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灌漠土污泥施用阈值的试验
《环境化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城市污泥在灌漠土上的合理施用量,设置了11个不同污泥施入量的处理,泥土混合比例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污泥施用量对灌漠土肥力、春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污泥施用带来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合理的污泥施用量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春小麦的产量,可以提高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Mn、Fe、Cu和Zn的含量,土壤和籽粒中有毒重金属元素Pb、Cr、Cu和Zn的含量均没有超过相应的标准规定.过高的污泥施用量不利于春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并且会降低春小麦的产量,还会造成春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超标.经过综合评价,灌漠土合适的污泥施用量范围推荐为30%—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动态与田间霜霉病扩展的相关性研究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兰州、天水地区的葡萄为试材,利用孢子捕捉仪对2个地区葡萄生长期田间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进行了观测,同时定点系统调查了田间霜霉病发生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始见期一般为6月下旬或7月初,7—9月为扩散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以后进入快速消退期;从田间捕捉到霜霉病菌孢子囊开始,若环境条件适合,7d后霜霉病陆续发生;葡萄生长期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相关系数为0.90以上,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扩展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对不同采收期黄冠梨褐心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冠梨果实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黄冠梨常温贮藏褐心病发生的控制效果及相关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显著抑制黄冠梨常温贮藏期间果心褐变的发生,降低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抑制乙烯释放速率,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黄冠梨果实的品质,保鲜效果显著。且1-MCP对黄冠梨褐心的控制效果与成熟度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渗水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壤水温效应及对糜子生育的调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会宁,以陇糜5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渗水地膜覆盖(T1)、普通地膜覆盖(T2)、露地(T3)3种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地温效应及对旱地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的渗水作用使其比普通地膜能接纳更多的雨水(在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20~40 cm及40~60 cm耕层,均是T1>T2),微气孔蒸发作用使得其0~20 cm耕层水分含量略低于普通地膜(在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0~20 cm耕层,均是T2>T1);与露地相比,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都具有明显的增温和保温效果,且增产显著,增产幅度分别是46.79%和67.13%,但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胺氧化酶(PAO)调控光诱导玉米中胚轴伸长的生理机制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中胚轴玉米自交系PH4CV为材料,在黑暗和光照两种处理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中胚轴长度与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H_2O_2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的关系。通过添加5 mmol L~(–1) PAO抑制剂2-羟乙基肼(2-hydroxyethylhydrazine,2-HEH)和5 mmol L~(–1) H_2O_2清除剂N,N’-二甲基硫脲(N,N’-Dimethylthiourea,DMTU)及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影响中胚轴伸长的H_2O_2来源及其积累部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探究了光对Zm PAO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处理显著抑制了玉米中胚轴的伸长,同时显著增加该部位的PAO活性、H_2O_2含量、P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中胚轴长度与PAO活性、H_2O_2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AO活性与H_2O_2含量、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均呈正相关。外源PAO抑制剂和H_2O_2清除剂处理试验,玉米中胚轴表皮纵切面细胞长度显微观察及中胚轴H_2O_2组织化学染色表明,PAO氧化分解多胺(polyamines,PAs)产生的H_2O_2参与了中胚轴细胞伸长的生理调控,从而抑制了中胚轴的伸长。表达分析表明,Zm PAO基因在黑暗环境下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光刺激0.5 h后表达量迅速升高,3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10 h后趋于稳定。本研究表明,PAO在接受光刺激后活性升高,氧化分解PAs产生H_2O_2,从而诱导POD氧化胞壁的单木质醇并聚合为木质素,使细胞壁硬化,造成细胞伸长受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PAO活性调控光诱导玉米中胚轴伸长的生理机制和阐明玉米中胚轴对光逆境的响应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色地膜栽培玉米的主要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对绿洲灌区玉米覆盖黑色、红色、蓝色与透明4种颜色地膜,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栽培的玉米相比透明地膜的经济产量增产率表现为:黑色膜减产9.22%,蓝色膜增产9.23%,红色膜增产2.29%。由于黑色地膜出苗率低导致玉米的生长密度降低,单株玉米的生境空间增大,出现双穗的比率增高,因而黑色地膜处理的单株产量较高。不同颜色地膜的各农艺性状表现为蓝色膜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粒数均最高,黑色膜的千粒重最高,并且穗位低、茎粗高;在地膜影响下各玉米果穗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各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穗粒数>穗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5种不同颜色的无纺布果袋及复合疏水纸三层袋对‘黄冠’梨进行套袋,以未套袋为对照,研究不同果袋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黄冠’梨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套内红外黑无纺布双层袋、复合疏水纸三层袋果实呈黄白色或白色,有效减小了果点大小及分布密度,果皮光滑,果实外观性状良好;套灰色无纺布单层袋、复合疏水纸三层袋果实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果实硬度均较高,风味较佳。综合比较认为,复合疏水纸三层袋为该地区‘黄冠’梨套袋的最佳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灭菌-生物有机肥联用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因集约化生产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健康发展。结合田间试验和相关的室内分析,从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植株生理特征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等角度,初步评估土壤灭菌和生物有机肥联用(Ammonia Disinfection plus Bio-organic Fertilizer Regulation,ABR)对马铃薯连作障碍的防控效果。同对照相比,ABR处理的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分别显著增加约71.1%—152.1%和39.2%—53.3%,但块茎化学品质变化不大。ABR处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CK均显著增加,而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CR-DGGE分析发现,ABR处理显著影响了马铃薯连作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表现为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CK相比显著下降。ABR处理还有效抑制了土传病害的滋生,植株发病率和收获后的病薯率较CK分别显著下降约67.2%—82.2%和69.1%—70.5%。采用Real-time PCR评估连作土壤中3种优势致病真菌的数量变化,显示ABR处理下立枯丝核菌、茄病镰刀菌和接骨木镰刀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来看,土壤灭菌和生物有机肥联用技术在防控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而对土传病害的抑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善是其主要的作用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芸芥果胶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从芸芥自交亲和系花药中克隆出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s,PL)基因,全长1 657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Frame,ORF)为1 371bp,编码45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51.179ku,等电点9.42。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与其他植物的PL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命名为EsPL。进化树分析表明,芸芥EsPL基因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的P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sPL在芸芥开花后自交亲和系花药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自交不亲和系花药中表达量,该基因可能在芸芥自交亲和性状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胁迫下不同胡麻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份胡麻新品种为材料,采用0(对照)、21%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以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胡麻品种萌发期抗旱特性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21%PEG胁迫下,不同品种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长、相对胚芽鲜重、相对胚根长、相对胚根鲜重、相对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萌发指数9个指标表现并不一致,抗旱性评价需要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考虑。采用隶属函数值和抗旱指标权重相结合的抗旱性度量值进行抗旱性评价,14个品种的D值在0.323~0.868,差异明显,晋亚11号的抗性居第一位,D值达到了0.868,其次为坝亚12号,D值为0.787,居第二位;伊亚4号、晋亚10号的D值分别为0.381、0.323,位列最后,抗性最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