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瓜试管苗生根移栽优化实验
《蔬菜 》 2000
摘要:西瓜组织培养是快速繁殖具重要经济价值的3倍体及低育性优良4倍体西瓜的有效途径。同时,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西瓜再生植株,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有用基因导入西瓜,改良西瓜特性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以西瓜子叶为外植体的再生芽诱导已非常成功,但常规琼脂培养基上生根诱导效果差,根形成不正常,移栽难以成活。试管苗的移根嫁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成活率。但是仍费时费力,而且会影响后 二、实验结果及讨论期成熟果实的品质。为此,我们依据西瓜根系的特点,直接以蛭石代替琼脂,进行诱根培养,大大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西瓜品种为黑崩筋、京欣1号。取子叶为外植体,在相应芽诱导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3mg/L 6-BA+0.8%琼脂、 MS基本培养基+1mg/L 6-BA+0.2mg/LIAA+0.8%琼脂)上培养,获得大量丛生芽。 2.实验方法 (1)再生根诱导配制2种西瓜诱根培养基R1(1/2MS基本培养基+0.1mg/LNAA+0.8%琼脂)和R2(1/2MS基本培养基+0.1mg/LNAA+蛭石),剪取均长为1.5cm左右再生芽,分别植入上述2种生根培养基。每组实验50个芽左右,每次实验重复4次。 (2)移栽无菌水冲洗诱根培养基上生长20天左右的试管苗,移入装有无菌营养土的培养钵内,罩上玻璃瓶保湿。炼苗1周后,小苗正常生长。 表1结果表明:R2培养基进行诱根培养,虽然生根芽数略低于R1培养基,但其成活株率却是常规琼脂生根培养基R1的3倍多。可大大提高西瓜试管苗的成活率,实验中还发现R2培养基上不仅再生芽的生根率稍低于R1培养基,而且再生根出现迟,但是R2培养基上的再生根一旦出现,根系的后续生长迅速、分校多、根毛发达,从而茎叶旺盛,试管苗茁壮。R1培养基上再生根虽出现早,但根系生长不够正常,单根较粗、少分枝、根毛不发达、根黄色至黄绿色,茎叶生长势弱,有玻璃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试管苗的生长状态是造成RZ培养基中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另外RZ培养基中的蛙石松散,易冲洗,移栽时对根系损伤小,也使试管苗易于成活。西瓜是喜高温干旱植物,根系相对苗较弱,再生能力差,具明显的好气性。本实验针对这些特点,直接用蛙石进行 D诱根培养,大幅度地提高了西瓜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为建立完整、高效的西瓜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体系提供了新途径。西瓜试管苗生根移栽优化实验@刘敬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100089 @陈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100089 @张鲁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花卉所!712100


玉米种质创新的技术途径
《玉米科学 》 2000
摘要:本文讨论了玉米种质创新的必要性以及花药培养、孤雌生殖、幼胚培养、远缘杂交、外源DNA导入、基因工程、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等技术特点及其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各种技术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结合途径。


敌百虫对红富士苹果疏除效应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敌百虫对“红富士”苹果疏除效应及落花落果动态。试验结果表明 :“红富士”苹果于盛花后 14d喷布 90 0mg·L-1的敌百虫 ,其疏除效应达到生产要求 ,可有效地提高单果重及翌年花芽量 ,减小大小年幅度 ,增加产量及提高果品质量


茄子的营养与保健
《蔬菜 》 2000
摘要:茄子原产于东南亚、印度一带,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的栽培也达2000年之久。茄子是以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适应性强,栽培管理较简单,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亚洲最多,占世界总产量的74%,欧洲次之,占14%左右。我国的茄子栽培最为广泛,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其种植面积相当大,供应期很长,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 茄子的种类很多,从颜色上分,有黑茄、紫茄、绿茄、白茄以及许多中间类型从形状上分,有圆茄、卵圆茄、灯泡茄、长茄等。 茄子果实鲜嫩可口,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3g、脂类0.1g、碳水化合物3.1g、钙22mg、磷31mg、铁0.4mg、胡萝卜素0。04mg、硫胺素(VB1)0.03mg、核黄素(VB2)0.04mg、尼克酸0.5mg、抗坏血酸(Vc)3mg。特别是茄子富含维生素P,其含量最多的部位是紫色表皮和果肉的结合处,故茄子以紫色品种为上品。 茄子药用效果显著,其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消肿、降低胆固醇等功效。茄子富含的维生素P等营养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的破裂出血,使血小板保持正常功能,并有预防坏血病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因此常吃茄子对防止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咯血、紫斑症及坏血病等有一定预防作用。最近医学研究发现:在茄子等茄属植物中,还含有一种名为“龙葵碱”的物质,该物质具有抗癌功效。 茄子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炒食、红烧、油炯、清蒸、酱汁、凉拌等。如北京人爱吃的炒茄丝、烧茄子、拌茄泥等;上海喜食的酱爆茄子、辣味茄丝、油炯茄子;广东菜中常见的蟹肉烧茄、素炒鳝丝以及湖南的茄子嵌肉等。家庭食用,最简便的是将茄子同肉片炒、同嫩鸡丁爆或素烧茄子。 在烹调茄肴前,应除去茄锈。因为用刀切开茄子后,茄肉表面容易氧化变黑,影响茄子的色泽。可将切好的茄块放人淡盐水中,用手洗几下,挤去黑水,再用清水略冲一下即可。 茄子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茄干、茄酱或胞渍。 烹调茄子菜肴时,应选择新采收的嫩果。在茄子等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有一圈浅色环带,这条带越宽、越明显,就说明茄子果实正快速生长,没有老化。如果环带不明显,说明茄子采收时,已停止生长,此时果肉已开始粗糙,种子变硬,影响食用。茄子的营养与保健@崔彦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100089


西瓜果实性状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遗传学报 》 2000 SCI 北大核心
摘要: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薄皮、感枯萎病的栽培西瓜自交系(Citrullus lanatus var.lanatus) 97103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皮厚、抗病的野生西瓜种质(Citrullus lanatus var. citroides) PI296341杂交所得F2的118个单株为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西瓜主要果实性状可 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硬度、果皮厚度、单果重、种子千粒重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可溶性固 形物含量的4个QTL、影响果皮硬度的5个QTL、影响果皮厚度的2个QTL、影响单果重的3个 QTL、影响种子千粒重的6个QTL。此外,估算了每个QTL的贡献率、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为开 展西瓜果实性状改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西瓜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QTL) 果实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