m六角形网目的大型中层拖网,使用长度为100 m手纲、长度为48 m叉纲、重锤重量为320 kg×2、下袖端间距68.4 m时,在帆布面积调整试验中,当冲角前纲长度为17.2 m,冲角后纲长度为17.6 m,拖速为2.57 m·s-1条件下,使用5.0 m2的扩张帆布比4.0 m2网口高度可提高11.92%,网具阻力上升6.74%,能耗系数下降6.5%。在冲角调整试验中,使用5.0 m2的扩张帆布,当冲角后纲的长度固定为17.6 m,冲角前纲的长度从17.2 m缩短为16.4 m时,网口高度下降26.36%,网具阻力下降11.22%,能耗系数上升24.1%。大型中层拖网使用扩张帆布比使用塑料浮子在不同的拖速下网口高度变化幅度小,在高拖速时,有网口高、能耗系数低的优势,但在拖速低于2.06 m·s-1时,网口垂直扩张和能耗系数没有优势。试验的长宽比为20的扩张帆布的升力系数C y可达1.16左右。


吉富罗非鱼在光场中的趋避行为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水平光梯度法研究了5组不同生长阶段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的行为,并以Ⅰ组吉富罗非鱼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波长范围单色光下的行为。结果表明:5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均表现出正趋光性;在250~2 000 lx照度下,近光区吉富罗非鱼趋光率随光源照度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1 000 lx照度下吉富罗非鱼趋光率达到峰值,吉富罗非鱼的白光适宜照度为1 000~1 500 lx;1 000 lx照度下5组吉富罗非鱼在近光区的趋光率峰值大小顺序是: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吉富罗非鱼趋光率峰值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下降;不同色光下Ⅰ组吉富罗非鱼近光区趋光率差异显著(P<0.05),蓝光下的趋光率高于红光、黄光、绿光。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水平光梯度法 光源照度 近光区 趋光率 高效诱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