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土资源的保育和高效利用为指导,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目前实施的"88542"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回字型整地等几种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对提高雨水资源化程度和利用效率、缓解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产示范推广价值。


小麦新型蓝粒两用系的应用研究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春4号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以来,迄今也有近30年的历史,但目前仍没有更好的品种出现以实现宁夏春小麦的第5次更新;笔者引进的以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分离、保持不育系的新型蓝粒两系法杂交小麦系统,是一套切实可行的杂交小麦系统,有望成为新的育种手段、新的突破口。


荒漠绿洲的土壤异质性分析——以银川平原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银川平原为例,分析了荒漠绿洲主要土壤类型即淡灰钙土、灌淤土、风沙土、潮土的地带性分布、机械组成及分维数、肥力特征等异质性表现。各土壤类型的平均分形维数大小顺序是:灌淤土>潮土>淡灰钙土>风沙土;分维数的大小确切地反映了银川平原主要土壤的组成和质地。0-80cm范围内各土壤类型的垂直分维特征表现为:淡灰钙土和风沙土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分维值也随之变大;潮土分维值的垂直分异则表现为0-40cm的分维值较高,土壤深度>40cm后分维值随之下降;灌淤土质地均匀一致,分维值变化很小。灌淤土和潮土的全N含量明显高于淡灰钙土和风沙土,除风沙土外,其它3种土壤类型的全P含量相差不大,荒漠土壤的全K含量都比较高。除风沙土,灌淤土、潮土、淡灰钙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表层向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且灌淤土和潮土的土层厚。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和发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最后针对土壤的异质性特点,提出土地利用的分区建议。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筛选适合宁夏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方法]对9个冬小麦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观察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品冬8号的产量最高,比对照5088增产24.78%,然后是品冬2号和6号,分别比对照5088增产18.26%、16.48%。宁冬6号和品冬2号略早熟,落黄熟相较好。品冬8号、6号和2号的灌浆速度快。品冬5号的湿面筋含量稍低。参试品种(系)的沉降值差异很大,品冬2号和4号的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均最高,沉降值分别为52.62、50.72m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62%、16.49%。品冬2号的硬度最高,为53.88。[结论]品冬8号、2号和6号可继续参加宁夏区域试验,进行进一步鉴定。


宁夏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分析及聚类分析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自育、引进和新育成的品种(系)为材料,对宁夏水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进株形和穗部性状,达到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目的,并讨论了高产与优质协调的问题。


粳稻不同生态型间杂交后代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9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03个组合,研究各生态类型和杂种主要品质特性。双亲中值和对照值的分析表明,各类型中华北粳、日本粳和韩国粳为亲本的生态组合不仅表现出较高的整精米率,而且高整精米率出现的比例大,高整精米率组配模式为西北粳×日本粳、华北粳×台湾粳、东北粳×韩国粳和华北粳×韩国粳。


枸杞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传统医学对枸杞药用价值的评价及现代医学对枸杞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以探讨枸杞的药用价值,并为枸杞药用研究探寻研究思路。


肉牛冬季舍饲日粮配方优化筛选试验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不同日粮类型肉牛养殖户14户,参试生长母牛48头,参照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设计不同饲粮组合类型及日粮配方。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按规范化全株玉米青贮+氨化麦草等多元化日粮进行科学饲养,Ⅳ组、Ⅴ组和Ⅵ组(对照)按传统的"有啥喂啥"方法饲喂,同期进行饲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平均头日增重效果均比Ⅳ组、Ⅴ组和Ⅵ组(对照)有明显提高(P<0.05,P≤0.01),显示了肉牛标准化科学饲养的优势效益。试验Ⅰ组、Ⅱ组、Ⅲ组饲粮组成类型及日粮配方为较理想的肉牛繁殖母牛日粮优化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