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银合欢对山羊的毒性和尿中毒性物质DHP的含量测定
《中国草地 》 1989
摘要: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比例的银合欢日粮对我国广东地区山羊的毒性反应,并测定了受试山羊尿中毒性物质3—羟基—4(1氢)吡啶酮(DHP)的含量。结果表明,100%和50%银合欢日粮均可使受试山羊产生毒性反应,并以100%组更为明显。受试山羊尿中全部检出银合欢产生的毒性物质DHP,含量最高的为0.930%,最低的为0.004%。不同比例的银合欢日粮饲养山羊的效果,以50%银合欢混合50%象草组最佳,100%银合欢组次之,100%象草组最差。
零上低温对水稻剑叶叶绿素荧光变化的影响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89
摘要:在不同的低温处理条件下,测定了离体水稻剑叶的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结果表明,与玉米、马玲薯叶片所测定的结果相类似,可变荧光(Fv)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低温对总淬灭(P-T)影响不大。可见,在水稻叶片的碳素同化系统中的基质酶对低温不敏感。


化杀杂交稻F1产量性状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
《杂交水稻 》 1989
摘要:采用较易杀雄制种的品种为母本,与高产品种或品系配制组合19个, 研究化杀杂交稻F1主要产量性状的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1的单株 粒重优势最大,主要由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单株穗数的优势综合构成。F1的单 株粒重、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与亲本平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值呈极显 著或显著正相关,F1实粒数、千粒重与母本值是极显著正相关。选用双亲主要性 状良好的品种配组,易选育出高产化杀组合。


蝴蝶兰的快速无性繁殖
《园艺学报 》 1989 CSCD
摘要:以蝴蝶兰(Phalaenopsis)的花梗侧芽及花序顶端为外植体,在Kyoto或MS+BA3ppm培养基中诱导出营养芽。以试管植株的茎尖、茎段、叶片在MS+BA0.5-5ppm或MS+BA0.5-5ppm+NAA1ppm的培养基中,诱导出不定芽或原球茎状体(Protocorm-Like-Body,PLB.)。在附加BA_5+NAA_1的培养基里,茎段不定芽诱导率为65%,叶片PLB诱导率为16.7%,用MS+BA1ppm进行PLB继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群体,进一步培养可形成完整小苗。 由蝴蝶兰花梗侧芽而来的白花无性系品种[Phal.(phyllis key ×bandleader)× Celebration]已大量出瓶移栽。在广州地区,蝴蝶兰出瓶苗种植2-3年即可开花。


广东野生蕉的初步调查研究
《园艺学报 》 1989 CSCD
摘要:经1980-1987年对广东省北纬18°13′-25°30′范围内9个地区,25个县市,近二百个点进行野生蕉调查发现,广东野生蕉广泛分布于所调查的热带、亚热带县市。其中,琼中百花岭有连片约35公顷的野生蕉。广东野生蕉主要生长在向阳、湿度大的生态环境中,植被构成简单。海拔高度从几十米至一千七百米均有分布。 按Simmonds的分类法鉴定,广东野生蕉属Musa acuminate×Musa bal-bisiana,它不同于另一种少量分布的野蕉M.balbisiana以及云南的小果野蕉M.acuminata。广东野生蕉类型繁多,按果实和花蕾颜色,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青果红蕾、青果绿蕾、青果黄蕾、红果红蕾、黄红果红蕾。 广东野生蕉的染色体数2n=22,有两号样本的染色体臂比例略有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7-8条,和其它野生蕉及栽培蕉类不同。本文讨论了广东野生蕉和各种栽培蕉类的亲缘关系。 利用野蕉M.balbisiana作父本与大蕉进行杂交,获得了四倍体。


香蕉枯萎病的两种症状类型
《植物保护 》 1989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蕉类毁灭性病害,60—70年代在两广局部地区已有发生,近几年在广东中山等地为害龙牙蕉(过山香)、粉蕉严重,限制了这些优良蕉种的发展。1983年以来,在对该病的田间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现叶片黄化症状的蕉株,有部分表现叶片倒垂、有部分则表现假茎基部开裂。通过病原


广东省小麦生态区划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CSCD
摘要:根据广东省大陆小麦生育期间20年的气候资料和29个品种2年生态学试验数据,用计算机以聚类法定量分区,将隶属华南早熟麦区的广东省划归为6个小麦生态亚区。指出各区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控制指标,为小麦生产发展、品种布局及栽培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井探讨了小麦生态区划的若干原则、聚类法的应用要求和指标选择依据。


香蕉采后生理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89
摘要:香蕉(Musa acuminata Vwarf Cavendish AAA组)采收后在20~30℃室温下后熟,一般经两周后出现呼吸跃交,呼吸速率从刚采收的20~30mgCO_2·kg~(-1)·h~(-1)(27℃测定)急剧上升至120~150mgCO_2·kg~(-1)·h~(-1),以后下降。末成熟(熟度70~30%)的香蕉含淀粉较高,约10~14%,可溶性糖在1%以下;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淀粉逐渐水解,至完熟时,下降至1%以下,可溶性糖则增至15~18%。淀粉转化与呼吸跃变的高峰期基本同时出现。呼吸高峰过后,含糖量下降。果皮叶绿素含量随果实成熟而下降,从10mg·100g~(-1)下降至3~7mg·100g~(-1)。完熟后期果皮渐变为黄褐色。果肉含水量随果实成熟从76.27%增至81.14%;果肉与果皮的比率则从1.14增至1.81。经保鲜剂处理的香蕉果实,其呼吸跃变的出现以及淀粉的分解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均延迟约7天,呼吸高峰值亦略降低,但对淀粉和糖的最终含量无显著影响。生产上可根据香蕉采后生理特性,使用综合保鲜技术,延缓生理进程,防止病害侵染,以延长果实的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