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内外大麦品种对赤霉病抗病性的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采用土表接菌和喷灌加湿方法,对7944份国内外大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赤霉病性鉴定。经1977—1987年的初筛、复筛和异地联合鉴定,筛选出抗病品种27个,中抗品种394个。统计分析表明,大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二棱比多棱强,裸大麦比皮大麦强;各品种类型中,又以二棱裸麦抗性最强。抗赤霉病的大麦品种资源,国内主要分布于病害流行的长江中、下游诸省(市);国外以日本、瑞典、丹麦等国品种中,抗性材料的出现机率较高。


丘陵红壤桃园的覆盖及种植覆盖作物效益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在丘陵红壤桃园中采用生物覆盖(有机物死覆盖和活覆盖)后,对夏秋期间的幼龄桃园不但具有降温保墒作用,还具有培肥改土效果,尤其是死覆盖对防止土温急剧升高、减缓土壤水分蒸发、补给土壤养分,加速黄桃幼树的营养生长及提高黄桃果实产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活覆盖在降温保墒、培肥改土等方面虽不及死覆盖,但比不覆盖的对照仍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丘陵红壤桃园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于适当时机将绿肥、牧草等有机物料割青浅埋,是新垦红壤桃园一项经济有效的土壤管理措施。


大麦不同基因型体细胞无性系二代的性状变异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1
摘要:选用二棱大麦14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全部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对其自交后代(R_2)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基因型叶绿素缺失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62%,以浅绿类型为主;10个基因型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频率平均分别为7.61%和6.51%,大部分为晚抽穗和矮秆变异,不同基因型间性状的变异频率有显著差异,如叶绿素缺失变异频率从1.02%到10.33%,抽穗期从2.09%到20.46%,株高从1.88%到13.43%;而不同基因型在叶绿素缺失的类型及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趋向上亦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说明基因型对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性状的变异频率与趋向均有明显的影响。


两种茄科蔬菜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本文研究应用三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为害茄科蔬菜的两种主要病毒,即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其中双抗体夹心法(DAS-ELISA)和A蛋白间接夹心法(PAS-FLISA)可检测TMV提纯病毒0.1μg/ml与0.01μg/ml,CMV0.2μg/ml与0.008μg/ml。田间病株样品检测结果与生物测定对照结果相符。亲和素一生物素复合物间接夹心法(ABC-ELISA)可检测CMV提纯病毒0.0016μg/ml,病烟汁为1:12800,并能检测带毒蚜群体内的病毒。此法所用试剂的工作浓度为,CMV的兔抗血清(RAV-IgG)5μg/ml,鼠腹水抗体(MAV-Ab)1:500,生物素化羊抗鼠IgG(b-SAMG)1:2000,亲和素与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试剂(ABC)1:300。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A蛋白 生物素 亲和素


农用抗生素633的研究——Ⅰ.产生菌的分类鉴定
《中国抗生素杂志 》 1991
摘要:从我国杭州地区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链霉菌No.633的代谢产物对鸡白痢病及寄生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株菌的孢子链螺旋形,孢子表面光滑,气丝淡黄色转淡粉色,基丝赭石色,可溶色素为瓜瓤粉色。在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与玫瑰黄链霉菌相似,但又有显著差别,因此定名为玫瑰黄链霉菌杭州亚种(Streptomyces roseoflavus subsp.hangzhouensis n.subsp.)
关键词: 抗生素633 分类 玫瑰黄链霉菌杭州亚种


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若干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用大麦品种86-166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81个体细胞无性系,研究了R_2代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穗长和结实率等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存在着广泛的性状变异,一般株系间变异大于株系内变异,而在株系内个体间的表型差异性上,可出现高度纯合、一致和不一致3种情况。按株系统计,8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频率为65.39%,其中稳定变异为48.65%,分离变异为16.75%。以抽穗期、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和穗长的变异频率较高,达80%以上,其次为株高和单株穗数,各为40.74%和29.63%;结实率的变异频率为最低,仅14.81%。各农艺性状均具有明显的变异趋向,般表现为抽穗期延迟,植株变矮,穗数增加,穗变长,穗颈变短,叶片变大,结实率降低。


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的简易提取方法
《浙江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简化了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ingham)休眠孢子提取方法为:洗净干燥麦根,经高速粉碎机粉碎,称1g浸泡于15ml 1%偏磷酸钠和0.25%吐温20的混合提取液中,4℃下过夜。在强度为1000KHz的超声波发生器上处理45min,过滤,在血球计数板上计0.03mm~3的体眠孢子数。此提取法省去了组织捣碎机捣碎和低速离心等程序,因此工效比原方法提高3倍以上。比较了简化与不简化2种方法提取不同大麦品种根部所得的孢子数量,探讨了样品放置在超声波发生器上不同部位对休眠孢子提取效果的影响。


NFT设施栽培黄瓜营养液溶氧量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1990年5、6月对杭州玻璃温室内NFT设施栽培黄瓜的营养液进行了溶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营养液氧量以进液口一端为高18.67—8.85mg·1~(-1)),以排液口一端为低(7.58—8.10mg·1~(-1);溶氧饱和度分别为90.3—98.2%与81.5—84.9%。溶氧量与液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1~*)。晴天15:00液温最高,溶氧量低,而进液口与排液口之间溶氧消减量最大。在相等的液温和光强时,下午和上半夜的溶氧消减量比上午的大,而溶氧量则相反。当水溶液流过不种植植物的NFT栽培床时,排液口溶氧量高于进液口,表现“富氧”现象。
关键词: 营养液膜技术(NFT) 营养液 溶氧量 溶氧饱和度 黄瓜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复合感染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1983年和1987年3月间,作者先后在浙江省新昌县良种场和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镇调查麦病时,发现在扬麦4号小麦品种田中,大面积发生一种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病害,1984年3月江苏省武进县送检的扬麦4号病株也呈同样症状。经初步研究,鉴定为由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复合感染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