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连作对土体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Biolog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大豆在结荚期和收获期根际和土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结荚期和收获期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AWCD均显著高于土体。在结荚期迎茬和连作8a的土体微生物多样性、AWCD均高于正茬和连作4a土体;在收获期正茬和迎茬处理的土体微生物多样性、AWCD高于连作4a和8a。结荚期迎茬、连作4a和8a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AWCD均显著高于收获期,说明在大豆植株生长旺盛的结荚期微生物群落的根际效应比收获期更明显。在这两个生长期降解氨基酸,糖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微生物可能是连作影响的主要土体微生物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地区小麦主要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06
摘要:简述了黑河地区小麦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通过提高耕翻整地质量、培肥地力、平衡施肥、选用良种、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单产和总产,改善小麦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田间试验及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通过对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水稻的生育进程动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有效改善水稻品质,在水稻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龙单33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玉米新品种龙单3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晚熟、高产、抗病、质优杂交种,在哈尔滨市生育日数为125 d左右,所需生育活动积温2 650℃,和本育9号同熟期,株高275 cm,穗位高110 cm,产量9 272.8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3.2%,2005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白浆土pH值变化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研究表明,长期定位试验下白浆土pH值,除有机肥处理外,均较开垦初期有一定程度下降。并以大豆连作降低最为明显。有机肥具有明显提高土壤pH值的作用。长期免耕与深松对土壤pH值影响差异不大,但二者均略低于平翻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06
摘要:总结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现状,提出了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