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养殖模式,以养殖用水净化后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征,节电、节水、节地,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需求。本文以循环水养殖模式应用实践为主线,结合近几年养殖模式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围绕养殖管理与应用,分别对水循环系统对化学物质的承载力、水循环率、主要养殖种类、养殖效果和最适养殖密度等运营管理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今后建立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管理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养殖模式 养殖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鲟类资源、养殖与利用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 201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声学数据后处理中噪声剔除的研究进展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

摘要:渔业资源声学评估以其无选择性、覆盖面积大、快速准确、不伤资源等优点被应用到多种水生生物的资源评估工作中。但是,在使用回声积分系统采集水体声学信号时,由于受声学仪器、调查船只、周围环境、混在生物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很多噪声和混响等干扰信号。在使用声学数据进行资源评估之前,应将数据中的噪声和混响进行剔除,避免对资源量评估产生影响。文章将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噪声剔除方法归纳总结为三类:设定积分阈值法、科学渔探仪被动模式噪声剔除法和科学渔探仪主动模式噪声剔除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希望对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数据后处理过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 渔业声学 噪声 噪声剔除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生长过程中氮收支变化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为充实有关鱼类氮收支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从鱼种(18 g)生长至成鱼(180 g)过程中氮收支变化。试验为期73 d,每日饱食投喂并收集鱼粪,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0 mg·L-1,pH为7.5~6.5,水温为24~30℃。在鱼均质量达到50 g、100 g和180 g时测定并计算当前生长阶段氮收支。结果表明,生长氮比例在养殖初期最高(64%),养殖中期最低(47%);粪氮比例在养殖中期最高(9%),养殖初期和末期分别为5%和4%;排泄氮比例随鱼的生长而逐渐增加。此外,试验期间水中总氮增加速度在养殖中期减慢,养殖末期再次加快。

关键词: 罗非鱼 氮收支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引物酶表达及酶学活性分析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ORF 024序列设计引物,以AVNV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AVNV引物酶(primase)基因,同时构建表达质粒pET32a-prim,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两条蛋白条带,其中分子量为60 ku的蛋白条带与预期表达蛋白条带大小一致,另一蛋白条带分子量约为55 ku,经Western-blotting及质谱分析鉴定分子量60 ku的蛋白条带为AVNV-引物酶,而表达出的55 ku蛋白条带存在部分引物酶多肽片段。RNA结合荧光染料Pico-Green在30 min内荧光强度比较稳定,从而确定30 min为进行AVNV引物酶活性分析的最佳终止反应时间,并在引物合成实验中观察到30 min内引物酶活性较高。当使用多聚胞嘧啶寡核苷酸poly(d C)为模板时,重组引物酶能特异性催化底物GTP。0.1 mmol/L Zn2+可显著增强引物酶活性,而1mmol/L Mn2+和EDTA能抑制引物酶活性。

关键词: 引物酶 原核表达 Pico-Green核酸染料 酶学活性 多聚胞嘧啶寡核苷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池塘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的空间分布及与相关理化因子关系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养殖池塘中脱氮硫杆菌的分布状况及在水体中与相关理化因子的关系,分别分层采集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精养池塘底泥样品和水样,采用最大可然数法(MPN)对底泥和水体中脱氮硫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定分层水样理化指标值。结果表明:底泥和水体中,随着深度增加,脱氮硫杆菌数量均逐渐减少,底泥中变化为从每克干重105数量级降到102数量级,水体中为从每毫升103数量级降到102数量级;脱氮硫杆菌数量与几种理化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硝态氮呈正相关关系,与硫化物呈负相关关系,原因可能为硫化物和硝酸根的分布为池塘中溶氧分布必然结果,而硝酸根诱导了其细胞内同化型硝酸还原酶活性。

关键词: 养殖池塘 脱氮硫杆菌 空间分布 理化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季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2010年9~10月,对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类20种浮游动物,其中轮虫类9种,占45.0%;原生动物7种,占35.0%;桡足类3种,占15.0%;枝角类1种,占5.0%;数量均值为1132ind.L-1。原生动物数量较多,占69.4%;轮虫类次之,占30.3%;桡足类仅占0.3%;生物量均值为0.206mg·L-1。轮虫类生物量最高,0.137mg·L-1,占66.5%;桡足类0.045mg·L-1,占21.9%;原生动物仅占11.6%;优势种类为原生动物的沙壳虫Difflugia sp.、侠盗虫StrobiLidium sp.、焰毛虫Askenasia sp.;轮虫类的蒲达臂尾轮虫Brachionus budapestiens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nauplius为主。多样性指数H'、J显示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H'平均值为1.58,J平均值为0.81,表明保护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比较丰富,物种分布均匀度较好,为保护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逊别拉河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声音导鱼技术的分析与展望

水生态学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声音导鱼技术对保护鱼类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深远意义,其研究重点是声音如何让鱼类产生趋避行为及如何准确的让鱼类产生趋或者避的行为。从生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对声音导鱼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声音导鱼的关键技术,包括鱼类趋避行为对声音的响应关系、鱼类声域的确定、鱼类声音信号的采集、鱼类声波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实际声场中声波的叠加技术等,并根据声音对鱼类诱驱作用的原理建立了一个声音导鱼的大坝模型,分析了大坝实现声音诱驱鱼的关键要素;展望了声音导鱼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 声音 鱼类 行为控制 声域 信号采集 水利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龙头鱼刺网捕捞性能的初步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

摘要:根据2012年9月南海北部龙头鱼刺网的生产调查资料和现场取样数据,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龙头鱼的体长、体重组成分布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龙头鱼体长组成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优势体长组为200~210mm和210~220mm;体重组成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优势体重组为75~100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7L2.2026。本文还对该刺网的捕捞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该网捕获的龙头鱼体长范围为166~252mm,最适体长为210mm,并由此计算出龙头鱼刺网的最适网目尺寸和最小网目尺寸分别为36mm和33mm。笔者经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后建议龙头鱼刺网的网目尺寸应在最适网目尺寸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大,并希望尽快制定南海区龙头鱼的开捕规格,以促进南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龙头鱼 刺网 捕捞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雄洛氏鱥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雌雄洛氏鱥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洛氏鱥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45%和18.9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69%和2.97%,水分含量分别为75.73%和76.93%,灰分含量分别为1.43%和1.37%,雌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个体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鲜味氨基酸总量(DAA)均高于雄性,且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18种氨基酸中除胱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14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其中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以氨基酸评分(AAS)来评价,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以化学评分(CS)评价,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雌雄性洛氏鱥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1.97和54.51。通过雌雄对比,以及与其他经济鱼类对比分析,表明洛氏鱥可作为优良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来源,雌性个体营养价值要优于雄性。

关键词: 洛氏鱥 雌雄 肌肉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