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芦笋劣质异形的成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科技信息 》 2011
摘要:绿芦笋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被营养学家认为是健康食品和全面抗癌食品,加之其颜色鲜艳、质地脆爽、适口性强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一些地方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鲜销绿芦笋是利用其地上部的嫩茎,要求粗度0.8~1.8厘米,笋体呈翠绿色,不散头,不干瘪,无病虫害,笋体完整。一般加工长度为17~24厘米,采收长度约27厘米。绿芦笋生产过程中,常因环境因子及栽培管理等影响,造成鲜销产品(嫩茎)异形劣质,出现丰产不


微囊藻水华叠加对太湖沉积物中细菌垂直分布的影响
《水生态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微囊藻水华爆发对沉积物中细菌的影响,加强对富营养化湖泊细菌生态分布和环境调控原理的认识,选取太湖竺山湾沉积物柱状样,经添加高浓度微囊藻培养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方法,分析细菌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微囊藻水华叠加对于沉积物剖面表层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很小,对沉积物中细菌垂直分布的影响不大,仅在7~9cm深度之间有一定影响。


农业科研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江苏农村经济 》 2011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我省是沿海发达省份,要率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


副溶血弧菌耐药谱及其对头孢类药物抗性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人分离株间以及病人与食品分离株间的耐药谱差异,检测其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确定该酶与菌株头孢类抗生素抗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纸片扩散法调查177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127株病人分离株和50株食品分离株)对18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从中筛选具有3代头孢类抗生素抗性的菌株,并检测它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的情况。研究发现,177株副溶血弧菌耐药谱涉及12种抗生素,尤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氨苄西林3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高于50%。病人分离株比食品分离株抗性菌株数量多且抗性谱宽。另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的病人分离株分别占病人分离株总数的9.4%和4.7%。这些数据可为副溶血弧菌感染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中未发现能产这两种酶的食品分离株。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问题探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直接影响经费配置效率和结构,进而影响科研产出的质量和结构。提高科研产出水平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提高科研经费配置效率、优化分配结构则是提高科研产出水平的重要条件。该文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剖析了中国当前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借鉴国外3种有效管理模式,提出了完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一些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