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根际联合固氮菌57-7菌株基本特性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从四川省灌县地区的玉米根际分离到一株发酵型细菌,编号57-7。经鉴定为日勾维肠杆菌(Enterobacter gergovia),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 pH 为8.0。用~(15)N 及乙炔还原测定,证实有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活性最高达8354nmol C_2H_4·mg 蛋白~(-1)·h~1。研究了O_2、NH_4~+、NaCl 对固氮酶合成、固氮酶活性及菌株生长的影响。


苇沟大型猪场猪粪沼渣在黄瓜栽培上的应用
《太阳能学报 》 199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絮凝后的猪粪沼渣和沼水在黄瓜栽培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用沼渣作基肥时肥效稍优于等量N、P、K化肥,用沼水作追肥肥效明显低于等N化肥。沼渣中所含的Ca、Fe、Cu、Mg、Mn、Zn、Mo等元素与黄瓜植株中所含的元素种类基本一致,长期应用沼渣可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应用絮凝沼渣与化肥混合配成的复肥作基肥后,瓜中许多元素的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此现象可能与沼渣絮凝剂和加工工艺有关。


8868口服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某些指标的影响
《中医杂志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观察由天然花粉、柴胡、山楂等食用药用植物组成的8868口服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某些指标的影响.结果,HBeAg 阴转率达55.3%,HBsAg 阴转率13.1%,HBeAb 阳转21.0%;白球蛋白比值、血小板计数有显著改善.与复方树舌片比较疗效相当.


黑白花奶肉牛屠宰试验报告
《北京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近年来,京郊农场系统每年出生奶公犊两万头左右,为饲养肉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对优质牛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肉用牛的黑白花奶公犊国内屠宰试验尚无报道。为选育出生长快、成


北京未来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探讨
《北京农学院学报 》 1993
摘要: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农业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全国比较居于前列,但应看到,京郊耕地减少与人口膨胀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农业生产的水、热资源在相当部分地区表现不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农忙季节劳力紧张。从资源利用方面,一方面资源相对紧缺,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比较


沾花灵和灭霉威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好
《蔬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最主要的病害,该病的特点:(1)发病早,低温高湿适合发病,所以保护地2月份开始发病;(2)传播快,可随气流传播;(3)为害重,不仅为害叶子、茎秆,而且为害果子,产量、产值损失大;(4)灰霉病菌从花期开始侵染,然后侵染柱头,最后侵染果子,所以看见果为害后才防治就晚了;(5)防治难,一般喷药水防治效果不理想,应采取综合防治。一是沾花防治:过去用2,4-D十千分之一速克灵


肉用型种鸡笼养工艺新突破
《北京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我国当前快大型的肉用种鸡饲养工艺仍是沿袭国外的传统饲养方式:舍内地面铺垫料与本条地板网相结合的平养。此工艺的内容包括有: 1.在禽内2/3或1/3地面上铺设距地高


部分大白菜品种耐热性鉴定
《中国蔬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大白菜原产中国,喜冷凉,生长期间的 适宜温度在10~22℃,高于25℃时生长不 良,结球或对温度要求严格,以12~22℃为 最适宜。为了培育耐热大白菜,满足人民的 需求,笔者对部分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进行 了鉴定。 材料与方法 供试的材料除本单位提供外还有台湾、 日本和朝鲜的品种。两年分别种植13和16 个。对照品种为北京地方品种小白口、翻心 白及北京小杂56号。 试验品种于1989和1990年7月 17日分别 在露地与纱网棚同时进行直播。每品种1小 区,每小区1行,10株。顺序排列,两次重 复。株距40c。、行距53cm,设2个对照。在生育期进行温度、空气湿度测定,用上海气象仪器厂出品的ZJI—1型温湿度计,自播种到收获每天每时测定,整理出每天最高、最低及平均温湿度,按旬算出最高、最低及平均温湿度。光照强度的测定用日本进口的数字照度计测定,试验地各设东、南、西、北、中5个点,每天S次分别在8:30、12:30和16:30进行测定。试验结束后算出每天每次各点的平均值,再计算每天3次测定数的平均值,最后求出每5天的平均数。还对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结球性、抗病性以及叶绿素含量进行调查,叶绿素测定用日本进口的SPAD-501叶绿素计测定。在田间分别于结球初期和中期进行测定,每材料每次测定5株,两次重复,然后求其平均值。于9月 7日测产。 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结球率、产量及抗病性 (一)结球率两年试验结果是一致 的,网棚与露地相同品种结球率有很大的差 异,网棚高于露地。1989年13个材料和2个对 照在网棚全部结球,结球率为75q0~10010, 而露地只有一个材料结球,结球率30畅,两 对照的结球率分别是100qo和30%。1990年 16个材料及2个对照在网棚全结球,并且绝大 多数的结球率都高于露地,露地还有一个材 料不结球。 I二 (二)产量1989年间棚中的品种除Sn-9因结球的紧实度较差未测产外,其余都进行了测产,产量因品种而异。露地由于大多品种未结球,故未测产。1990年网棚全部测产,露地只测4个材料及2个对照,其余材料虽给球但因病害严重最后无产量。测产结果(表2):Sn-1和S。-3在露地单株及总产超网棚。 CK。在两处单株重相同但总产超同棚。S。-2、Sn-9及CKI单株及总重低于网棚。方差分析结果网棚品种间产量的差异极显著。 (三)抗病性在两年试验中,防虫不防病。相同品种在网棚与露地抗病性表现差异很大,网棚比露地病害轻,特别是病毒病。 表1、表2表明,两年的试验网棚内全部不发生病毒病。而露地所有的材料都发病,只是发病程度有所不同,后期除个别品种外,都因病绝产。1990年露地的试材不使病毒病重而且软腐病也较重。 总的看未,两年试验结果是一致的,网棚比露地结球的材料多、结球率高、病害轻和产量高。品种间结球率、产量以及抗病性都有差异。 二、温度与光照强度及空气湿度 (一)温度据1990年7月中旬~9月上旬网棚与露地温度的调查,露地平均气温28.5~33oC,最高气温37.5~42.soC】网棚平均气温28~33.soC,最高气温37.5~41CC(详见图1)。经t测验网棚与露地之间的温度无显著差异。 (二)光照强度199O年8月上旬~9月上旬的光照强度测定结果网棚为11 727.5~31 149lX,露地是23 467.3~57 012lX(见表3)。 t测验结果,露地的光照强度远远高于网棚,差异显著。 (M)空气相对湿度据测定1990年7月中旬~9月上旬的空气相对湿度,露地平均温度为 56q0~ 70qo,最低相对湿度 20q0~46. 7 qol网棚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是69畅~78锯,最低相对湿度38畅~58锯(详见图幻。经t测验,网棚与露地差异显著,网棚比露地湿度大。 三、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的茸毛 (一)叶绿素的含量 t测验的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除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外,相同品种栽种在网棚与露地上叶绿素含量也产生极显著的差异,露地比网棚高。 (二)叶片的茸毛在1989年的材料中,叶片无茸毛的品种有5个,10个品种少毛或多毛。在网棚调查的结果看,不管叶上有毛或无毛都表现出结球率高,病害轻和产量高。1990年18个试材中6个无茸毛,12个有毛,在网棚同样表现良好,两年的结果一致。(下转56页)(上接3S页) 结果讨论 一、大白菜生态型与耐热性的关系 试材中的结球率、抗病性及产量表明,大白菜品种之间有差异,北京的品种如1990年的Sn—1、Sn—2、Sll—3以及CKI、CKZ,1989年的CKI、CK。表现耐热、耐较低的空气湿度及较强的光照,无论在网棚或露地都能结球,较抗病。来自台湾、日本、朝鲜的品种在网棚表现好而在露地则病害重,无产量。以上看出,大白菜因品种类型及地理分布不同而表现出耐热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它们长期处于不同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北京品种对北京较高的温度、较强的日照强度及较低的空气湿度能较好地适应。各地弓!种时要注意大白菜的生态型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二、大囱莱的耐热性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空气湿度及先照强度有关 试验结果看出大多数品种在网棚与露地表现不同,网棚比露地结球率高、病害轻、产量高。这与其条件的差异有关,网棚与露地温度无显著差异,都超过大白菜生长及结球的适宜温度,而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差异显著,网棚比露地光照强度低,空气湿度大。说明大白菜的耐热性除温度外还与空气湿度及光照强度有关。某些品种在高温的条件下,更适宜于较低的光照强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 三、大白菜耐热性与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茸毛的关系 据试验结果看出大白菜耐热性与叶绿素含量、叶色深浅无关。不管叶色的深浅,叶绿素含量的多少,高温下在网棚中都能结球。 叶片上茸毛的有无与耐热性无关,两年试验的材料不论茸毛的有无,在高温下网棚中都能结球、病害轻。部分大白菜品种耐热性鉴定@陈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100081 @段建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100081


基因型和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7个用于大白菜常规育种的基因型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有16个基因型经由小孢子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小孢子胚.这些基因型包括从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各基因型之间在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产量最高的两个基因型T11和CC11,平均每百花蕾分别达35 928和34 132个胚.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具有明显影响:在10/20℃(夜/昼)的部分控温温室生长的供体植株,其小孢子胚产量较高;而在温度无法调控、午间最高温达30-40℃、夜间降至10-15℃左右田间生长的供体植株,胚产量仅为前者的29.5%.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基因型 供体植株 生长温度 大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