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与部分核心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特点比较
《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6 CSCD
摘要:大豆新种质的创造是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为大豆育种提供优异亲本的重要措施。研究对26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5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育成品种,但是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所发现的228个等位变异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聚类分析和PCO分析发现了同育成品种遗传变异特点截然不同的9份创新种质,这些种质...
松粳6号水稻品种同化物地上地下分配模拟模型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采用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松粳6号来研究同化物在地上、地下分配及其动态变化,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对水稻同化物分配动态的模拟来较好的解释和预测干物质分配系数,动态模拟干物质在地上、地下的分配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NGER在黑龙江省稻区的引进和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自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参加了国际水稻基因遗传评价网(INGER)的项目,在高纬度(43°32′~53°34′N)粳稻区先后参加了国际水稻稻瘟病圃(IRBN)、粳稻品种观察试验圃(IRTON)和水稻抗冷试验圃(IRCTN)的协作研究,共引入INGER材料594份,其中IRBN 343份I、RTON 143份I、RCTN 108份。鉴定出高抗稻瘟病材料116份,丰产材料4份,综合抗冷性强材料11份。为INGER提供了寒地稻区的试验数据,为育种者提供优质、抗病、抗冷的亲本材料,引入了新的有益基因,进一步充实了寒地水稻种质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级绿色高油大豆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Ⅰ施肥技术的研究
《农业与技术 》 2006
摘要:为了缓解我国人口增长而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土壤污染等严重问题,根据生产A级绿色农产品限量投入化学合成生产资料的原则,我们采取了传统农艺技术与现代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A级绿色高油大豆高产综合技术的研究。根据土壤的供肥状况,提出了有机氮和无机氮配合施肥技术,其中有机氮:无机氮—1:1的试验处理对大豆的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比不施肥处理的大豆增产32.8%,比测土施化肥处理增产5.2%,比化肥氮:磷:钾—1:2:0.5(常规用量)的处理增产4.4%。有机氮:无机氮—1:0.6的处理也较有机生物肥处理的增产。施化肥和有机肥均有助于大豆脂肪的积累和提高,尤其是增施有机肥对高油大豆脂肪的提高明显;有机氮与无机氮配合施用更有助于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2005年农药药害发生特点及2006年预防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总结了黑龙江省2005年农药药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2006年生产上预防药害的建议。气象条件异常是导致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物生育前期低温多雨,作物长势弱,抵抗力差,后突遇高温,导致药害大面积暴发。除草剂药害、残留药害、除草剂飘移及误用药害发生严重,种衣剂、水稻壮秧剂及复合肥导致农作物药害和缺素症大面积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