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采种波斯菊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与适宜收获期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在适宜气候条件下,波斯菊(Cosmosbipinnatus)具有无限开花习性。开花20天后,无论单株或群体,均呈现边现蕾、边开花、边结籽的特点。因此,收获期直接影响波斯菊的采种质量和产量。过早收获,种子不充实,必然影响千粒重、发芽率及群体产量。过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口蹄疫免疫程序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口蹄疫系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导致幼畜死亡,更重要的是使生产性能下降,对世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台湾省暴发猪口蹄疫、给岛内养猪业带来毁灭性灾难以来,国家要求沿海地区强制性进行疫苗接种。在免疫预防中,疫苗质量和相应的免疫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大豆新品种泗豆288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泗豆288系泗阳棉花原种场按照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育种目标选育成的适于江苏淮北地区麦(油)后种植的夏大豆新品种。1998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泗豆288。1选育经过1988年以产量较高、籽粒较大、抗倒性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对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esubsp.pekinesis)抽薹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抽薹期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加性基因效应比显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显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早抽薹对晚抽薹为显性。

关键词: 大白菜;抽薹期;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小麦Rht3的两个株高等基因系及其BC23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与Rht3矮秆基因连锁的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规律及其与Rht3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赤霉酸不敏感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F2分离比率为3∶1(不敏感∶敏感),非常符合χ2测验。Gai3基因与Rht3基因连锁紧密,交换值为0.060±0.012和0.055±0.013。

关键词: 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矮秆基因;连锁;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啶羧酸铬对肉鸭后期作用效果

畜牧与兽医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研究表明铬以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tolerancefactor,GTF)的形式,强化胰岛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参与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提高猪、牛等动物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铬作用效果并不稳定,其功能和作用发挥常与机体的脂类代谢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雏鸭(0—3周)日粮锰适宜水平的研究

饲料研究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168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6组,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含Mn的质量分数为21×10-6)中分别添加0×10-6、30×10-6、60×10-6、90×10-6、120×10-6、150×10-6锰(分析纯MnSO4·H2O),试验期3周,研究雏鸭日粮适宜补锰水平。结果为饲粮锰水平不影响雏鸭体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P>005);胫骨和趾骨锰浓度随饲粮锰水平增加呈线性上升(P<001),肝和心组织锰浓度与饲粮锰水平呈二次曲线模式(P<001)。当日粮Mn水平为1183×10-6和110×10-6时,肝和心组织锰水平最高。综合试验结果考虑,雏鸭饲粮锰适宜水平为110×10-6。

关键词: 雏鸭,锰,组织锰浓度,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抑制条件下水稻籼粳亚种及其正反交F1杂种的PSⅡ光化学效率和CO2?…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水稻不同正反交组合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D1蛋白量、叶绿素A荧光、净光合速率(PN)、光呼吸速率(PR)、RUBPCASE/OASE活性,并对RUBPCASE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光抑制条件下粳亚种中D1蛋白净降解少,PSⅡ电子传递活性和光化学效率高,表现耐光抑制,而籼亚种则相反,籼、粳正反交F1的上述指标介于双亲值之间且偏向其母本.

关键词: PSⅡ光化学效率 光呼吸 光合作用光抑制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细菌处理稻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5种拮抗细菌处理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和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拮抗细菌B┐916、91┐2、31┐2、A┐2和A┐3浸种可有效地防治苗期恶苗病的发生,防效达84.55%~95.57%,其中A┐3和31┐2在成株期仍有较高的防效,分别为81.57%和79.53%。5种拮抗菌处理种子均对水稻结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A┐2显著促进分蘖作用,91┐2能明显增加千粒重

关键词: 拮抗细菌;水稻;恶苗病;防效;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培养条件与发酵配方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NB培养基上,拮抗细菌B-916在30℃~33℃、pH7.0~8.5时,均能生长良好,培养30~36h后,菌量可达8.29×108cfu/ml左右。初始接种量对B-916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13种工业发酵用的培养基配方的筛选,结果表明,培养基D是发酵B-916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用此配方进行工业发酵(30℃,pH7.8~8.0发酵26h)菌量可达到3.84×1010-11cfu/ml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培养条件;发酵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