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IL-10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原核表达的重组猪IL-10对仔猪的免疫原性,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IL-10基因序列(登录号:L20001)设计并合成了扩增猪IL-10基因的引物。利用ConA刺激猪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RT-PCR扩增出pmIL-10完整基因及其成熟蛋白基因片段(pmIL-10),分别插入质粒pVAX1和pET32α(+),对猪IL-10基因进行原核与真核表达。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仔猪,制备抗血清,利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效价。将pVAX-pIL-10转染COS-7细胞,利用RT-PCR检测pmIL-10的转录,以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其与原核表达产物制备抗体之间的反应。结果显示:该试验成功获得了猪IL-10基因,重组菌pET-pmIL-10/Rosetta经IPTG诱导后,猪IL-10获得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39.7%;以白油佐剂重组蛋白免疫仔猪可产生高水平的抗猪IL-10的抗体,经ELISA检测,P/N值可达到8,OD630吸光值可达1.875,该抗体与转染pVAX-pmIL-10的COS-7细胞发生明显的荧光反应,说明原核表达的重组猪IL-10免疫产生的抗体具有生物学活性,为日后利用猪IL-10抗体消除病毒感染中产生的内源性IL-10研究奠定了基础。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赖氨酸含量的QTL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9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对水稻控制赖氨酸含量的QTL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共有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的稻米赖氨酸含量与亲本9311差异显著。利用代换作图法共鉴定了4个与赖氨酸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qH-LY8和qHLY9.2来自高赖氨酸含量籼稻品种9311,正向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9.6%和8.5%;而qHLY9.1和qHLY12则来自低赖氨酸含量粳稻品种日本晴,负向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16.0%和-21.3%。


薄壳山核桃——茅山1号
《农家参谋 》 2012
摘要:一、品种特征特性树势强,树姿直立。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每个复叶上有11~17个小叶,长10~18厘米,宽4~6厘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雌雄同株异花,雌花序着生于当年生新梢顶端,穗状下垂,每花序着生雌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土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姜堰地区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油菜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变化。试验设10个肥料处理:对照(不施肥,CK),缺氮(PKB)、缺磷(NKB)、缺钾(NPB)处理,大量营养元素平衡施肥处理(NPK)、增施微量营养元素处理(NPKB、NPKBZn),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1/2N+PKB、3/2N+PKB、2N+PKB)。结果表明:①缺失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养分时均能降低油菜产量,且当氮肥施用量为N 18kg/667m2时,产量最高,而硼和锌肥对油菜增产没有显著效果。②在氮、磷、钾缺素处理中,油菜硫甙含量大小顺序为NKB>PKB>NPB,芥酸含量大小顺序为PKB>NKB>NPB,油菜含油量没有显著变化,油酸含量为NPB>NKB>PKB,蛋白质含量在PKB处理下最低。③在NPK处理平衡施肥条件下,施加硼肥能显著降低硫甙和芥酸含量,显著增加油菜含油量、油酸、蛋白质含量;继续增施锌肥对油菜含油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进一步显著降低硫甙和芥酸含量,并显著提高油菜油酸和蛋白质含量;④油菜硫甙对氮肥施用量具有拐点效应。油菜芥酸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氮肥施用过高(2N+PKB)显著降低含油量。氮肥施用量对蛋白质的影响趋势和油酸一致,即先随施氮量(<12kg/667m2)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施氮肥则没显著变化。


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及象草混合青贮的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稻秸分别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和象草的混合青贮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乳酸菌(Chikuso-1)添加剂处理探讨其对不同原料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料pH、乳酸(LA)含量和氨态氮/总氮(AN/TN)均极显著优于对照(无添加物,P<0.01),乳酸菌对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粗蛋白质(CP)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添加乳酸菌的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料干物质回收率(DM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混合青贮料的pH、LA含量、AN/TN、WSC含量、CP含量、ADF含量、DMR差异极显著(P<0.01)。稻秸与玉米秸混合青贮料品质最佳,最差的是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


利用高光谱数据估测不同温度胁迫下的水稻籽粒中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两个主要指标。本文以不同温度胁迫下的水稻田间试验为基础,分析水稻成熟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与不同生育期冠层反射光谱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水稻籽粒的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与不同生育期冠层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在某些波段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水平。进一步分析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红边参数等光谱参数与成熟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拟合较好的参数进行筛选,建立了水稻成熟籽粒粗蛋白含量(GCPC)和直链淀粉含量(GAC)监测模型,运用独立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精确度为0.393-0.683,准确度为0.708-0.923,RMSE值为8.706%-11.296%。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对水稻籽粒粗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关键词: 水稻籽粒 粗蛋白质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 反射光谱 光谱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