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监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慧 1 ; 冯美臣 1 ; 李广信 1 ; 王超 1 ; 肖璐洁 1 ; 杨武德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旱作工程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光谱指数;叶面积指数;冬小麦;高光谱遥感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315-318+392

摘要: LAI是作物长势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时、无损和准确地估测冬小麦LAI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冬小麦进行不同的灌溉处理试验,研究LAI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关系,计算350~2 450 nm不同波段组合的原始光谱指数和导数光谱指数,筛选最优波段组合光谱指数,并建立LAI的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LAI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不同波段组合光谱指数相关性较好;冬小麦LAI监测的最优光谱指数为DVI(435,447),以此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y=10.669e~(-701.9x)表现最优,模型最稳定。

  • 相关文献

[1]水旱地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的高光谱监测. 孙慧,冯美臣,杨武德,李方舟,李广信,王超. 2015

[2]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光谱估测. 武改红,王超,赵佳佳,冯美臣,杨武德,孙慧,贾学勤,张雪茹. 2017

[3]中子模拟微区法测农田棵间蒸发. 晋凡生,黄明镜,萧复兴. 1997

[4]中子水分仪在旱塬地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 晋凡生,萧复兴. 2000

[5]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晋凡生,韩彦龙,李海金,李洁,李晓平. 2017

[6]水氮配施对轮作冬小麦-夏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栗丽,洪坚平,王宏庭,谢英荷,张璐. 2012

[7]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王创云,赵丽,王陆军,侯雅静,王美霞. 2013

[8]中耕对黍子生长发育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张翔宇,李海,杨如达,林凤仙,梁海燕,张知. 2017

[9]冬小麦抗(耐)旱种质基因库的建拓研究. 李生海,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 2001

[10]山西冬麦田病虫综合治理体系及示范应用. 尹青云,郑王义,谢咸升,卫玲,李锋,景金爱,杨立峰. 2001

[11]春季干旱对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施肥和灌溉的应对效果——以2003年和2009年山西垣曲县冬小麦生产的调查和试验观察为例. 褚清河,闫明,薛献来,潘根兴. 2011

[12]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平,池宝亮,陈奇恩. 2000

[13]5个冬麦品种产量性状和叶片特征多样性分析. 张雪茹,王瑞云,周兴,连帅,刘笑瑜,程冀南. 2014

[14]晋南旱地小麦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郑海泽,张红芳,梁志刚. 2011

[15]氮肥实时监控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 白成云,王永亮,张建杰,杨治平,张强. 2011

[16]SG平滑处理对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光谱监测的影响. 乔星星,冯美臣,杨武德,李广信,王超,孙慧,张雪茹,武改红. 2016

[17]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 张雪茹,冯美臣,李广信,杨武德,王超,郭小丽,史超超. 2017

[18]冬小麦氮养分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 马志远,赵萍萍,王宏庭. 2011

[19]田间土壤氮素形态转化模拟模型的研究. 陈明昌,张强,杨晋玲,潘大丰,张藕珠. 1996

[20]旱地冬小麦害虫综合综合技术体系研究. 尹青云,郑王义.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