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中卫市退砂土地农作物复垦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退砂地的土壤质量提升及农作物种植适宜性。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收集并分析了8种宁夏地区广泛栽培的耐旱作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了退砂耕地适生农作物对当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朝天椒和红葱在退砂地上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产值,且投入产出比大,是退砂地优先选择的作物。此外,玉米和小杂粮等作物轮作种植也显示出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的潜力。本研究为退砂地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中卫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宁夏中卫 退砂地 土壤 朝天椒 红葱 土壤改良 土壤肥力 生态修复 压砂地 旱作农业 水资源管理 经济效益 可行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生境破碎化对蝗虫暴发及其天敌昆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概述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生境破碎化导致草地生境大小、连通性和结构发生变化,是草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于蝗虫暴发及其天敌昆虫多样性降低有潜在影响。该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概述草地生境破碎化对蝗虫暴发及对其天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并对提升天敌昆虫控蝗能力、减缓蝗虫激增及增加天敌昆虫多样性进行展望。

关键词: 草地破碎化 蝗虫暴发 天敌 多样性 文献计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LbaHY5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枸杞LbaHY5基因的性质及功能,探明LbaHY5在枸杞果实发育中的作用,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及qRT-PCR等方法对LbaHY5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LbaHY5开放阅读框全长为483 bp,编码16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7.52 ku,等电点为9.69,属于亲水性蛋白。保守结构和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LbaHY5蛋白含有bZIP结构域,属于bZIP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表明,枸杞LbaHY5蛋白与茄科植物如番茄、马铃薯等的HY5蛋白高度同源。此外,启动子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富含多种功能元件,这些元件分别与光信号、激素信号以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相关。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baHY5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qRT-PCR检测发现,LbaHY5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茎中最低,且在果实发育时期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研究表明LbaHY5可能参与枸杞花器官和果实生长发育。

关键词: 枸杞 LbaHY5基因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贺兰山东麓子产区马瑟兰葡萄酒产地识别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马瑟兰单品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明确葡萄酒中碳、氧稳定同位素分馏特征,探讨碳、氧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在小尺度区域葡萄酒产地识别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红寺堡、青铜峡、永宁、贺兰和镇北堡5个子产区马瑟兰单品葡萄酒样品45份,监测分析葡萄酒中矿物元素含量及δ13C、δ18O值,采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的葡萄酒产地判别模型。结果:碳、氧稳定同位素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分馏,总δ13C>乙醇δ13C>甘油δ13C,三者表现出一定的同源性;δ18O大小依次为葡萄汁δ18O>葡萄酒中δ18O>水中δ18O。As、B、K、Li、Mn、Ni、Pb、Rb、Sb、Sr、Ti、Cs元素在部分产区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δ13C、δ18O及Ba、Ca等13种矿物元素在不同产区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于碳、氧稳定同位素构建的葡萄酒产地判别模型的正确判别率仅为40%,基于矿物元素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结合矿物元素的正确判别率均为95.6%。结论:矿物元素可有效区分不同子产区的葡萄酒样品的有效指标,但碳、氧稳定同位素不能作为小尺度区域葡萄酒产地判别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子产区 稳定同位素 矿物元素 产地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荒漠草原自然和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及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特征研究

干旱区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种荒漠草原适生物种为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荒漠草原区自然和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及其与氮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猪毛菜和柠条养分含量较高,对养分具有固定作用,有利于研究区域养分含量恢复;同时显著提高根际土壤bac、AOA、AOB、nirS、nirk、nifH、nosZ基因丰度。(2)nifH基因丰度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研究区域土壤生态恢复受碳氮元素的共同作用,需调整施肥结构,改善土壤环境。自然植被猪毛菜和人工植被柠条在土壤养分固定和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上均优于其他植被,更适合在研究区域种植,这一结果也为压砂地生态修复植物的筛选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氮循环 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竹TCP家族的基因鉴定与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芦竹(Arundo donax)生长周期短,纤维素及粗蛋白含量高,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能源饲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CP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该基因家族在芦竹中的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芦竹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dTCP基因家族的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间的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蛋白的保守基序、多序列比对以及与其他物种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盐胁迫下7个AdTC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芦竹含有37个AdTCP基因,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其蛋白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且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多数定位在细胞核中。AdTCP家族基因结构中均只含有外显子,无内含子,共线性分析鉴定出22个片段复制基因对;其家族蛋白包含15个不同的保守基序,序列相似性为30.52%。通过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 TCP基因进行亲缘关系比较,结果发现82个TCPs可以分为TCP-P和TCP-C两大亚家族,其中TCP-P仅包含PCF分支,而TCP-C包含CYC与CIN两个分支。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7个AdTCP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AdTCP参与盐胁迫响应过程。本研究为解析芦竹基因功能及创制芦竹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芦竹 TCP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鉴定 盐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基因StAVP1提高拟南芥抗旱性的功能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挖掘鉴定抗旱基因,是培育抗旱马铃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马铃薯StAVP1基因参与跨液泡膜物质运输,在植物应对物质运输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叶片中克隆得到编码区全长2301 bp的StAVP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包含典型的H+-焦磷酸酶结构域和13个跨膜结构域,与近缘物种的AVP1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预测定位于液泡膜上。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StAVP1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块茎中表达量最低。StAVP1过表达拟南芥株系的生物量和根长显著高于野生型,干旱胁迫后,过表达StAVP1拟南芥株系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DREB等逆境应答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CoIP试验结果显示,StAVP1与StRAB发生直接互作,且干旱胁迫下StAVP1过表达拟南芥株系中At RAB基因表达量也显著上调。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异源表达表型、生理、基因表达方面功能验证、互作蛋白分析,表明马铃薯StAVP1基因是马铃薯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来源。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StAVP1 表达分析 RA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水质-种植方式结合对银北灌区盐碱地水热盐状况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宁夏银北灌区盐碱地玉米的节灌控盐栽培技术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区盐碱地作物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设置田间试验处理,包括半膜平播(HM)、垄覆白膜沟播(RWF)、垄覆白膜沟播+沟间覆秸秆(RWFM)、垄覆黑膜沟播(RBF)、垄覆黑膜沟播+沟间覆秸秆(RBFM)5种玉米种植方式和黄河水、低矿化度退水、高矿化度退水3种灌溉水质,退水为微咸水,研究了玉米种植方式结合灌溉水质对玉米田土壤水热盐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退水灌溉下,耕层土壤温度表现为“半膜平播”高于“垄膜沟播”种植方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半膜平播”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温度呈增加趋势,“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温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秸秆覆盖措施降低了耕层土壤温度。(2)“半膜平播”种植方式下,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湿度呈增加趋势,“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湿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垄膜沟播”种植方式缓解了10 cm深度土壤湿度的急剧变化,结合沟间覆秸秆措施,这种缓解效应更明显。(3)黄河水灌溉下采取“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农田退水灌溉下采取“垄覆黑膜沟播+沟间覆秸秆”种植方式在控制0~20 cm土层盐分增加方面效果较好,“低矿化度退水灌溉+垄覆黑膜沟播+秸秆覆盖”处理还有利于降低40~80 cm土层土壤盐分。在银北灌区,黄河水灌溉下采取“垄覆白膜沟播”种植方式,农田退水灌溉下采取“垄覆黑膜沟播+秸秆覆盖”种植方式可优化土壤水热环境,并可有效控制0~20 cm土层盐分增加。

关键词: 银北灌区 盐碱地 灌溉水质 玉米种植方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鲍菇和香菇固态发酵小麦秸秆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和香菇固态发酵小麦秸秆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3株杏鲍菇[21XB-3(1组)、21XB-10(2组)和ACCC 50961(3组)]和3株香菇[241(4组)、243(5组)和213(6组)]对小麦秸秆进行固态发酵,对照组小麦秸秆不接种菌株,于23℃下避光培养48 d后,测定发酵底物中常规营养成分、有机酸、纤维组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在杏鲍菇组中,2组发酵底物的干物质(DM)含量较高,各组之间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发酵底物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与2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发酵底物的中性洗涤纤维(NDF)、纤维素(CL)和综纤维素(HoC)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2组发酵底物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在香菇组中,4组发酵底物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5组和6组(P<0.05),4组发酵底物的粗灰分(Ash)和钙(Ca)含量显著高于6组(P<0.05);4组发酵底物的pH显著低于5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6组(P<0.05);5组发酵底物的半纤维素(HC)含量显著低于6组(P<0.05),与4组差异不显著(P>0.05);4组发酵底物的氨基酸含量较高。2)与杏鲍菇组相比,香菇组发酵底物的CP、Ash和磷(P)含量以及乳酸、乙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pH和各纤维组分(HC除外)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多数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杏鲍菇组和香菇组发酵底物的DM、CP、Ca和P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 <0.05),pH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NDF、HC、HoC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多数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此外,香菇组发酵底物的Ash和乳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ADF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香菇发酵对小麦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优于杏鲍菇发酵,其中杏鲍菇21XB-10和香菇241发酵对小麦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较好。

关键词: 杏鲍菇 香菇 小麦秸秆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水平对灵武长枣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灵武长枣的最佳施氮量,研究不同施氮量(0、50、200、350、500、650、800 g/株)对灵武长枣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灵武长枣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单果质量、单株坐果量、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在350 g/株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8.3%、21.6%、77.5%、20.6%,胞间CO2浓度降低7.6%;单果质量、单株坐果量、产量分别增加8.2%、31.5%、42.7%。根据施氮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生产上推荐施氮量为355.89 g/株。本研究可为中等肥力灵武长枣种植区的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灵武长枣 氮素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