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硫对镉胁迫下马齿苋光合性状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光合反应系统揭示外源硫(S)诱导马齿苋镉(Cd)耐受性的生理机制,为外源S缓解重金属毒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外源S供体(NH_4)_2SO_4对100 mg/L Cd胁迫下马齿苋叶片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可显著降低马齿苋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明非气孔因素是Cd胁迫诱导马齿苋光合抑制的主要因素;同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II))、电子传递效率(J)、化学猝灭系数(q_P)显著下降,而非化学猝灭系数(q_N)显著上升,表明Cd胁迫影响马齿苋PSⅡ反应系统的正常运行。外施400 mg/L(NH_4)_2SO_4显著提高马齿苋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增强马齿苋叶片光合作用和PSⅡ原初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对5种与光反应系统密切相关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发现,Cd处理显著增加马齿苋叶片中的Ca和Fe含量,显著抑制马齿苋对Mg、Mn和Cu的吸收。Cd胁迫下马齿苋叶片的变黄与Mg、Mn的亏缺有关,而与Fe缺乏无关;添加外源S可显著提升马齿苋叶片中Ca、Mg、Fe、Cu和Mn含量,从而增强Cd胁迫下马齿苋叶片的PSII反应系统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_2辅助挤压对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马铃薯渣为原料,研究CO_2辅助挤压各工艺条件对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结合马铃薯渣颜色、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的变化,得出CO_2辅助挤压最佳工艺参数为:CO_2发生剂柠檬酸与碳酸氢钠添加质量比为1∶1、添加量30%(质量分数)、挤压温度185℃、物料含水量25%(质量分数)、螺杆转速17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挤压所得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色泽较好,水合特性得到较好地保持,可为马铃薯渣膳食纤维的改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CO_2辅助挤压 马铃薯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水合特性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照处理对蓝莓果醋陈化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用60Co-γ辐照对蓝莓生醋进行处理,研究了辐照剂量为0.75,1.5kGy处理后人工催陈效果.对比了自然陈酿下蓝莓果醋中细菌总数、pH、总酸、总酯、花青素、有机酸等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在陈化期处于较低水平;pH和总酸变化不明显;经辐照后的蓝莓果醋陈化积累总酯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辐照处理组花色苷明显低于对照组,且1.5kGy处理组损失最大;经0.75kGy辐照处理陈化30d的蓝莓果醋有机酸总量最高,多种有机酸协调性最好,口感最佳,感官评价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烤烟品种不同成熟度上部叶烘烤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烤烟叶片上部叶烘烤特性,以K326、毕纳1号、遵烟6号、贵烟1号、贵烟4号、红花大金元(红大)不同成熟度上部叶为材料,研究比较了烘烤或暗箱试验中烟叶失水速率、变黄变褐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颜色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烘烤和暗箱试验中毕纳1号失水速率较小,红大和贵烟1号失水速率较大,毕纳1号和K326变黄时间最短,红大变黄时间最长;烘烤过程中毕纳1号PPO活性均值低于0.4 U,贵烟1号高于0.5 U;暗箱试验中红大SPAD值较大,其次是遵烟6号和贵烟1号,毕纳1号、贵烟4号、K326较小,红大和遵烟6号颜色值相对较差,毕纳1号变褐较轻,贵烟1号变褐最严重;烤后烟叶毕纳1号、贵烟4号和遵烟6号化学成分含量相对适宜。随着烤烟叶片成熟度的提高,烘烤试验中烟叶变黄时间缩短,PPO活性增加,烤后烟叶总植物碱、总氮含量降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暗箱试验中烟叶变黄、变褐时间缩短,SPAD值减小,颜色较好,但变褐后颜色较差。品种与成熟度不仅影响烟叶的外观表型,而且显著影响其内在生理。不同烤烟品种烘烤特性与化学成分和基因型均密切相关。对于暗箱试验,SPAD值可作为烟叶易烤性的表型判断指标,颜色参数可作为易烤性和耐烤性的表型判断指标。综合来看,K326、毕纳1号、贵烟1号、贵烟4号上部叶易烤性较好,遵烟6号较差,红大最差;毕纳1号上部叶耐烤性较好,其次是K326、贵烟4号、红大和遵烟6号,贵烟1号最差。根据不同烤烟品种烘烤特性差异,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部叶烘烤工艺措施,为烤烟品种烘烤和上部叶品质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中部不同樱桃资源光合生理特性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个3年生贵州地方中国樱桃资源为试材,采用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响应参数的方法,研究不同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资源在贵州中部寡照环境的光合生理特性,以期为中国樱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中国樱桃叶片的SPAD值和叶片中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a+b(Chl a+b)的相对含量均极显著正相关,用植物营养诊断仪(TYS-3N)测定叶片SPAD值可作为一种简捷、准确的樱桃叶绿素含量田间检测方法。金沙县西洛乡(JSXL)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其净光合速率(Pn)却比织金县八步镇(ZJBB)和水城县红岩乡(SCHY)的小,二者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相关性。JSXL的叶片过剩光能的量((1-qP)/NPQ)高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低,其叶片中的过剩光能增加,光合电子传递效率降低,叶片中的光合热耗散却最小,这可能是JSXL的Pn较低的因素之一。综上,3个樱桃资源均适应了贵州中部的寡照环境,栽培中采用开心形树形,利于接收更多的光合有效辐射,进一步提高光合效率。
关键词: 贵州中部 中国樱桃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光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矮秆直立株型油菜株高性状基因的初步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位甘蓝型矮秆直立株型油菜的株高基因,解析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对油菜育种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甘蓝型三系油菜(不育系5824ci×恢复系5771r)杂交,在F1中发现变异单株,命名"DW871"。经多代自交,从群体中选取纯合矮秆和对应纯合高秆杂交,从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分别选取47个矮秆、47个高秆和10个纯合矮秆材料,分别构建基因池。利用BSA-seq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以47个矮秆与47个高秆,10个纯合矮秆与47个高秆进行关联分析(BSA),从47个矮秆与47个高秆基因混合池间检测到差异SNP共121998个,非同义突变SNP共1582个,在ChrA10染色体上定位1个显著关联区域,区间长度6.39 Mb,含1405个候选基因;从10个纯合矮秆与47个高秆基因混合池间共获得1752011个SNP,非同义突变SNP共27723个,InDel 518420个,在ChrA03、ChrA04、ChrA06、ChrA07、ChrA10和ChrC03上定位共19个与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区间长度5.35 Mb,含1143个候选基因。然而由于未达到理论阈值,这个区域很可能是假阳性区域,需要进一步验证。47个矮秆基因混池和10个纯矮秆基因混池在ChrA10染色体上定位的关联区域互相重合,重合区间为1.83 Mb。本研究在ChrA10染色体上定位1个与DW871株高性状显著关联区间,这一研究结果为精细定位甘蓝型矮秆直立株型油菜株高性状基因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薏苡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收集的248份薏苡种质资源为基础,按地理来源将标准化的14表型数据分组,采用最短距离逐步取样法并按一定比例抽样,共获得8个候选核心子集,利用变异系数变化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和Shannon-Wiener指数7个参数进行核心种质代表性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薏苡初级核心种质库包含67份资源,保留了原始种质27.02%的样品(25%组内取样比例),其变异系数变化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检验指标分别为110.05%、0、93.03%、10%、96%、0.655和0.881;t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库14个表型性状均值与原始种质无显著性差异,仅有3个表型的某一性状级别丢失,其余11个表型均保留了原始种质的所有性状级别(RPR=1.0),保留表型性状级别比例为96.49%,且多数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原始种质.其结果说明,获得的核心种质库代表性好,遗传多样性丰富.该结果为后期薏苡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创新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捕捞应激对团头鲂不同组织中Nrf2-Keap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团头鲂健康养殖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对健康无损伤的团头鲂进行快速捕捞应激,检测其鱼鳔、肝脏、肾脏、肠道、心脏、肌肉、脑、脾脏及头肾组织中Nrf2、Keap1和Bach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快速捕捞所产生的应激对团头鲂体内肠道和肝脏产生较明显的应激反应,Nrf2、Keap1和Bach1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对脑、肌肉、肾脏等器官的应激反应无显著影响.快速捕捞应激对团头鲂机体整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不大,不会对其机体产生明显损伤.
关键词: 团头鲂 捕捞应激 Nrf2-Keap1信号通路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苗期耐低温基因COLD1新功能标记的设计与验证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籼稻和粳稻在苗期耐低温基因COLD1的第4外显子存在1个功能性单碱基变异SNP2,粳型COLD1~(Jap)等位基因低温耐受性表现更强,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通过籼粳杂交,可将粳型COLD1~(Jap)等位基因导入籼稻品种,提高其低温耐受力。为提高COLD1基因的选择效率,根据粳型COLD1~(Jap)与籼型COLD1~(Ind)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差异,结合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的技术原理设计功能标记。应用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1个籼粳杂交F_1个体以及1个籼粳杂交F_2群体对功能标记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功能标记可准确区分纯合粳型COLD1~(Jap)、纯合籼型COLD1~(Ind)和杂合基因型,其扩增带型与基因型完全一致,是一种鉴定COLD1基因的有效方法。该标记弥补了前人设计的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功能标记费用昂贵、操作复杂及费工费时等不足,可广泛应用于水稻COLD1基因的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