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洋葱贮藏期青霉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肃洋葱贮藏期青霉病青霉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甘肃省5个县区洋葱贮藏期青霉病病样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同时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108株青霉菌菌株,分离频率为46.3%,其中青霉P1、P2、P3和P4的分离频率依次为30.5%、27.8%、22.2%和19.5%,P1为优势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P1、P2、P3和P4分别为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ridicatum)和光孢青霉(Penicillium glabr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青霉菌P1、P2、P3和P4在有伤和无伤的条件下均能引起洋葱青霉病.【结论】皮落青霉(P.crustosum)、波兰青霉(P.polonicum)、鲜绿青霉(P.viridicatum)和光孢青霉(P.glabrum)是洋葱贮藏期青霉病的病原菌.

关键词: 洋葱 青霉病 青霉菌种类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及有机肥对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用田间再裂区试验,系统研究了有机肥及磷肥施用量对油菜物候期、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主处理为施有机肥处理(M)和不施有机肥处理(M0),副处理为0、75、150 kg·hm-2和225 kg·hm-2(P0、P75、P150和P225)4个磷肥(P2O5)施用量水平,副副处理为天水地区主要栽培的天油8号、天油07302和天油191(V1、V2和V3)3个冬油菜品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缩短油菜营养生长期1 d,延长生殖生长期2 d,对整个生育期的影响较小。而施磷可缩短油菜的营养生长期3~5 d,延长生殖生长期6~15 d,延长整个生育期6~8 d。施有机肥可增加油菜籽粒产量13.32%,但对油菜品质影响不明显。施磷对油菜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的影响。油菜产量和芥酸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P150、P75和P225处理油菜产量分别可较对照(P0)增产94.01%、137.63%和122.64%,而其芥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98%、3.37%和1.70%。籽粒含油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P225处理籽粒含油率最高,较对照增加3.61%,但与P15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相反,施磷明显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及硫甙含量,施磷量越高,其降幅越大,P225处理蛋白质和硫甙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27%和2.25%。

关键词: 磷肥 有机肥 油菜 物候期 产量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6份贵协系小麦种质资源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评价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麦区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利用和种植抗病品种(系)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2011-2013年度连续两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田间对86份来自贵州大学的贵协系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结果发现仅有‘贵协1’、‘贵协2’、‘贵协3’、‘贵协7’、‘贵协011-2-6’、‘贵协011-3-16’、‘贵协011-3-29’、‘贵协011-3-31’、‘贵协011-3-34’等9份材料表现抗病,且抗病性相对稳定,可作为一线抗源材料在陇南抗病育种中充分利用。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条锈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大葱贮藏期镰孢菌腐烂病病原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大葱在贮藏期频繁发生镰孢菌腐烂病,损失严重。明确该病害病原种类对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甘肃省兰州市(区)蔬菜市场的16份大葱贮藏期镰孢菌腐烂病病样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经单孢分离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再结合r DNA-ITS、EF-1a(tef)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0株镰孢菌,经鉴定分属3个种,即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其中层出镰孢菌为大葱镰孢菌腐烂病的优势致病菌,分离频率为52.50%。对兰州白葱不同部位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层出镰孢菌对大葱鳞茎的致病力最强,而燕麦镰孢菌对大葱鳞茎的致病力最弱。【结论】3种镰孢菌作为该病害的病原,属国内首次报道。

关键词: 大葱 大葱镰孢菌腐烂病 层出镰孢菌 尖孢镰孢菌 燕麦镰孢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原料基质栽培平菇的生物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麦草为基质材料,采用单纯形格子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基质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影响,优化平菇栽培配方。结果表明,4种原料对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影响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棉籽壳和玉米芯互作与平菇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具显著正效应。获得优化的栽培基质配方为棉籽壳53%、玉米芯34%、麸皮10%、石灰2%及石膏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方的增产效果显著,较目前普遍应用的纯棉籽壳配方平均增产25.14%。

关键词: 平菇 基质 木屑 棉籽壳 玉米芯 麦草 生物学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揭膜时期和施氮量对陇东旱塬春玉米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甘肃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生长指标同步提高的适宜揭膜时期和施氮量,本研究以甘肃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个揭膜时期(拔节期揭膜、抽雄期揭膜、全生育期覆膜)和3个施氮量(N 0、150、225 kg/hm~2),研究了揭膜时期、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春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时期或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其互作不显著。抽雄期揭膜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拔节期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而拔节期揭膜与全生育期覆膜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揭膜时期,施氮(高氮或低氮)玉米产量极显著高于不施氮,且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低氮处理相比较,高氮处理玉米产量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同时,抽雄期揭膜结合高施氮量较低施氮量更有利于玉米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及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的改善。因此,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指标,在甘肃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条件下,抽雄期揭膜结合施氮量150~225 kg/hm~2为较适宜的栽培模式。

关键词: 春玉米 揭膜时期 氮肥用量 生长指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花药培养的研究和应用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倍体在基础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而花药培养是生产小麦单倍体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从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依赖性、脱分化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等主要因素,小麦花药培养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与辐射诱变、远缘杂交和转基因技术的结合等方面展开综述,较为全面地统计了相关研究者所筛选的具有优良花药培养特性的基因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单倍体 脱分化培养基 花培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丰产冬小麦品种—陇鉴108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鉴108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针对甘肃省陇东旱地冬小麦生产对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要求较高的特点,于2002年以长武134为母本、临远3158为父本配制组合,通过混合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麦2015009)。1生物学特性该品种强冬性,中熟,生育期276d;幼苗直立,苗色深绿,分蘖力强,旗叶上冲,株型紧凑;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新品种黑玉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黑玉是以S-2-10-G11为母本,以Z-10-G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长棒形,塑料大棚栽培果长35cm,果宽4.87cm,单果质量240g。果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绿白色,肉质细嫩,春季塑料大棚栽培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田间对黄萎病的抗性与对照兰杂2号相当,适宜我国北方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茄子 黑玉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技术优化及其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

畜牧与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优化绵羊同期发情技术,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外源激素对小尾寒羊的同期发情效果,并进行生殖激素测定。将80只健康、空怀的经产小尾寒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采用单因素设计,分别用CIDR+PMSG、PG+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在处理期间每组随机抽取4只小尾寒羊空腹颈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4)、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浓度。结果表明:CIDR+PMSG组小尾寒羊同期发情率、受胎率分别为82.50%、75.00%,均显著高于PG+PMSG处理组(P<0.05);CIDR+PMSG组小尾寒羊颈静脉血液中E2浓度在撤栓24 h上升至峰值(8.64±0.13)pg/m L,显著高于撤栓时、撤栓48 h的浓度(P<0.05),P4浓度在撤栓7d显著高于撤栓24 h、撤栓48 h(P<0.05),LH、FSH浓度变化曲线与E2相似,都是在撤栓24 h显著升高;PG+PMSG组除LH在二次注射后的第2天、第3天显著升高(P<0.05),其余3种激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与PG+PMSG相比,CIDR+PMSG可以显著提高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效率,并且发情高峰期在撤栓后的24 h前后,因此,人工输精选择在撤栓后12h~36h之间进行为佳。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同期发情 血清 生殖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