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监测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摘要:LAI是作物长势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时、无损和准确地估测冬小麦LAI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冬小麦进行不同的灌溉处理试验,研究LAI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关系,计算350~2 450 nm不同波段组合的原始光谱指数和导数光谱指数,筛选最优波段组合光谱指数,并建立LAI的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LAI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不同波段组合光谱指数相关性较好;冬小麦LAI监测的最优光谱指数为DVI(435,447),以此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y=10.669e~(-701.9x)表现最优,模型最稳定。

关键词: 光谱指数 叶面积指数 冬小麦 高光谱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控制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遗传位点,利用均匀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的106对SSR标记,对205份小麦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106对SSR标记中共检测到879个等位变异,主要等位变异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175~0.986,平均为0.548;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028~0.900,平均为0.557。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共检测到7个与抽穗期和开花期显著关联(P<0.01)的位点,其中1个存在极显著关联(P<0.001)。另外,Xgwm182(5D)在灌溉条件下与抽穗期显著关联,Xbarc42(3D)在雨养条件下分别与抽穗期和开花期显著关联,这两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Xgwm102(2D)在灌溉条件下与开花期显著关联,而Xgwm124(1B)在雨养条件下与抽穗期显著关联。Xgwm130(7A)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均与抽穗期相关联。研究结果为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信息。

关键词: 小麦 抽穗期 开花期 关联分析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闪蛱蝶亚科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及系统进化研究

中国科技成果 2019

摘要:闪蛱蝶亚科Apaturinae是一类重要的动物资源,隶属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目前世界已知16属70种[1],在中国记载的有14属48种[1~3],属占世界属数的87.50%,种占世界种数的68.57%.其中周尧主编《中国蝶类志》(1994)记述14属38种[2,3],它们有的广泛分布(如柳紫闪蛱蝶Apatura ilia等),有的局部分布(如芒蛱蝶Euripus nyctelius等),有的间断分布(如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等).该亚科中有许多物种为农林业重要经济害虫(如柳紫闪蛱蝶A.ilia、迷蛱蝶Mimathyma chevana、帅蛱蝶Sephisa princeps等),也包括许多中国特有属或种及珍稀物种(如累积蛱蝶属Lelecella、黑紫蛱蝶S.funebris、明窗蛱蝶Dilipa fenestra等).世界范围内研究闪蛱蝶亚科分子系统关系,中国是最重要的地区.分子系统学研究对于揭示昆虫系统进化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采用多种分子标记进行研究是近年来国际上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该亚科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分类学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植保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线粒体基因组是动物体内唯一存在的核外遗传信息载体,结构简单,母系遗传、在DNA序列进化上相对保守、含有大量直系同源基因,分子量小,易于检测,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系统学及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在探讨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起源、进化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目对我国闪蛱蝶亚科物种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和调查,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所采集的闪蛱蝶亚科物种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和分析,测通了9属17种闪蛱蝶亚科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应用所获得的分子生物学数据,构建分子系统树,研究闪蛱蝶亚科的构成和属、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实验结果重建了我国闪蛱蝶亚科物种之间的系谱关系,并支持蒺藜纹脉蛱蝶不归脉蛱蝶属的观点.

关键词: 闪蛱蝶 系统进化 线粒体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粉面包品质及质构特性研究

农产品加工 2019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水量、酵母添加量、枣粉添加量对面包品质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得出枣粉面包品质及质构特征.结果表明,将红枣粉碎添加至面包中,最优工艺配方为酵母添加量8%,水添加量15%,枣粉添加量10%,此时产品品质好;各个参数对产品感官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依次为水量、枣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硬度与感官评分有相关性,当硬度为800~900 g时,产品感官评价好.

关键词: 枣粉 面包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D-seq技术分析边鸡保种群体的遗传进化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边鸡(Gallus gallus)是我国珍贵的地方鸡遗传资源.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边鸡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对该品种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e,RAD-seq)检测边鸡群体的SNP标记,通过计算遗传统计量,分析比较边鸡群体与其他地方鸡种群体的遗传差异,并对进化过程中受到选择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在边鸡保种群体中鉴定出SNP标记319723个,保种群体的观察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为0.193,核苷酸多样度(Pi)为0.231,近交系数为0.167,近交水平相对较高.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边鸡群体各等位基因不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现象.模型聚类结果表明,边鸡与大骨鸡、安义瓦灰鸡及狼山鸡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对鉴定出的前200个受到强烈选择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KEGG注释分析,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神经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通路.基因功能分析的结果有助于了解边鸡的抗寒、耐缺氧、繁殖力、神经系统发育和抗逆性等特殊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为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进化、种质特性评价及品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边鸡 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 选择信号 遗传进化 种质特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与杀虫单混配对水稻二化螟的增效作用测定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

摘要:文章通过试验研究,将吡虫啉和杀虫单按0.5∶69.5,1∶69,2∶68,3∶67和4∶66等5种比例进行混配,在室内采用点滴法对混配制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吡虫啉比例增大,混配制剂的生物活性先增高后降低,以2∶68比例混配的制剂生物活性最高,其共毒系数为146.66,具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 吡虫啉 杀虫单 水稻二化螟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灌施磷钾肥对矮砧苹果树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方案对矮砧苹果树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果园科学灌溉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5个滴灌施肥水平:低磷中钾(P1K2)、中磷中钾(P2K2)、高磷中钾(P3K2)、低钾中磷(K1P2)和高钾中磷(K3P2),对照组地面灌溉(CK)的施肥水平为中磷中钾(CK-P2K2)。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水平对矮砧苹果树的新梢、树干直径、叶水势和产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滴灌P2K2施肥水平可有效促进矮砧苹果树树干直径和新梢的生长,相比其他处理可显著增加果树树干直径和新梢的累积增长量;滴灌K3P2和P2K2施肥水平可显著提高矮砧苹果树的产量。相比地面灌溉,滴灌施肥可以有效促进矮砧苹果树的生长发育,实现增产。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果树 生理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燕麦杂草防除效果及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通过不同除草剂对燕麦除草效果及对燕麦抗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探讨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范围内,施用较高浓度除草剂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其中,二甲溴苯腈对田间杂草防效和燕麦产量的促进作用均优于仲丁灵乳油;施用除草剂虽未对燕麦植株形态产生明显药害,但仍能引起燕麦植株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导致其部分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高于对照,要合理施用除草剂,以免使用过量,导致燕麦细胞系统破坏及生命物质的损伤,最后出现植株受伤。

关键词: 除草剂 燕麦 生育期 产量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对黄瓜蚜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中国果菜 2019

摘要:本试验比较了不同药剂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供试药剂施用7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6%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其中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蚜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施药7 d后防效可达到94%,建议在黄瓜蚜虫防治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蚜虫 田间防治 黄瓜 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紫花苜蓿授粉现状调查

中国蜂业 2019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用户填表和座谈会3种方式,对甘肃紫花苜蓿栽培与授粉现状、授粉存在问题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利用昆虫授粉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引入昆虫授粉效果好于自然授粉,甘肃紫花苜蓿授粉应以人工饲养的蜂为主,同时保护野生传粉昆虫的生存环境,人工饲养与野生传粉相互补充,有效的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甘肃 紫花苜蓿 授粉 现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