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稻田稗草对氰氟草酯抗药性及多抗性与交互抗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地区稻田稗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氰氟草酯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除草剂可能存在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情况,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采自宁夏稻田的36个稗草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药性,并使用单剂量法测定了各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噁唑酰草胺、二氯喹啉酸和敌稗的交互抗性及多抗性.结果表明,以氰氟草酯GR50数值最小的生物型为敏感生物型计算抗性指数(RI),仅有1个稗草种群在推荐剂量下被完全杀死,RI≤3.0;11个稗草种群的RI范围为3.3~9.4,表现出低水平抗性,发生频率为30.56%;19个种群的RI范围为10.3~58.3,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发生频率为52.78%;5个稗草种群的RI>100,表现出高水平抗性,占比13.89%,其中采自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的稗草种群抗性水平最高.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最高推荐剂量下氰氟草酯对稗草鲜重抑制率低于90%的种群中,58%的稗草种群对噁唑酰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对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二氯喹啉酸和敌稗产生多抗性的种群所占百分率分别为94%、100%、100%和18%.研究发现宁夏地区水稻田多数稗草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并对其他常用稻田除草剂产生了交互抗性与多抗性,其中银北地区稗草种群抗药性水平最高,部分地区稗草抗性已达到高抗水平,宁夏水稻田亟须抗性稗草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荒漠草原4种典型草本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动态对极端干旱降水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晰荒漠草原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对极端干旱降水的响应。以4类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苦豆子、短花针茅、芨芨草)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分别监测4类植物群落0—120 cm土壤含水量,探讨其土壤水分在消耗期、恢复期和稳定期的动态特征及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含水量为4.56%~7.87%,呈亏缺状态,并且随着极端干旱持续从土壤浅层0—40 cm向深层80—120 cm演变;土壤水分恢复期,较为集中的Ⅴ级降水(单次>20 mm)能够恢复深层80—120 cm土壤水分,随着极端干旱持续,4类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的恢复主要呈现在浅层0—40 cm;土壤水分稳定期,随着极端干旱持续4类植物群落各层土壤含水量均<10%。综合比较4类植物群落,短花针茅群落土壤含水量在各时期相对较高,且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恢复具有同步性,可在水分限制区域植被恢复保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12个主要农艺性状综合鉴定评价
《作物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宁夏荒漠草原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和根际效应对土壤性状的响应
《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功能性状组合的权衡是植物适应土壤环境的重要机制,它也通过对根际效应的调控进而影响着根际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以位于宁夏盐池县的典型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灰钙土、黑垆土和风沙土中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和根际效应的对比分析,探究不同土壤对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和根际效应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中蒙古冰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非根际土壤性质有关.(2)不同土壤中的根际效应大小存在差异,不同因子的根际效应大小因土壤而异,总体表现为风沙土最大,灰钙土最小;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蒙古冰草根际效应的主要因素,可解释根际效应变异的69.5%.(3)土壤理化性质与蒙古冰草功能性状密切相关,其对根长和根冠比的影响最大;蒙古冰草功能性状与根际效应大小密切相关,根长和根冠比是影响根际效应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蒙古冰草通过根际效应改善了土壤性质,进而提高土壤质量,这种作用受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功能性状等因子的共同影响.


水稻直播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直播栽培方式下稻米品质特性,以插秧栽培方式为对照,通过对8个水稻品种(系)在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两种不同直播栽培方式下的比较试验,研究其加工、外观、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加工品质方面,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出糙率与插秧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出糙率差异不显著;外观品质方面,参试材料的垩白粒率表现出插秧优于播后上水优于保墒旱直播,垩白度表现出插秧优于保墒旱直播优于播后上水,粒型在插秧、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三种栽培方式间无明显差异;蒸煮食味品质方面,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在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和插秧三种栽培方式下差异不明显,碱消值在保墒旱直播条件下低于播后上水和插秧,播后上水和插秧间无明显差异;营养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在播后上水条件下显著高于保墒旱直播和插秧栽培方式,保墒旱直播和插秧之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由此可知,保墒旱直播和播后上水稻米的外观品质明显比插秧稻米差;播后上水稻米营养品质明显优于插秧,保墒旱直播与插秧无显著差异;在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方面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与插秧无显著差异。


宁夏设施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测报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并对其精准防控,2022年采用Z形抽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设施番茄基地内番茄潜叶蛾虫口密度进行调查,通过适合度检验、聚集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并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模型.结果显示,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虫口密度为0~4头/叶,其中虫口密度为0和1头/叶的频次较多,且频次与虫口密度负相关;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经聚集度指标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呈聚集分布;经m*-m回归分析,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为个体群;根据建立的番茄潜叶蛾田间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可为该害虫的防控提供指导.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番茄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聚集分布


播深和播量对宁夏地区直播稻幼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播深和播量对宁夏地区直播稻幼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夏水稻主栽品种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4种播深:1、2、3和4 cm,4个播量:112.5、187.5、262.5和337.5 kg·hm-2,研究不同播深和播量对直播稻幼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深×播量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播深1~2 cm、播量112.5~187.5 kg·hm-2四种组合较其他组合的出苗率明显增加;幼苗素质中苗高、茎基宽、充实度和壮秧指数4个指标均在播深2 cm、播量262.5 kg·hm-2组合中优于其他组合;发根力在播深2~3 cm、播量187.5 kg·hm-2两种组合中优于其他组合;幼苗整齐度在播深3 cm、播量262.5 kg·hm-2组合中优于其他组合。在幼苗素质指标中,播深×播量对充实度和壮秧指数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对于根系生理指标,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在播深2 cm、播量187.5~262.5 kg·hm-2和播深3 cm、播量187.5 kg·hm-2三种组合中优于其他组合,且播深×播量对上述3个指标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进一步通过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分析法对不同播深和播量组合下的12个幼苗素质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D值),筛选到播深2~3cm、播量187.5~262.5 kg·hm-2四种较优组合。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播深3 cm、播量187.5~262.5kg·hm-2两种组合较其他组合增产明显,增产率达到4.29%~17.10%。综上,适宜播深和播量组合(播深3 cm、播量187.5~262.5 kg·hm-2)通过提高发根力、幼苗整齐度和根系吸收面积等幼苗素质指标促进了直播稻幼苗的生长,改善了直播稻群体质量,从而增加了直播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宁夏地区水稻覆土直播栽培技术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于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真菌结构和功能预测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真菌群落构成、多样性及功能特性,旨在为合理增施有机肥和保障玉米田土壤生态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施肥试验,共设置4 个处理,使用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对不同施肥量下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构及功能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脲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含量,且与有机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真菌群落丰富度;从真菌门水平看,不同施肥量下土壤中真菌群落占主导地位的为子囊菌门、毛霉菌门、担子菌门和卵菌门,与不施有机肥的对照相比增施中量牛粪处理下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较高;从真菌属水平看,优势属包括镰刀菌属、腐质霉属、油壶菌属和小粉孢属.增施有机肥提高了共生营养型和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且随着增施有机肥量的增加,病理营养型的丰度呈现递减的趋势;增施有机肥的处理木质腐生真菌数量明显高于不施有机肥的处理,而植物病原菌和动物病原菌的数量均低于对照,因此,认为增施一定量的有机肥能够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利于玉米植株产量的提高.


48份黑果枸杞种质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为六大类,聚类结果与样品群落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综上,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关键词: 黑果枸杞 表型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马铃薯航天育种材料在不同生态区域产量性状的变化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生态区域对马铃薯航天育种材料产量性状的影响,对参试的航天育种材料在宁夏干旱区、半干旱区、阴湿区3个不同生态区域进行鉴定分析。从单株大薯数、单株大薯重、单株小薯数、单株小薯重、产量等5个方面分析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合两年试验结果,初步判断参试的18份航天育种材料产量性状变化主要是太空诱变引起的,生态区域的不同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大。由于本试验只是用常规方法对产量性状进行了鉴定比较,因此,还需要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进一步明确航天育种材料遗传物质的变异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