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淡水渔业》在助力长江大保护中的价值分析

淡水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是中国水生生物的摇篮,大保护的核心要求在于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点是水生态优化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助力长江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以2000-2019年《淡水渔业》期刊中发表的S93水产资源类论文为对象,梳理和汇总论文数据积累、发文热点等,为未来长江大保护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从发文量、一级主题论文占比和渔业资源类评估及生境监测论文总被引状况等来看,《淡水渔业》在刊载文章内容上一直都非常重视长江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主题高水平论文的选择,已发表的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论文能帮助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了解当前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现状,指导长江大保护规划制定;同时通过后续追踪这些高被引论文,有助于刊物本身对"长江大保护"研究新热点的挖掘,形成新的全面、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 渔业资源 长江 保护 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量元素锌、硒及维生素E对雌性黄鳝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微量元素锌、硒及维生素E对雌性黄鳝(Monopterusalbus)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L9(3~4)正交试验,3个因素分别设定3个浓度梯度(锌为20mg/kg、40mg/kg、60 mg/kg,硒为0.66 mg/kg、1.31 mg/kg、1.97 mg/kg,维生素E为170 mg/kg、270 mg/kg、370 mg/kg),制备9组等氮等能的饲料。挑选13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19.67±1.59) g的2冬龄雌性黄鳝,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 0.66 mg/kg硒添加组黄鳝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另外两个较高浓度硒添加组(P<0.05),而锌及维生素E添加不影响黄鳝的生长性能(P>0.05),试验组1即0.66 mg/kg硒、20 mg/kg锌、170mg/kg维生素E添加组雌鳝的生长性能最好,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5.04±8.71)%及(1.39±0.07)%/d;(2)维生素E是影响黄鳝肥满度的首要指标, 370 mg/kg维生素E添加组黄鳝的肥满度显著高于170 mg/kg及270 mg/kg添加组(P<0.05);(3)饲料中添加60 mg/kg锌、1.31 mg/kg硒、170 mg/kg维生素E时(试验组8),雌鳝的性腺指数最高,为10.02±1.26;(4)锌为影响雌鳝肌肉粗脂肪含量的第一因素, 60 mg/kg锌添加组雌鳝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0mg/kg及40mg/kg添加组;(5)60mg/kg锌添加组黄鳝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添加浓度(P<0.05)。270mg/kg维生素E添加时雌鳝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添加梯度(P<0.05),而60mg/kg锌添加时雌鳝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添加梯度(P<0.05)。综上,饲料添加0.66 mg/kg硒、20 mg/kg锌、170 mg/kg维生素E最有利于雌鳝的生长;添加40 mg/kg锌、1.03 mg/kg硒、270 mg/kg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雌鳝的抗氧化性能。

关键词: 黄鳝 维生素E 生长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拉尼娜事件前后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拉尼娜事件会影响鱼类的生活史和多样性,导致不同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为掌握拉尼娜事件对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的潜在影响,根据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北部湾海域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优势种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2008年夏季优势种为竹荚鱼、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发光鲷,竹荚鱼和发光鲷为两航次共有优势种。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E1和E2)在年际间差异不显著,丰富度指数(D’)差异显著。以发光鲷为代表的暖温性鱼类资源密度下降;以竹荚鱼、蓝圆鲹为代表的暖水性鱼类资源密度升高,并向北部湾沿岸方向移动,北部湾沿岸站点(C1—C22)的各指数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非线性多维尺度排序结果表明,鱼类群落空间分布较为稳定,主要差异在海南岛西部沿岸。拉尼娜事件引起北部湾海域水温降低、初级生产力升高,导致竹?鱼、蓝圆鲹等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升高。在捕捞压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研究认为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在拉尼娜事件前后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物种更替现象。

关键词: 拉尼娜事件 鱼类群落 生物多样性 优势种 北部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属编码标签对许氏平鲉放流苗种的标记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金属编码标签(coded wire tag, CWT)对不同规格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放流苗种的不同部位(鳃部鄂弓提肌和背部肌肉)进行了标记实验,从标记苗种成活率、标签保持率、标记后苗种抗氧化酶活性及生长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评价了CWT的标记效果。结果显示,CWT标记30 d后,不同规格苗种成活率均为100%,小规格苗种鄂弓提肌标记组(SLM组)的实验鱼标签保持率为87%,大规格苗种鄂弓提肌标记组(LLM组)的实验鱼标签保持率为97%,苗种背部肌肉标记的标签保持率均为100%。CWT标记实验鱼特定生长率低于对照组。标记鱼暂养后,SLM组和大规格背部肌肉标记组(LDM)实验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组实验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SDM组外,其他实验组肝脏中IGF-1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DM组肝脏HSP70 m RNA表达水平最低。从存活率与标签保持率的角度考虑,CWT适宜于许氏平鲉苗种的标记放流,但CWT标记的苗种生长慢于对照组,且在免疫相关酶活性和生长及应激基因方面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表明CWT标记操作对许氏平鲉苗种造成了一定的生理胁迫。因此,利用CWT标记的许氏平鲉苗种应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室内暂养或野性驯化时间,有利于提高标记放流苗种成活率和放流后生长及回捕。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苗种 金属编码标签 标记效果 生理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表层沉积物汞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冻土退化、海冰消融、河流径流增加及海洋动力发生变化,这些因素连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都影响北冰洋中汞的输入和运移。对取自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的87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汞含量测试与分析,发现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分布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可分为近岸低汞区(33 ng/g)、陆架中部汞含量中等区(58 ng/g)和北部深水高汞区(84ng/g)。总体来看,从近岸向外海,汞含量随水深的增大而升高。结合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和比表面积等指标,发现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物中黏土含量与汞含量呈现正相关,显示了沉积物粒度对汞分布的控制作用。近岸由于受河流输入、海岸侵蚀和环流分选等因素的影响,沉积物粒径较粗,导致汞含量较低,而北部陆架深水区的细粒沉积物则吸附了更多的汞。在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沉积汞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在东西伯利亚海相关性较弱,这可能是因为东西伯利亚海的沉积有机碳来源相对更为复杂。基于沉积汞的富集因子指标,我们认为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汞的污染水平整体较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弱。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汞含量 污染水平 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带豆娘鱼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指标分析

科学养鱼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五带豆娘鱼(Abudefduf vaigiensis)隶属雀鲷科、豆娘鱼属,又称条纹豆娘鱼、惠琪豆娘鱼、五带雀鲷,俗称厚壳仔,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常年栖息在沿岸礁石与珊瑚礁之间。雀鲷科鱼是珊瑚礁鱼中数量最多的种类,与海葵有共生关系,常被作为观赏鱼养殖。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通过建立珊瑚礁保护区和采用人工修复等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快长品系及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示范(下)

科学养鱼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2.苗种放养(1)苗种来源。苗种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的F3代草鱼选育品系。为了防控草鱼出血病的发生,保障苗种顺利养成,在示范养殖过程中对鱼种注射了草鱼出血病疫苗。(2)草鱼种放养密度及套养品种。如表1所示,草鱼种每亩放养2 500尾,为了合理利用水层,降低饵料系数,每亩再搭配2 000尾鲫、100尾鲢、50尾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双重微流控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给对虾养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HPND病原种类多、基因型复杂,现有的针对不同病原的检测技术目标导向较弱、检测成本高、时间消耗长,对虾健康养殖亟待开发AHPND的精准快速诊断技术。本研究针对AHPND病原体携带编码一种二元毒素pirA和pirB大型质粒的遗传共性,基于pirA和pir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致病基因pirA和pirB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43×10~0和4.31×10~1 copies/μL,样品平均检测时间为26min左右。为进一步评估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以含有pirA和pirB毒性质粒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后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丝、肝胰腺、肠道和肌肉等组织随时间的推迟均能检测到pirA和pirB;从感染2h的结果来看,pirB比pirA检出率更高。此外,致病因子pirA和pirB比toxR的检出率更高,更适合对AHPND致病原的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污染少、现场检测、一体化集成等优点。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实验室,更符合养殖基层的现场快速检测需求,为及早认知疾病发生风险和病害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 pirA pirB 微流控芯片 现场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试验

科学养鱼 2023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区双船大网目拖网网囊网目对带鱼的选择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4组网目尺寸(30、35、40和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网囊对带鱼的50%选择体长增大,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40 mm的网囊选择性较差,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关键词: 拖网 网囊网目 选择性 带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