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生菜产量和氮损失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肥滴灌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对设施生菜产量和氮损失(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硝态氮淋洗)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日光温室生菜为对象,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液体肥优化施肥模式(LF,170kg hm-2N,基肥不施氮肥+3次追肥)、固体水溶肥常规施肥模式(CF,200kg hm-2N,基肥+2次追肥),以及不施氮对照(CK,0kg hm-2N,磷钾做基肥+清水滴灌).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追肥灌水,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法收集并测定生菜生长季内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的排放.[结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液体肥料处理(LF)在生长前期可以延迟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高峰3~5d,且在生长季内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减排率分别为24.6%和21.6%;应用液体肥料可以减少0~100 cm 土层硝态氮残留21.0%,降低了氮素淋洗风险;与CF模式相比,LF模式在减氮15.0%的基础上,产量没有下降,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2.4%.[结论]新型液体肥料优化施肥模式(LF)可以显著降低设施菜田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减轻土壤硝态氮淋洗风险,维持产量不降低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一种节氮减排的绿色生产方式.
关键词: 设施生菜;尿素硝铵溶液;氨挥发;氧化亚氮;硝态氮残留


玫瑰黄链霉菌菌糠发酵物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东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菌糠发酵物的生防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通过温室黄瓜盆栽试验和京郊西瓜、豇豆的田间试验,检测该生防菌发酵物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植株促生效果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药效试验中,玫瑰黄链霉菌发酵物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为29.41%;田间药效试验中,玫瑰黄链霉菌发酵物对西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为14.29%;对豇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为14.81%.田间施用玫瑰黄链霉菌菌糠发酵物后,对西瓜植株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一茬瓜在单果重方面与对照差异显著,且比对照提高18.03%,豇豆产量比对照增产10.20%.本文为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微生物菌肥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菌糠 固态发酵 根结线虫病 生物防治


四季草莓新品种-静红
《中国果业信息 》 2022
摘要:“静红”草莓是从“Z06-1”与“卡姆罗莎”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草莓新品种。2021年7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新品种鉴定。该品种果实圆锥形,纵横径比1.08;红色,有光泽,果面较平整,种子密,平于果面;果肉橙红,髓心橙红,空洞大小中等。平均单果重15.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9.6%,硬度约0.40 kg/cm2。风味甜多酸少,香气浓。该品种丰产性中等,6—9月产量为5 445 kg/hm2。适宜在云南等夏季冷凉地区冷棚避雨栽


基于嵌入式的智能农机技能培训系统设计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农机技能培训是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用户农机技能培训的便捷性,应用嵌入式、流媒体、内容分发网络和软件工程开发技术,设计基于嵌入式RK3128的硬件终端设备,在软件方面实现农机技能培训课程点播、教学直播、资源推荐、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终端设备可实现1 080 P流媒体流畅播放,云端单台服务器在500用户并发试验条件下,访问终端设备主页平均响应时间为2 507 ms,并发访问二级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为1 431 ms,节约网络带宽76.9%,可有效满足用户在线和离线学习需求.系统在北京市及河北省张家口市涉农地区开展推广应用,数据调研显示应用满意度达到90%以上.系统为农机技能培训提供便捷的手段,为实现农机用户技能提升、农业高效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农机技能培训 嵌入式 流媒体 内容分发网络 课程点播 终端设备


2021年玉米制种喷施玉米生长助剂试验总结
《农业科技通讯 》 2022
摘要:在2020年NK815玉米制种时喷施"玉亮"玉米生产助剂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多品牌助剂对多品种制种及在不同生产基地上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牌助剂对不同玉米品种制种产量影响存有较大差异,增产幅度为-15.3%~12.2%,且在不同基地间也表现出差异;对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及穗粒数的影响差异大,且表现不一致性.应用新产品助剂时应坚持品种制种主要技术不成熟的、不做试验的、地块间或地块内地力差异大的、植株长势不整齐的、试验或实践效益不显著的不喷施的"五不喷"原则.


小麦TaPIP1基因克隆及其在花药开裂中潜在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是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生殖生长过程中花药的发育及开裂情况直接影响杂交小麦的制种效率和产量。植物花药的开裂与脱水活动紧密相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高效转运水分及特异小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其中质膜内在蛋白(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s,PIPs)在水分的吸收与外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水通道蛋白在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开裂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不育系BS366花药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了TaPIP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TaPIP1进行分析,该基因包含一个8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2个氨基酸。TaPIP1的启动子区存在赤霉素、脱落酸、茉莉酸和光等响应元件。TaPIP1属于MIP超家族,具有典型的NPA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膜与核膜上。miRNA互作预测发现TaPIP1受tae-miR1131与tae-miR408的剪切抑制,表明TaPIP1可能和与植物的抗氧化能力相关。通过蛋白互作预测及qPCR实验,表明TaPIP1可与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90, TaHSP90)相互作用,在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下,参与花药细胞壁膨压调控,进而调控花药的开裂。


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关键技术
《智慧农业(中英文) 》 2022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肉牛繁育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借鉴国际先进肉牛养殖国家的经验,建立了适合中国的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主要完成肉牛种质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线自动测定肉牛关键繁育性状,全程服务支撑肉牛繁育过程,形成肉牛种质资源大数据分析决策,并实现肉牛联合育种创新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软件平台开发思路,包括数据中心的实现、软件平台前端开发技术和后端开发技术等,并总结了该平台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内容,包括肉牛种质资源与良种管理系谱深度挖掘技术,非接触式繁育性状自动获取评价技术,以及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等,为中国肉牛种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促进肉牛育种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大数据平台 信息资源整合 大数据分析决策 性状在线测定 联合育种


复杂环境下肉牛三维点云重建与目标提取方法
《智慧农业(中英文) 》 2022
摘要:基于点云采集技术的非接触式测量能够缓解肉牛在采集体尺体重等参数时的应激问题,但采集肉牛的三维数据耗时长且易受环境干扰而产生大量无关噪点,难以适应实际养殖环境需求.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非接触式肉牛三维点云重建与目标提取系统与方法,采集的肉牛三维点云可为肉牛育种育肥提供大量标准化和三维量化表型数据.三维点云采集系统由Kinect DK深度相机、红外对射光栅触发器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触发器组成,可在肉牛自由通过步行道的瞬间实现肉牛点云的多角度瞬时采集.肉牛点云目标提取方法基于C++语言与点云处理库(Point Cloud Library,PCL)开发,通过空间直通滤波、统计学离群点滤波、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形态拟合与点云抽稀、基于降维密度聚类的感知盒滤波等算法有效滤除与肉牛紧贴的栏杆等干扰,不破坏点云的完整性,实现肉牛点云的三维重建与分析.在养殖场中对20头肉牛进行了124次点云采集与目标提取试验.结果表明,重建的肉牛三维模型与肉牛真实形态1:1对应,系统的采集成功率为91.89%,采集的点云与真实值相比,体尺重建误差为0.6%.该系统与方法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多角度肉牛点云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三维重建,并从复杂环境中自动提取目标肉牛的点云,为非接触式肉牛体高、体宽、体斜长、胸围、腹围和体重等核心表型参数的测量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促进肉牛育种和育肥的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 肉牛点云 三维重建 点云处理 自动采集 目标提取 非接触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