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海洋酸化及其与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关系

科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酸化是CO2排放引起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2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海洋每年吸收的量约为人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即约每小时吸收100万吨以上的CO2),对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海洋吸收CO2量的增加,表层海水的碱性下降,引起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引起海洋系统内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海洋酸化事件,伴随着生物种类的灭绝,其内在联系虽然不甚明确,却也可能暗示未来海洋酸化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CO2 海洋酸化 海洋化学与 物理过程 全球变化 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简易的水质梯度发生装置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为了检测水质指标对鱼类孵化、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作者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梯度发生装置。它由相邻的两个半圆柱腔体组成。一腔体上排列递减数量的小孔,另一腔体对应位置排列递增数量的小孔,腔体间对应小孔形成几个组合。向两腔体等压注入不同水源,每个组合汇流后引出一个等流量子水源,子水源呈现梯度性质。这种装置可以产生药剂、溶氧浓度和温度梯度等,以减少实验规模和操作误差。

关键词: 梯度 药剂 溶氧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的脂肪需求量及饲料中脂肪与糖类适宜比例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水平以及脂肪与糖类的适宜比例,以菜籽粕、鱼粉、豆粕、面粉和糊精等为主要原料配制5种等氮(蛋白质水平约为35%)等能(消化能约为13 MJ/kg)的半纯合饲料,分别饲喂5组平均体重为(8.15±0.03)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种饲料的脂肪水平(%)/糖类水平(%)分别为3/36.94(A1组)、5/34.15(A2组)、7/26.98(A3组)、9/24.56(A4组)和11/21.85(A5组)。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与糖类比例的增加,各组的存活率先上升后下降,A1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A2组显著高于A1和A5组(P<0.05)。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A2、A3和A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A2、A3和A4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A1组(P<0.05),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1和A5组(P<0.05)。A5组的蛋白质效率最低,显著低于A2组(P<0.05)。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均以A5组为最高,显著高于A2组(P<0.05),与A3和A4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粗脂肪、钙和磷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脂蛋白脂酶活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肠道中淀粉酶活力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极值均出现在A3组。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初始体重为(8.15±0.03)g的克氏原螯虾对脂肪的需求量在7%左右,饲料中脂肪与糖类的适宜比例为1.00∶3.85。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脂肪 糖类 需求量 适宜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江哈尔滨段三种鮈亚科鱼类的食性与营养级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分析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宾县石场和鸟河乡两个采样点水域野生花(Hemibarbus 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条纹似白鮈(Paraleucogobio strigatus)等三种鮈亚科鱼类消化道食物的组成,研究了这三种鱼类在河流生境下食性类型、营养级,探讨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饵料基础及鱼类间食物关系。结果表明,花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86;麦穗鱼为杂食性,其食物组成为小鱼、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07级。条纹似白鮈属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营养级为2.53。

关键词: 花 麦穗鱼 条纹似白鮈 食性 营养级 松花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草鱼疫苗接种的经济效益,依据选择成本原则,构建了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华北某地草鱼免疫后的成本效益,结果显示,当地草鱼疫苗接种效益成本比为7∶1,使用疫苗后每公顷养殖水面增加净收入14500元,表明草鱼接种疫苗后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疫苗净效益随着疫病压力(未免疫鱼死亡率)增大、疫苗品质(免疫保护率)变好而升高,盈亏平衡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免疫鱼死亡率1.8%,或者疫苗免疫保护率15.3%是草鱼疫苗接种的盈亏平衡点。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疫病压力的升高,疫苗免疫保护率对净效益的影响高于免疫成本。该模型可用于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为政府、企业、养殖户等选择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鱼 疫苗 经济学 成本-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芽孢杆菌PC024的鉴定及其抗WSSV感染效果的研究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WSSV的防病益生菌株,从健康中国明对虾消化道分离纯化一株芽孢杆菌PC024,经Biolog碳源利用反应、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该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最为相似,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有一根端极鞭毛;细胞呈球杆状,有椭圆芽孢;单个菌落呈圆形,中间略微凸起;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进化地位最接近,同源性均达到100%,综合以上4种方法的鉴定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坚强芽孢杆菌。将已鉴定的PC024菌株粘附于对虾饲料表面投喂给凡纳滨对虾20 d后,进行WSSV肌肉注射感染,测定投喂和感染后对虾血淋巴上清和肝胰腺的免疫相关酶活性,并对对虾肠道总菌数和添加菌PC024进行计数及鉴定。结果表明:添加该菌的实验组对虾相对存活率高,相对保护率达33.7%;投喂含该菌饲料的实验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的相关免疫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虾肠道总细菌数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在实验组能够分离得到坚强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PC024可作为WSSV的防病益生菌株应用于对虾养殖生产。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坚强芽孢杆菌 鉴定 免疫酶活性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鱼共生系统的低碳渔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基于温室气体减排视角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稻鱼共生系统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首次将稻鱼共生系统降低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功能纳入到低碳渔业的研究范围,并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结论,对我国稻田养鱼共生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2011年,全国范围内稻田养鱼系统共减少CO2排放量122.23万t,利用造林法估算该系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 332.95万元,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1 000万的省份包括四川、江苏、湖北3个省份。最后,建议将稻鱼共生系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为68.99元.hm-2.a-1。

关键词: 稻鱼共生 低碳渔业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补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PC465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STAT基因表达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坚强芽孢杆菌PC465浓缩菌液直接与饲料原料混匀后制成含106、108和1010CFU芽孢杆菌/g干物质的颗粒饲料,或者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与饲料原料混匀制成含107CFU芽孢杆菌/g饲料的颗粒饲料,设连续投喂组、间隔"4+3"投喂组、间隔"1+1"投喂组,研究投喂剂量和投喂频率对对虾生长和类淋巴STAT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坚强芽孢杆菌PC465均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率和STAT基因表达(P<0.05),而且跟添加量有一定关系;实验采取不同投喂频率投喂凡纳滨对虾,都能显著提高对虾的生长率和对虾淋巴器官中STA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以连续投喂组的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对对虾健康养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芽孢杆菌PC465 投喂频率 投喂剂量 增长率 STAT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加工方式海带中砷形态和含量的比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加工方式(直接干燥、漂烫、漂烫-盐渍-水洗)的海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测定砷的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直接干燥海带和漂烫后海带总砷含量分别为47.23 mg/kg和42.91 mg/kg(以干重计),无显著差异(P>0.05);漂烫-盐渍-水洗后的海带总砷含量为25.62 mg/kg(以干重计),与直接干燥海带和漂烫后海带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海带中总砷含量经漂烫-盐渍-水洗后逐步减少,尤以盐渍水洗过程减少最明显.海带中砷的主要形态为有机态,分别是砷胆碱、砷甜菜碱、二甲基砷和3种疑似砷糖的物质,其中砷糖质量分数最高(w>95%),无机砷质量分数最低(w<1%).

关键词: 海带 加工方式 砷形态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南部银鲳的摄食生态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汞质量平衡模型评估了黄海南部银鲳的日摄食量,为5.87gwet/100gwet/d。结合1998~2000年海上声学评估获得的资源量,计算了黄海南部银鲳年饵料消耗量为4.78×105t,食物转换效率为1.46%。根据观察食道侧囊和分析胃含物,确认水母是银鲳的食物源之一,食道侧囊能够高效碾磨水母,是银鲳重要消化器官,胃内鳞片不是银鲳摄食对象。亟需对银鲳摄食水母的生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定银鲳控制水母暴发的潜在可能性。

关键词: 汞质量平衡模型 银鲳 摄食量 食道侧囊 水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