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季稻田连续施用化肥的效应
《土壤肥料 》 1988
摘要: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磷钾中低水平时,种植水稻连续三年单施氮肥肥效明显趋于下降。配施磷钾化肥使每公斤N多增产稻谷1.7公斤,尿素利用率提高5.2—6.1%,而磷钾肥肥效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氯化钾利用率提高7.1%。富磷及中、缺钾土壤,种植水稻连续五年不施用磷钾肥,土壤速效P_2O_6含量下降15.0—16.2ppm,速效K_2O下降17.2—17.7ppm。在施用较高量氮肥,氮磷钾施肥比例为N:P_2O_6:K_2O=1:0.5:1,土壤速效磷提高27.3—28.2ppm,高产壤质粘土及中产砂质粘壤土速效钾无明显变化。


黄毛鼠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危害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1988
摘要:黄毛鼠(Rattus Losea Swinhoe)是珠江三角洲农田的优势鼠种,对水稻危害严重,系防制重点。为此,我们观察了该鼠对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危害的数量和产量损失情况。


若干杂交稻组合对褐稻虱的抗性遗传测定
《作物杂志 》 1988
摘要:1984~1986年,用168个对褐稻虱抗性1~3级的东南亚血缘的水稻品种和38个抗性7~9级的品种作父本,用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及红莲型不育系青四矮A作母本,组配303个组合。鉴定结果,抗性1~3级的组合共11个仅占3.6%,其中汕优早(珍汕97A×外选35)抗性3级,多抗性,丰产性较好,有推广价值;抗性5级丰产性又较好的组合有7个;抗性7~9级有262个。这些F_1各具不同的遗传背景,符合抗性遗传规律。试验结果认为:直接应用外引抗源组配成抗性组合,成功的可能很少。只有将抗性基因导入母本或将含有Bph_5或Bph_6显性抗性基因,能抗多个褐稻虱生物型的种质资源,进行广泛杂交,育成新的抗性品种再作恢复系或保持系才有可能组配出更多的抗褐稻虱的杂交稻组合。


略论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
《农业经济问题 》 1988
摘要:一、建设出口生产基地是我国实现出口战略的根本措施 在较后进的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中较多的资金,人才、物质技术兴办出口基地企业,形成优势,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比较先进的现代系列化生产和多层次加工体系,从而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创汇能力,是发展外贸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力还很低,难以同发达国家的现代


晚籼新组合──汕优3550
《杂交水稻 》 1988
摘要:汕优3550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珍汕97A与新育成的恢复系3550配组而成的晚籼中熟新组合。3550是1981年用青四矮16与IR54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与珍汕97A配组定型后,经本所两年杂优新组合比较试验和杂优常规稻混合比较试验,表现突出,增产显著。1987年晚季参加省区试,表现耐肥抗倒,适应性强,产量名列前茅;1987年10月华南三省杂交稻新组合考察会议认为该组合株形理想,穗大粒多,具有丰产综合性状,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晚籼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1987年参加本所杂优新组合品比试验,亩产436.8公斤,比汕优30选增产氏54%,参加杂优常规稻混合品比试验折亩产4 54. 7公斤,名列第一,比对照种钢自矮1一号增产22.23%,增产极显著】1987年省区”试21i个试点平均亩产419.10公斤,比汕优3O。选增产16.45%e大田试种普遍获得高产,广东澄海县溪南镇连片种植800亩,平均亩一产545.0公斤l’’其中高产片101亩平均亩产6x.o公斤;莲上镇高产试验田L278亩,经省市县三级验收,亩产达751.25公斤;新兴’‘县稻瘟病区环城乡种植23.8亩一平均亩产48O.5公斤。一一 二、王要特征特性“\ 丑.生育期汕优3550在广东省不同稻作区的生育期变幅为118—137天,比汕优30选迟5天。2.形态特征该组合株高100一105厘米,茎态丛生叶片直,秆粗壁厚,。坚韧抗倒,分魔力中等,分台期叶色浓绿,生长势旺盛,后期抽穗整齐,转也顺调9结实好,全期总叶龄17.6片,剑叶张角15’左右,穗长20厘米,后期根系活力强。收获期还有2.5—3.0片功能叶,比一般品种多0.5——1.0叶。3.穗粒结构该组合属稳重型,一般栽培育有效稳14—16万穗,每穗实粒100粒左右,结实率82%以上,午粒重24一25克.4.抗逆性后期耐寒性强,苗期接种稻瘟病表现高抗,孕穗期接种白叶枯病表现中感但田间抗性较好。5.品质该组合米粒光亮里白小,加工性状良好,出糙率82.3%,精米率73.28%,整精米率70.53%。 三、栽培要点 1.该组合适合在非重白叶枯病区高产田种植,7月上旬播种为宜,亩播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2.早施重施分荣肥,促使分菜早生快发,争取多成穗,中期晒田以浅露轻晒为宜。 3.后期保持湿润灌溉,养根保叶,切忌断水过早,以利于基部籽粒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晚籼新组合──汕优3550@陈友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李维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鹅球虫Eimeria kotlani生活史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1988
摘要:作者研究了鹅球虫Eimeria kotlani的生活史。研究结果表明E.kotlani的内生发育有四个裂殖阶段及一个配子生殖阶段。它们分别为:第一代无性裂殖阶段的发生时间是0~48小时,第二代是48~96小时,第三代是84~144小时,第四代是132~192小时。配子生殖阶段的发生时间是180~252小时。外生发育阶段,卵囊在培养至33小时后,开始形成孢子囊,52小时完成卵囊孢子化。


肉用鸡群大肠杆菌病暴发的扑灭
《中国兽医杂志 》 1988
摘要:1985年11月,我省斗门县某肉用鸡场饲养10万只石岐杂肉鸡,其中饲养了90天的一群6000只鸡突然发病死亡40只,15日死亡82只,16日死亡150只,17日死亡155只,18日死亡200只,5天内共死亡627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