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12种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和防治水体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测定12种水生植物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氮磷含量、氮磷吸收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运用筛选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12种水生植物去除氮磷能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挺水植物中,水葱、芦苇、香蒲净增生物量较高;芦苇氮吸收量最高达到201.22 mg·m-2,香蒲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6.64 mg·m-2;芦苇对氨氮、硝氮、总氮、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8.56%、78.93%、80.22%、81.36%。浮水植物中,凤眼莲净增生物量最高;凤眼莲氮吸收量最高达到156.14 mg·m-2,睡莲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3.48 mg·m-2;凤眼莲对氨氮、硝氮、总氮、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5.63%、76.01%、71.66%、80.58%。沉水植物中,狐尾藻净增生物量最高;狐尾藻氮吸收量最高达到230.75 mg·m-2,苦草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6.11 mg·m-2;狐尾藻对氨氮、总氮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7.94%、84.93%;苦草对硝氮、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6.32%、79.09%。芦苇、水葱、睡莲主要通过根吸收累积氮磷,其他9种水生植物主要通过茎叶吸收氮磷从而增加生物量去除水体氮磷。水体氮磷去除率与植物氮磷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芦苇、香蒲、狐尾藻为高效净化植物,苦草、水葱、凤眼莲、睡莲、千屈菜为较高效净化植物。【结论】挺水植物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浮水植物睡莲和沉水植物狐尾藻、苦草对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

关键词: 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 沉水植物 农田退水 去除率 引黄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草原围栏封育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草原围栏封育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于2023年春、夏、秋3个季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温性荒漠草原、荒漠-温性草原过渡带和温性草原围栏封育区内外,采用陷阱诱捕法对植食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进行系统监测,并分析2类昆虫在围封区内外的多样性差异,结合植被群落特征与昆虫群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类草原中,2023年共采集到1 309头植食性昆虫和2 390头捕食性昆虫,分别隶属于49种和30种,总计3 699头。温性荒漠草原围栏封育区内部的昆虫物种数、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外部;而荒漠-温性草原过渡带和温性草原围栏封育区内部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则高于外部,但其优势度指数低于外部。同时,3类草原不同季节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在围栏封育区内外部的发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植食性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与植被高度呈负相关,而个体数则与植被频度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亦与植物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围栏封育区内部,随着捕食性昆虫个体数增加,植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量也随之上升,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荒漠-温性草原过渡带和温性草原实施围栏封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生态系统中的昆虫多样性,从而降低某些害虫暴发成灾的风险。

关键词: 天然草原 围栏封育 昆虫多样性 植被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苜蓿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昆虫发生动态和相关性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苜蓿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昆虫间的关系,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种植结构和田间管理不同的2处苜蓿草田内主要害虫以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对天敌昆虫进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并对主要害虫与天敌昆虫优势种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园林场苜蓿草田在2022年6月中旬和7月下旬害虫百枝条虫口数量达到峰值;茂盛苜蓿草田在8月11日害虫百枝条虫口数量达到峰值。园林场苜蓿草田共采集到捕食性天敌9种679头,寄生蜂38种284头;茂盛苜蓿草田共采集到捕食性天敌8种540头,寄生蜂33种122头。园林场苜蓿草田天敌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在6月最高;茂盛苜蓿草田天敌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6月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9月最高。在园林场苜蓿草田中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与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正相关,在茂盛苜蓿草田中豌豆蚜与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显著正相关。园林场苜蓿草田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常见种的数量与温度显著正相关,豌豆蚜数量与最低湿度显著负相关;茂盛苜蓿草田蓟马的数量与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发生数量与最高湿度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苜蓿草田 害虫 天敌昆虫 昆虫多样性 气候因子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设施番茄和黄瓜主要土传病害生态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效果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设施番茄和黄瓜土传病害危害严重,连作障碍普遍发生的现状,集成了两套生态治理技术,并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和固原市头营镇开展了试验示范。试验设置技术模式(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菌肥协同应用)和农户模式(常规化学农药与肥料管理)。试验结果表明:技术模式下番茄株高和茎粗分别比农户模式下提高了7.96%和25.13%,黄瓜分别提高了24.47%和5.32%;技术模式下番茄根腐病发病率为1.11%,防效达80.70%,黄瓜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为5.20,防效达88.00%;技术模式下番茄平均亩产提高了28.49%,黄瓜平均亩产提高了58.37%。技术模式下番茄利润比农户模式下增加140.38%,黄瓜利润增加100.29%。技术模式下番茄减施化学农药6次,减施化学肥料6次,而黄瓜减施化学农药17次,减施化学肥料16次。综上所述,该研究集成的生态治理技术对设施番茄和黄瓜的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土传病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可实现设施蔬菜节本增效。

关键词: 土传病害 生态治理 技术集成 经济效益 设施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土壤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质地是土壤的自然物理属性,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受母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体呈现出不同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分布规律,在宁夏挖掘100个代表性土壤剖面,通过划分土壤层次,共采集分层(A+B)土壤样品209个,测试其颗粒组成,按照美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划分土壤质地,结果表明:(1)宁夏的质地类型共有粉壤土(SIL)、砂壤土(SL)、壤土(L)、粉黏壤土(SICL)、黏壤土(CL)、壤砂土(LS)、砂土(S)、粉土(SI)、粉黏土(SIC)和黏土(C)10种类型。A和B层均是以SIL为主,SL和L次之。(2)土壤剖面构型共有12种类型,以SIL-SIL为优势构型(占38%),SL-SL次之(占17%)。在所有剖面构型中均质型占71%,上松下紧型占13%,上紧下松型占16%。(3)SIL-SIL是宁夏地区最典型的土壤剖面构型,主要分布于宁夏南部地区,L-L和L-SIL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中部地区;SL-SL和SL-SIL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SICL-SICL和SICL-L主要分布于宁夏北部地区。(4)典型土壤中灰钙土的优势构型为SL-SL和SIL-SIL;黄绵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灌淤土的优势构型为SICL-SICL;灰褐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和L-SIL;潮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和SICL-SICL;黑垆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宁夏主要土壤一般有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土体构型,但黑垆土所处环境稳定,土体构型均为均质型。(5)研究区土壤剖面构型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貌和海拔的影响,而北部地区由于引黄灌淤,土体构型黏粒含量升高,以SICL-SICL、SICL-L和SIL-SIL为主要构型。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构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艽不同种植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秦艽不同种植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Biolog-ECO板的方法,开展了秦艽不同种植年限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0~20 cm土层,栽培秦艽3年的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最高,种植3、5、7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层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碳源整体利用能力大小顺序为:种植3年>种植1年>种植5年>种植7年>CK,且不同种植年限下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均高于20~40 cm土层。秦艽作为以根茎入药的中药材,长期连作种植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AWCD、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因此,人工栽培秦艽应在充分满足其生态和环境生长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可提高秦艽产量。

关键词: 秦艽 微生物群落 酶活性 丰富度 多样性 种植年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028’(Z)和中晚熟‘利合629’(W)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3(S1,6月28日)、6(S2,7月1日)、9 d(S3,7月4日)3个播期为副区,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并拟合推测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最适播期及收获期。结果表明:Z较W处理整体上有更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光能利用率(LUE)、光合生产潜力开发度(r)、干物质积累量(DM)和生物产量(BY)。Z处理整个生育时期LAI大小顺序均为ZS1>ZS2>ZS3。在生育后期(麦收后95 d),ZS3处理的植株底部透光率(BLT)和LUE较ZS1和ZS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3.81%、5.40%和15.02%、23.49%(P<0.05);麦收后107 d, ZS1和ZS2处理的BY与麦收后100 d相比分别显著下降22.47%和17.37%(P<0.05)。各处理在其最适收获期收获,产量大小顺序为ZS1>ZS2>ZS3>WS2>WS1>WS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LUE均与其BY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与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主成分分析发现ZS2处理综合评价最优。综上所述,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品种生长85 d后(麦收后6~8 d播种)收获,而中晚熟品种生长86 d后(麦收后5~6 d播种)收获。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播期 光能利用率 生物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is108对天麻GA含量及其失活关键酶GeCYP714A1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独脚金内酯抑制剂Tis108对天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10μmol·L-1的Tis108溶液处理白麻块茎,对块茎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含量进行测定,通过RT-PCR技术克隆GA失活关键酶GeCYP714A1基因,借助ExPASy、SWISS-MODEL、MEGA等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测定其在天麻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is108处理后天麻块茎的GA含量显著升高,GA失活关键酶GeCYP714A1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GeCYP714A1基因的编码区全长1173 bp,编码390个氨基酸,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85 kDa,理论等电点为9.83,不稳定系数为49.20,脂肪系数为89.03,总平均亲水指数平均值为-0.235,属于碱性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且GeCYP714A1蛋白定位于线粒体,无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eCYP714A1与铁皮石斛DcCYP714C2(PKU78454.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达67.25%.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天麻GeCYP714A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天麻块茎中GeCYP714A1转录水平最高,其次是茎和花序.该研究表明Tis108可抑制天麻块茎中GA失活酶GeCYP714A1的转录水平,提高GA的积累量,影响天麻块茎生长,为进一步揭示独脚金内酯调控天麻GA信号和块茎发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天麻 Tis108 赤霉素(GA) CYP714A1基因 表达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用量对宁南山区芹菜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宁夏南部山区芹菜栽培生产的钾肥用量效应,为克服钾肥用量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芹菜病害频发、农户经济收益不高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皇后”品种芹菜为供试作物,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225、450、675和900 kg hm-2 5个施肥水平(分别记为K0、K225、K450、K675和K900处理),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芹菜产量、养分吸收数量与根茎叶分配及钾肥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钾肥用量与上述测定指标关系,探究宁南山区芹菜栽培适宜施肥量。【结果】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后土壤全钾含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以K900处理为最大、达21.78 g kg-1。单位面积和单株芹菜钾素吸收量以K675处理最大、分别为344.68 kg hm-2和1.57 g株-1。芹菜干物质积累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显著变化,但以K450处理最高,为64.17 g株-1。钾肥利用率在12.68%~34.43%之间,以K225处理为最高、达34.43%。芹菜钾素偏生产力和钾肥农学效率也以K225处理为最高,分别为1006.43 kg kg-1和128.95 kg kg-1。当钾肥用量超过450 kg hm-2时,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盈余。5个处理的芹菜产量依次分别为201.33 t hm-2、223.00 t hm-2、233.33 t hm-2、228.33 t hm-2、217.67 t hm-2,即各施钾肥处理比对照(K0)增产8.15%~15.90%,且以K450处理最高。用拟合钾肥用量与芹菜产量的关系曲线的方法,求得钾肥施用量为524.59 kg hm-2时芹菜产量最高、为478.11 kg hm-2时施钾肥经济效益最佳。芹菜的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及硝酸盐含量都以K900处理为最高。使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K450处理钾肥施用效果最优。【结论】为提高宁南山区农户经济收入,降低过量施用钾肥造成的不利影响,推荐种植芹菜的钾肥施用量为455.12~592.50 kg hm-2

关键词: 芹菜 钾肥用量 产量 钾素积累 钾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春4号优选系改良的遗传机制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育种家在长期种植的宁春4号的群体里,使用“五圃法”提纯复壮了宁春4号,获得了宁春4号优选系(YX),其产量、品质及适应性均明显优于原始宁春4号。本研究利用55K芯片分析了原始宁春4号和YX系的遗传相似度,通过比较二者光合作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揭示YX系农艺性状改良的代谢及基因表达调节差异。全基因组55K芯片遗传分析发现,YX系和原始宁春4号在全基因组范围内仅有1 170个SNP位点,两者的遗传相似度为97.79%,充分证明经过农民长期种植和五圃法提纯复壮后,YX系并未发生较大的遗传变异。表型分析表明,YX系的光合作用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均高于原始宁春4号。代谢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宁春4号相比,YX系叶中代谢水平增强的7种代谢物均是糖类化合物,在YX系根中也有11种糖类化合物水平被增强。光合碳同化速率增强及糖类物质水平提高可能是YX系产量超越原始宁春4号的主要生理原因。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YX系根和叶中有大量编码生长调节因子的基因上调表达,说明YX系可能通过上调某些生长调节因子提高产量和适应性。

关键词: 宁春4号 春小麦 代谢组 转录组 遗传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