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小麦籽粒中8种重金属元素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5Sc、72Ge、103Rh、115In、209Bi为内标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农产品中铅(Pb)、镉(Cd)、铬(Cr)、铜(Cu)、砷(As)、汞(Hg)、镍(Ni)、锑(Sb) 8种重金属元素,选取2种国家标准物质菠菜(GBW10015)和柑橘叶(GBW10020)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并用该方法检测小麦籽粒中上述重金属含量,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一种操作性强、高效、准确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线性范围宽;铅、砷、铜、镍、铬检出限均为0.03 mg/kg,锑检出限为0.004 mg/kg,汞检出限为0.003 mg/kg,镉检出限为0.002 mg/kg。该方法加标回收率在63.7%~97.9%,精密度(RSD)在3.4%~15.1%。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值均在标准值允许范围内。采用该方法检测小麦籽粒重金属含量表明,小麦中镍对高暴露人群可能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其他元素安全风险级别较低。该方法简单、高效、准确,适用于农产品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小麦籽粒 重金属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表现型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2016年设置3点试验,鉴定谷子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为开展强优势谷子杂交种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依据和支撑。结果表明,供试谷子杂交种中572227、5695等5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28.59%~38.61%、超亲优势30.37%~57.30%,优势较强,为强优势杂交种;56813、51861、54359三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9.26%~19.95%、超亲优势>10%,为中优势杂交种;51813、3813等6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14.71%~2.67%,超亲优势-6.17%~57.85%,为弱优势组合。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强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优势,弱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劣势,出谷率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杂交种的产量优势是建立在高结实性基础之上的;强优势、中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大部分弱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也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不同类型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程度不同,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穗长、穗粗杂种优势比较明显,与产量优势吻合度较高;千粒质量杂种优势不明显,且无规律性。综合超标优势和超亲优势的相关分析结果,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穗粒质量、出谷率、穗长、单穗质量、穗粗。

关键词: 谷子 杂交种 产量 产量性状 杂种优势 表型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sa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家蝇Lsa(Lectin subunit alpha)蛋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刺激下的炎性反应。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将构建好的载体pLEX-Lsa及pLEX分别转染到RAW264.7细胞中,通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RAWpLEX-Lsa及RAW-pLEX细胞系,其中RAW-pLEX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然后通过S.aureus刺激细胞,收集未刺激和刺激后3 h,6h,12 h和24 h的细胞,且收集未刺激和刺激6 h细胞上清。提取RNA,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β,NFκB-1和NFκB-2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a和IL-1β的蛋白水平。RT-PCR结果显示,在S.aureus刺激后,与RAW-pLEX细胞相比,RAW-pLEX-Lsa细胞中TNF-a的两个转录剪接体的相对转录水平,TNF-α-tv-1在6 h显著下调(P<0.05),TNF-α-tv-2在6 h和12 h显著下调(P<0.05);RAW-pLEX-Lsa细胞中IL-1β的两个转录剪接体的相对转录水平,IL-1β-T在3 h,6 h和12 h显著下调(P<0.05),IL-1β在3 h和6 h显著下调(P<0.05);RAW-pLEX-Lsa细胞中NFκB-1和NFκB-2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无明显下降趋势。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S.aureus刺激6 h后,与RAW-pLEX细胞相比,RAW-pLEX-Lsa细胞上清中,TNF-a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家蝇Lsa蛋白可以有效地发挥抗炎活性,显著地抑制TNF-α和IL-1β的转录和生产,而TNF-α和IL-1β的转录和生产的下调并不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引起的。

关键词: 凝集素 RAW264.7 炎性细胞因子 NFκB 转录剪接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花生早期胚特异性表达基因AhDGAT3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在早期胚中特异性表达启动子,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对AhDGAT3(GenBank:AY875644.1)的启动子进行克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AhDGAT3起始密码子ATG上游5'侧翼序列2 181bp,应用PLACE和plantCARE在线分析显示,AhDGAT3启动子除了含有核心调控元件TATA-box和CAAT-box之外,还有多个非生物胁迫作用元件,如茉莉酸响应元件、防御和干旱胁迫响应元件TC-rich repeats、光响应元件、干旱诱导的MYB结合位点、光响应MYB结合位点等,以及种子表达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及分裂组织表达相关元件。构建重组载体p BI121-PAhDGAT3,转化拟南芥,GUS染色结果显示,该启动子能驱动下游GUS基因,仅在发育早期的心型胚期至鱼雷型胚期较短时间内的胚中特异性表达。

关键词: 花生 DGAT3 早期胚 种子特异性启动子 GUS报告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大田模拟试验,分析了秸秆、秸秆掺混牛粪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后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替代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秸秆替代40%化肥(S3)处理效果最好,提高14.25%。秸秆替代、秸秆牛粪共同替代处理在提高土壤中活性、低活性有机质含量方面效果较好。不同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总体上以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处理较高,其中高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以MS3(秸秆和牛粪共同替代40%化肥)处理最高,为175.7,中活性有机质以MS4(秸秆牛粪配施全量化肥)处理最高,为407.7,低活性有机质以MS2(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化肥)处理最高,为533.7。总之,不同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总有机质、不同活性有机质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其中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40%化肥效果最优。

关键词: 化肥 秸秆 牛粪 土壤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苗期干旱-复水的生理响应机制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称重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设对照和胁迫两个处理,在3叶期对24个玉米自交系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游离脯氨酸(Pro)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玉米的抗旱机理及复水补偿效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叶绿素含量(Chl)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物酶(POD)明显上升,复水后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各生理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利用隶属函数法将D17982、郑H71、PH4CV、昌7-2和L269等14份自交系归为抗旱性较强的自交系,PH4CV、HCL645、D17982、郑7314、郑H71和郑9712这6份自交系归为复水恢复能力强的自交系。

关键词: 玉米 干旱-复水 补偿效应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互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烤烟耕作模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互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粒级<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降低,即粒级≥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除耕作深度40 cm外,秸秆翻压处理均较不翻压秸秆处理显著降低粒级<0.25 mm的团聚体含量;烤烟产量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产值则表现为耕作深度30 cm>耕作深度20 cm>耕作深度40 cm;烟叶全钾含量随着烟株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移栽后60 d,在秸秆翻压条件下,耕作深度30、40 cm处理较常规耕作(20 cm)处理显著提高烟叶全钾含量;与不翻压处理相比,除耕作深度20 cm外,秸秆翻压处理其他耕作深度各部位烤后烟叶钾含量均有一定增加,而氯离子含量则均有所降低。综合分析,在豫南烟区,生产中较适宜的耕作模式为耕作深度30 cm+秸秆翻压处理。

关键词: 耕作深度 秸秆还田 烤烟 土壤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洲重要玉米群体特征及其利用途径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欧洲本土玉米种质多属硬粒型,具有较强的早熟性和抗逆性,导入欧洲优良玉米种质是拓宽我国适宜机械化种质基础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分析欧洲西南、东南和北部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发现有应用潜力的23个优良玉米群体,包括10个西班牙群体、6个法国群体、2个葡萄牙群体和5个瑞士群体。建议在适应性改良的基础上,将群体Enano Norteno/Vasco、EZS22与我国A群种质,群体Ain、Alegia、Bade、Berrobi、Lazcano、Tuy与我国B群种质构建复合群体,开展改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欧洲玉米种质 产量配合力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离鉴定流行于河南省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猪场的11份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得到PCV2毒株。通过PCR检测,11份临床疑似病料中,7份确诊为PCV2阳性病料,阳性率为63.6%。挑选出阳性值较高的毒株命名为zmd-20161022,通过增殖培养筛选出优良毒株,并对其进行单层过氧化物酶试验(IPMA)鉴定,分析免疫原性;应用PCR对该病毒全基因组进行特异性扩增,经测序后对该病毒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序列全长1 767 bp,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国内3株PCV2毒株(AY686763、HM641752、HM038034)的同源性为95.2%~98.3%,与基因登录号为HM038030.1的同源性高达98.6%。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zmd-20161022毒株与基因登录号为HM038030.1的亲缘关系很近,被鉴定为PCV2b-1c型,属于PCV2b的一种亚型。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分离鉴定 IPMA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分二号数据的小麦快速识别与精度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高分二号(GF-2)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尤其是在农作物识别方面应用缺乏的现象,以GF-2 4 m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河南省北部小麦主要种植区域濮阳县,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最大似然法)进行小麦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类方法对小麦的识别结果非常相似,生产者精度均在96%以上,以支持向量机法最高;用户精度均在98%以上,以最大似然法最高; Kappa系数三者比较接近,均在0. 80以上;总体精度均在82%以上,以最大似然法最高,达85. 15%;错分误差在2%以下,漏分误差在3%左右,对地物的识别误差总体以最大似然法最低,尤其对小麦、水体、光伏电站的识别精度非常高。综合考虑,在采用GF-2进行小麦识别时,建议采用最大似然法。

关键词: GF-2 小麦 识别 支持向量机 人工神经网络 最大似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