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压制备色谱法分离黑果枸杞中2个矮牵牛素花色苷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制备较高纯度的黑果枸杞花色苷,黑果枸杞花色苷粗提物首先用大孔树脂-中压制备色谱进行纯化,再用凝胶树脂-中压制备色谱分离获得2 个花色苷单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对纯化物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用D101大孔树脂-中压制备色谱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进行纯化,所得纯化物中P1、P2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8.22%和30.77%,继续采用Sephadex LH-20联合中压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可得到相对含量分别为84.16%和81.48%的两个黑果枸杞花色苷组分P1和P2,经UPLC-MS/MS和1H NMR鉴定,2 个花色苷化合物分别为矮牵牛素-3-O-芸香糖(反式-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O-芸香糖(反式-对香豆酰基)-5-O-葡萄糖苷.P1和P2具有较好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0.250 mg/mL和0.224 mg/mL,且远低于花色苷粗提物和大孔树脂纯化物.研究为黑果枸杞花色苷利用提供一定基础.
关键词: 黑果枸杞 花色苷 矮牵牛素 中压制备色谱 大孔树脂 凝胶树脂


宁夏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敏感药物鉴定
《动物医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宁夏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呼吸道主要病原菌的类型,并筛选敏感药物,为该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将采集病犊牛鼻拭子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纯化培养,纯化菌株经16S rR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与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分离菌株的敏感药物筛选。结果显示,细菌纯化培养共分离出3种菌株;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FLZ1、FLZ2、FLZ3分别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多动物链球菌菌株序列同源性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均对阿米卡星、红霉素、利奈唑胺、恩诺沙星、氯霉素敏感。研究结果可为诊断和防治宁夏地区奶犊牛呼吸系统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犊牛 呼吸道疾病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动物链球菌 药敏试验


溴氰虫酰胺在枸杞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溴氰虫酰胺在枸杞果实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药剂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溴氰虫酰胺田间消解动态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溴氰虫酰胺在5.0~100.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0)。添加质量分数在0.01~5.0 mg/kg范围内,枸杞鲜果中溴氰虫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7.1%~108.7%,相对标准偏差为1.5%~2.5%,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枸杞干果中溴氰虫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90.5%~100.1%,相对标准偏差为1.3%~2.8%,方法检出限为0.010 mg/kg。溴氰虫酰胺在枸杞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为1.24~2.39 d。[结论]建议生产中以10%溴氰虫酰胺OD 50 mg a.i./kg防治枸杞害虫,施药次数为1、2次时,采收安全间隔期分别不低于7、14 d;以100 mg a.i./kg防治时,施药次数为1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不低于20 d,药剂的残留标准可达到食品安全及膳食摄入风险要求。


基于多指标成分比较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品质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后枸杞子中多类型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揭示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宁杞7号为实验材料,通过配施培元和新特锐(TP组)、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BW组)、根无忧(MT组)和菌益多(JYD组)4种微生物菌剂,以不施微生物菌剂为空白组(CK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枸杞子中总酚、总黄酮、糖类、氨基酸、核苷和碱基、甜菜碱等成分含量,运用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分析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品质的影响.结果:微生物菌剂对枸杞子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影响不同,总酚含量以TP组最高,与CK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黄酮含量以BW组最高,TP组次之;多糖和糖醛酸含量均以JYD组最高;与CK组比较,TP组和BW组甜菜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测定的23种氨基酸中,大部分氨基酸在JYD组最低,MT组最高;核苷碱基则在MT组和BW组含量较高.基于测定的45种化学成分可以明显区分不同处理组枸杞子.PLS-DA显示,各处理组主要的差异成分为多糖、葡萄糖、果糖、甜菜碱、糖醛酸、天冬酰胺、蔗糖、苏氨酸、总黄酮、丙氨酸和总酚等.基于主要差异成分的PCA综合评分结果显示,各处理组枸杞子化学成分综合得分为BW组>TP组>MT组>CK组>JYD组.结论:配施微生物菌剂BW、TP和MT可以促进枸杞子品质提升,配施JY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糖和糖醛酸的积累,但对枸杞子品质的整体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可为枸杞子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枸杞子 宁夏枸杞 品质评价 糖类 氨基酸类 核苷和碱基


氨基酸锌对新生犊牛血清生理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锌对新生犊牛血清生理生化、免疫、抗氧化及粪便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选择健康、初生重相近的安格斯犊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不补饲,试验组每日每头分别补饲80、120 mg锌(氨基酸锌添加至1 L温水中使用奶瓶一次性饲喂,水温37~38℃),试验自犊牛1日龄开始至2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新生犊牛补饲氨基酸锌对增重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新生犊牛补饲氨基酸锌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其中120 mg氨基酸锌组IgG含量高于80 mg氨基酸锌组(P<0.05);补饲氨基酸锌提高了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5),且随着氨基酸锌补饲量增加呈上升趋势,降低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γ-干扰素(IFN-γ)含量(P<0.05),降低了直肠大肠杆菌的含量(P<0.05).可见,新生犊牛每日每头补饲120 mg氨基酸锌在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含量、提高机体免疫性能、促进犊牛健康生长方面效果优于补饲80 mg和无补饲组.


欧李多功能PGPR菌株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特性研究
《草原与草坪 》 2023 CSCD
摘要:【目的】从荒漠草原灌木欧李(Cerasus humilis)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防病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欧李根表面及根际土中细菌。通过乙炔还原法、Salkowski法、钼锑抗比色法和平板对峙法分别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分泌IAA、溶磷和拮抗病原菌的能力。并利用形态学、革兰氏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10株优良根际促生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分离出的31株细菌,固氮酶活性在16.22~328.35 nmol C2H4/(h·mL);分泌IAA量在3.85~60.19μg/mL;解有机磷量在10.66~118.76μg/mL;溶无机磷量在1.42~289.93μg/mL;菌株WGB2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尖突赤霉菌(Gibberella acuminata)、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赤霉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均具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为11.85%、39.91%、27.64%、59.84%和26.22%。初步鉴定10株优良根际促生菌菌株分属于Chryseomicrobium、动性球菌属(Planomicr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结论】欧李PGPR菌株数量表现出根表面显著高于根际土,且菌株具有丰富的促生防病特性,可为后期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利用人工miRNA沉默StIAA22对马铃薯根系构型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检测26个StIAA家族基因在马铃薯根系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发现:18个StIAA基因在根系成熟后的表达量比发育初期显著上调,8个StIAA基因变化不显著。利用人工microRNA(artificial microRNA,amiRNA)技术对上调表达最为显著的StIAA22做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构建干扰表达载体pBI121-amiRIAA,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入马铃薯栽培品种‘Dèsirèe’。经定量PCR检测,StIAA22在所有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其根系形态构型与非转基因植株差异明显,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长明显变短,侧根数量增加,根系生物量减少。以上结果表明StIAA22在调节马铃薯根系形态建成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StIAA22 人工miRNA 基因沉默 根系形态


饲用燕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饲用燕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评价品种的抗旱性,本研究以7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控水法,于出苗15 d后自然干旱胁迫,分别于胁迫的0 d、7 d、14 d测定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干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品种综合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7个饲用燕麦品种的株高、叶长、根系干重呈升高趋势,叶宽、叶片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禾王的叶面积呈升高趋势,莫妮达、固原大燕麦、牧王、喜越、丹燕444、牧乐思的叶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喜越、牧王、固原大燕麦的地上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禾王、莫妮达、丹燕444、牧乐思的地上生物量呈升高趋势。3种综合评价方法获得品种抗旱性一致,其中禾王抗旱性强,莫妮达抗旱性中等,固原大燕麦、喜越、牧王、丹燕444、牧乐思抗旱性弱。


宁夏土壤颗粒组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宁夏地区土壤颗粒组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当地的土地利用、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根据 114 个点位的土壤颗粒组成测试数据,研究宁夏地区环境因素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类型、土壤控制层段颗粒大小的统计学特征,以及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宁夏土壤的颗粒组成以砂粒和粉粒为主,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为 2.4%—97.2%、0.8%—86.0%和 0.7%—43.3%,平均含量分别为34.9%、49.6%和 15.5%;土壤质地主要以粉壤土(占 46.5%)、砂壤土(占 17.6%)和壤土(占 13.3%)为主,土壤质地类型的变异主要归因于砂粒和粉粒含量的变化.(2)多个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了宁夏地区土壤颗粒组成,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貌、母质、小地形、热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风速.(3)控制层段的颗粒大小有 11 种类型,以壤质(占46.5%)、黏壤质(占 19.3%)、砂质(占 16.7%)为主.(4)宁夏地区很难发育出黏化层,在 114 个剖面中有 26 个黏粒含量符合黏化层,但只有 2 个是确切的黏化层.(5)宁夏灌於表层产生了明显的质地分异.[结论]宁夏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和粉粒为主,地貌和母质是影响土壤颗粒组成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 因素分析 土壤质地 黏化层诊断 灌淤表层 宁夏


不同品种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比较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肉质特性及转录组测序表达谱,筛选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为其脂肪沉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择饲养管理条件一致、体重[(700±10) kg]相近的健康西门塔尔和安格斯公牛各3头,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测定及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安格斯牛肌内脂肪含量和系水力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P<0.01),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安格斯牛肌肉酪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1),肌肉精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1);2种牛之间肌肉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与安格斯牛相比,西门塔尔牛共有1 214个候选基因在肌肉组织中差异表达{校正后的P值(Padj)<0.05及|log2[差异倍数(FC)]|>1},其中上调基因736个,下调基因478个。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注释到43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0个,细胞组分15个,分子功能8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到心肌收缩(cardiac muscle contraction)和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retrograde endocannabinoid signaling)等脂肪沉积相关通路中,结合GeneCards功能查询获得3个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原肌球蛋白2(TPM2)和钙电压门控通道亚基α1 S(CACNA1S)。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即安格斯牛肌肉CACNA1S和TPM2表达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表明其对脂肪沉积有促进作用;安格斯牛肌肉APP表达量较西门塔尔牛呈降低趋势(P>0.05),表明其对脂肪沉积有负调控作用。综上可知,安格斯牛肌内脂肪沉积能力较强,肉品质较好;转录组测序发现了3个与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肉牛肌内脂肪沉积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