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科研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辩证探析

科技资讯 2013

摘要: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就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度化管理,一种是人性化管理.前者强调了原则性,后者强调了灵活性.正确的管理方法应该是在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链接点,实现两种管理方法的结合.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及实施策略,倡导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科研单位 人事管理 制度化 人性化 统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沙湾浮游动物生态类群演替特征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年6月—2011年5月三沙湾海域5个航次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三沙湾浮游动物种群特征进行分析,并与我国不同纬度海湾生态类群结构进行比较。探讨三沙湾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受水团季节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月和5月三沙湾海域主要受到浙闽沿岸流影响,生物多样性H'指数分别为2.03和2.02;种类数分别仅为17种和19种,明显低于6月、8月和10月;浮游动物生态类群以暖温带近海种为主;优势种种类数少,单一优势种优势性明显,4月中华哲水蚤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65.03%;群落结构特征与同期我国长江口浮游动物区系特征相似。6月三沙湾海域受到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共同影响,同时因闽北雨季导致大量大陆径流汇入,使得该月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数全年最高,为3.12和45种,与5月相比,种类更替明显,物种更替率为69.39%;亚热带近海种丰度百分比最高(73.03%),亚热带外海种种类数百分比次之(48.89%),是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由以暖温带近海种为主向以亚热带外海种为主的过渡时期。8月和10月浙闽沿岸流消失,三沙湾海域受台湾暖流控制,海水温度和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数均略低于6月;生态类群结构以亚热带外海种为主;优势种特征表现为种类数多而各个优势种丰度较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南海北部海域浮游动物组成极为相似。

关键词: 生态类群 演替 浮游动物 三沙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杭州湾大金山岛潮间带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的种群鉴定及分布动态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年5月和9月对杭州湾北岸大金山岛潮间带区牡蛎种群数量开展了生态调查,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分布于潮间带区的鲜活牡蛎全部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5月近江牡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41(±106)个/m2和13 006(±1 509)g/m2,9月近江牡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21(±69)个/m2和14 124(±1 470)g/m2,两个月份间近江牡蛎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种群大小频率构成中,以壳高(SH)介于40~45 mm的群体最多;5月和9月可收获牡蛎(SH≥70mm)的平均密度分别达到26个/m2和55个/m2。

关键词: 近江牡蛎 种群 杭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C5a肽酶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质粒构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C5a肽酶scpB基因免疫表位及毒力作用基团的相关信息,通过提取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scpB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结果表明,该基因包括3 405 bp的ORF,可编码1 134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人源无乳链球菌ScpB的氨基酸同源性达99.74%。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Clustal X 2.0和MEGA 5.05及在线分析工具ExPASy ProtParam、NCBIProten blast及Conserved Domain等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cp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3个催化三联体(catalytic triad)位点、7个假定活性位点(putative active site)、2个特异位点(spe-cific hits),以及4个超家族结构(2个肽酶超家族结构Peptidases-S8-S53 superfamily、1个类纤连蛋白超家族结构DUF1034 superfamily和1个鞭毛钩蛋白超家族结构FlgD-lg superfamily);并且该氨基酸序列有多个抗原表位,推测ScpB蛋白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候选的蛋白疫苗成分。将该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挑取阳性克隆,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pB。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C5a肽酶 克隆 原核表达质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长江干流流域渔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解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

摘要:采用广义熵指数及其相应分解方法,对2004~2010年长江干流流域9省(市)渔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从整体趋势看,长江干流流域渔民收入差距呈现"W"型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表现为先缩小后不断扩大趋势;从地区分解结果来看,长江干流流域渔民收入差距60%以上来源于三个地区之间的不平等,而"西部干流"地区渔民收入差距高于其它两个地区且波动最为剧烈。认为国家的强渔惠渔政策应有侧重的向"西部干流"地区倾斜,从而缓解"西部干流"地区和地区间渔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渔民 收入差距 GE指数 转移支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环境胁迫下果寡糖对罗非鱼血液中皮质醇及血糖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在两种环境胁迫条件下果寡糖(FOS)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中皮质醇(COR)及血糖(GLU)的影响,在含有6%的中草药饲料中分别添加0 g/kg(对照组)、1 g/kg(A试验组)、3 g/kg(B试验组)和5 g/kg(C试验组)的果寡糖投喂尼罗罗非鱼,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一部分试验鱼进行致病菌胁迫试验,对试验鱼腹腔注射0.1 mL浓度为1.0×106CFU/mL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另一部分试验鱼进行连续48 h的拥挤胁迫(35 g/L水体)试验,分别在0、3、12、24、36、48 h取血样分析其血液中COR及GLU含量。致病菌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各个组的血液COR及GLU含量在胁迫后前24 h内显著提高,其中A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第24 h各个组都达到了最大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中COR及GLU含量逐渐下降,并慢慢恢复至与对照水平保持稳定。拥挤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前,各组鱼血液中COR及GLU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后3 h,所有组鱼的血液COR及GLU含量都显著上升,上升趋势持续至第12 h和第24 h,其中A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C组与对照组相比略低,随后各个组COR及GLU含量开始下降,最终与对照水平保持稳定。由此可见,添加1~3 g/kg的FOS可以有效提高罗非鱼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缓解鱼类在受到外界刺激引起剧烈的生理变化。

关键词: 罗非鱼 果寡糖 拥挤胁迫 致病菌胁迫 皮质醇 血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水产品中滴滴涕和六六六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2013 CSCD

摘要:以珠江河口水生食物链较顶端的鱼类和虾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GC-ECD)法检测分析了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及其单体在这些水生动物体内的残留水平和特征,以期为珠江流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鱼类肌肉中的DDTs含量(以湿质量计)范围为未检出(nd)~42.73μg.kg-1(平均值为7.61μg.kg-1),在虾类肌肉中的含量范围为nd~9.51μg.kg-1(平均值为1.97μg.kg-1);鱼类肌肉中的HCHs含量范围为nd~1.71μg.kg-1(平均值为0.62μg.kg-1),在虾类肌肉中的含量范围为nd~0.86μg.kg-1(平均值为0.56μg.kg-1)。鱼类肌肉中DDTs和HCHs的残留均值高于虾类,而鱼类和虾类体内DDTs的残留量均高于HCHs的残留量。HCHs、DDTs的单体分别以γ-HCH、p,p'-DDT的含量最高,而且近期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所采集的水产品中DDTs、HCHs残留量尚低于我国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GB18406.4),亦低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最大残留限量,因此,DDTs、HCHs通过膳食的暴露暂时不会对该地区的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关键词: 滴滴涕 六六六 残留 珠江河口 鱼类 虾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淇河鲫雌核发育克隆系鉴定与性状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为河南省的传统优质特色水产品种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鲫地方品种。本研究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从85尾淇河鲫样品中共鉴定出21个克隆系,在其中6个克隆系中检测到18尾雄性个体。结果表明:淇河鲫是两性型雌核发育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体高、体宽、背鳍基长等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这一结果与体高背厚的淇河鲫种质较优异的生产经验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借鉴两性型雌核发育方正银鲫育种成功经验来开展淇河鲫品种的选育,在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淇河鲫体高背厚的形态特点。

关键词: 淇河 雌核发育 克隆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胁迫对近江牡蛎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试验分析了盐度从18骤变至3、25、40的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SZ)的活力变化,旨在研究盐度骤变对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盐度18)4项免疫因子变化不显著(P>0.05)。盐度25组AKP、LSZ活力在第24小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盐度3组SOD活力在第24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盐度40组SOD活力在第24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LSZ活力在第48小时急剧下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盐度骤变对近江牡蛎的免疫活力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近江牡蛎对低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在高盐胁迫下其免疫活力下降。

关键词: 盐度 近江牡蛎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 溶菌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麻哈鱼胚胎耳石微结构及其群体环境标记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调控环境方法对黑龙江、绥芬河大麻哈鱼发眼期胚胎群体耳石日轮进行周期性持续标记。实验分4组:1组为对照组,2-3组为变温标记组,4组为"暴气"-变温标记组,实验用发眼卵1.2万粒。待胚胎发育至耳石日轮结构形成后实施标记。实验胚胎耳石随着标记期间环境周期性变化及其持续的时间,形成相应变化节律的日轮标记区。获得各实验组设定环境的日轮标记图谱。人工环境标记的耳石日轮图谱,暗带色度加深,明带亮度增大,并可形成生长轮距不同的标记轮,与对照组耳石微结构有明显区别,标记率达到100%。初步建立鱼类耳石标记及其识别技术,适用于大麻哈鱼等鲑鳟鱼类群体标记。作为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群体标记技术方法,鱼类耳石日轮标记在鱼类资源评估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耳石 日轮 环境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