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施用微量元素镍对大豆产量影响

大豆通报 2006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镍的施用能增加植株干重、根瘤数、根鲜重、叶绿素含量、提高大豆产量。施用镍千分之三浓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9.14%。因此施用镍能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Glu-A1位点HMW-GSNull与1,Glu-B1位点HMW-GS7与7+8近等基因系间品质差异的初步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为了解Glu-A1位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Null与1,Glu-B1位点HMW-GS 7与7+8的遗传差异,我们对龙辐麦3号Glu-A1位点HMW-GS Null和1,龙97586 Glu-B1位点HMW-GS 7和7+8近等基因系(NILs)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含有1亚基龙辐麦3号比含有Null亚基龙辐麦3号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干面筋、面筋指数、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分别高2%、1%、5%、5%、10%、5%、0.5%、15%、40%、41%,在湿面筋/干面筋、软化度上分别低4%、35%;含有7+8亚基的龙97586与含有7亚基的龙97586面粉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几乎相同,但在面筋指数、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分别高5%、33%、36%、125%、142%、153%,在湿面筋、干面筋、湿面筋/干面筋、软化度上分别低5%、2%、3%、48%。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麦谷蛋白 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研制了以烯唑醇为主要成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及其应用效果。经室内及盆栽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配方,并确定烯唑醇种衣剂加工工艺流程。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明确了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51.2%~60.3%,增产率38.6%~58.7%。异地试验示范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71.7%~96.2%,增产率6.8%~15.6%。生产上推荐剂量药种比1:200~1:300为宜。

关键词: 烯唑醇 微粉种衣剂 玉米丝黑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延长农业物化成果生命周期的理性思考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后将关系到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问题,在技术与产品临近衰退期,如何挽救,或者说该如何延长其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将涉及到技术的改进、生产的管理与市场营销问题。目前,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 ̄40%,转化普及率仅为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搞好物化成果的更新、生产管理和农业推广是延长农业物化成果生命周期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业物化成果 生命周期 生产管理 农业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寒地稻田养鱼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为了提高稻田养鱼生产的稳定性,科学指导寒地稻田养鱼推广工作,通过野外速测、室内分析与生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稻田养鱼引入北方寒地稻田后农田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相对高于对照,土壤速效氮、钾有所增加。昼夜田水日平均温度比对照高出0.5℃。10cm、15cm耕层土温日平均值比对照田分别高出0.4℃和0.5℃,田水ORP略高于对照田,pH呈下降趋势,昼夜田水溶解氧比对照田高出0.33mg/L,且都大于5mg/L,有利鱼类生长。水稻生长加快,一般比对照田早抽穗2~3d,杂草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趋向良好。

关键词: 寒地 稻田养鱼 生态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现代观光果业的发展与建设

北方园艺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既要丰富的物质享受,也需要多样化的精神享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把单一的果品生产扩展为集观光、休闲、科普、示范、销售于一体的观光果业,满足了久居都市的人们向往回归自然的需求,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观光果业 发展 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仙客来促成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害分布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2002~200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宾县、牡丹江、绥化、佳木斯、黑河等地均有细菌性斑点病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在哈尔滨、牡丹江、绥化、佳木斯发病较重。针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细菌性病害情况,通过对采集到的620份细菌病害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进行大豆回接致病性验证,形态特征、染色反应以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有38个菌株为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关键词: 大豆细菌斑点病 分离鉴定 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863计划最新科研成果——航9901甜椒

农业新技术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分析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通过在黑龙江省内7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对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区域适应性等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品系克9723-20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11.5%,增产极显著且表现稳产,适应性广,有望通过品种审定,中早熟材料生物中心202比对照克新4号增产10.6%,表现丰产,但适应性不好,可在海伦以及与其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高淀粉材料克20029-36比对照增产4.5%、炸片加工鲜食型材料克9903-99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7.6%。这两份材料在此次试验中表现一般,应进一步试验,确定其能否进行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