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索——农业科技合作社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青冈县祯祥镇、北林区兴福乡聚宝村在村民自愿加入的基础上,由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民出于自身产销利益考虑,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成立了以科技成果为载体的祯祥镇和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经过探索实践,展现出三个方面重要作用:一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大型农机具作用,实现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开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扩散;三是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农民培训和技能提高,使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社员,社员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并成为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R和RAPD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5 CSCD
摘要:对PCR和RAPD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该项技术在我国国内农业生产中的基因产品检测、病害病原检测、物种或品系间亲缘关系分析、作物抗病性基因分析和食品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参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哺乳动物的性别发育经历了个连续不同时期;受精时期性染色体的构建(XY或XX);性腺 发育和分化(精巢或卵巢);获得恰当的性别表现型(雄性或雌性)。人们已经发现睾丸决定因子 (Testis determining factor)就是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n Y chromosome),并逐渐确定了其他与性 别决定和性别反转相关的基因,如SOX9,DAX1,SF1,WT1,GATA-4等。综述了与哺乳动物性别控 制有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的特征
《大豆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根箱法对2种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的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北丰11单位根长及根表面积吸收的氮、磷量及植株体内的氮、磷含量均高于低产品系海9731,北丰11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养分能力。土壤有效氮、磷在根际的分布趋势不同,根际有效氮含量高于非根际,而有效磷含量则低于非根际,但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不同基因型间,活化根际养分能力差异较大,北丰11在0-8 mm内的根际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均高于海9731,这种差异的原因与2基因型根际pH值的差异有一定关系,北丰11根际pH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品种权保护 促进品种创新与种业发展
《种子世界 》 2005
摘要:1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农业部发布了5批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保护的属、种达到41个,包括大田作物、蔬菜、果树和观赏类植物。为广大育种者提供了保护空间和竞争平台。截至2003年9月底,农业部共受理品种权申请1093件(包括韩国、荷兰、日本等国外申请13件)。经审查合格授权的品种422件,占申请品种的38.6%(以后还在逐步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