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晶体管黑光灯回收标记三化螟蛾试验
《昆虫知识 》 1982
摘要:1977年于东莞县东坑公社角社大队大片稻田在各代三化螟蛾盛发期,进行晶体管黑光灯回收标记三化螟蛾试验,探讨三化螟蛾趋光的规律和黑光灯对其的诱集效果。三化螟是当地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五代,第三代多发,但全年以第二代为害双季连作早稻造成白穗的损失最大。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标记蛾来源及处理 (1)黑光灯诱集标记 在试区中心设置20瓦直流晶体管黑光灯1—3台(灯盆不加水),于晚上诱集田间螟蛾进行标记,当达到所需蛾量时,随即关灯,使标记蛾自行飞去,翌晨检查回收结果。每标记一个晚上,作标记一次计;如连续标记,则每晚更换标记颜色。


柑桔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试验总结(1974—1981)
《中国柑桔 》 1982
摘要:果树的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争取早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和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了探索柑桔在红壤低丘陵荒坡地上高密栽植、先密后疏情况下的早结丰产潜力及其相应的


水稻原胚期幼胚培养长成植株
《科学通报 》 1982
摘要:水稻胚胎离体培养技术是Niles首先提出的,雨宫、明峰和鸟山(1956 a,b)也做了细致的研究。中岛和森岛(1958)、Bouharmont(1961)、Sapre、Iyer和Goliva等将胚培技术应用于育种上。前人都是把授粉后7天以上日龄(简称胚龄,下同)的胚胎或子房培养成苗。在国内还未见有水稻胚培养的报告。


温度对早籼“桂朝2号”开花结实影响的初步研究
《生态学杂志 》 1982
摘要:水稻开花结实的好坏对产量的影响极大,生产上常采取适当措施来增粒增重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而品种结实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制约,在温、光、湿适宜的条件下结实率就高,空壳率就低。过去对水稻花器及颖果活体连续进行非破坏性观察以弄清光、温对它影响的报告不多,本实验应用软X射线对上述方面进行了准确的数量描述,由于避免了取样误差从而提高了实验精确度。


广东省褐稻虱越冬调查小结
《昆虫知识 》 1982
摘要:广东地处祖国最南方,跨热带和亚热带。海南岛五指山以南四时如夏,水稻全年可正常生长。粤北各县,冬季霜、雪常见,水稻(包括再生稻)不能生存。因此,了解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 Stal在广东的冬季分布,对研究其在我国的越冬北界、预测与防治很有帮助。 (一) 从1974年冬开始,我们定点于广州石牌地区进行越冬调查,并在气候特异年份按不同纬度组织有关单位或派出科技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如1975年冬至1976年春为广东自1893年以来最寒冷之年,冷冻过后,我们即派出人员从海南岛南端的崖县起至粤北的东昌县逐点进


新的花生增产剂——阿得尼克
《花生科技 》 1982
摘要:在现代农业中,植物调节素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蔬菜、果树和大田作物的生ONlk)被应用于花生。据国内外对阿得尼克在花生生产上试验和应用结果,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据美国《农业大学科学》报导,在1978年进行的阿得尼克试验中,药剂处理的花生生长旺盛、健壮、叶色深绿,开花较早,荚果也较对照大,增产33%。 在印度,从1979年到1981年的3年中,施用阿得尼克都使花生产量大幅度增加。喷施0.1%阿得尼克的花生,单株结荚数比没有喷施的增加了7~10个,百仁重增加10~11.6克,出仁率增加5.5%,每公顷产量增加了377~1056公斤。花生喷施阿得尼克的效果比喷施其它植物刺激


广东省水稻推广品种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反应
《植物保护 》 1982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一个丰产而又抗病的品种,往往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在一个地区范围内,过份地扩大该品种的种植面积,以致造成品种单一化,对这个抗病品种能致病的生理小种,则会迅速繁殖、蔓延起来,导致这个品种的抗病性丧失,引起病害流行。如“窄叶青”品种的育成、推广后不久,丧失抗性,就是一例。


广东柑桔生态地理区划初步意见
《中国柑桔 》 1982
摘要:一、广东柑桔生产概况 广东省大部分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季长且雨热同期,除北部和西部山区外,年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海南岛大部分在22—24℃之间,最高气温25℃的日数多在200天左右,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达6000—9000℃,只有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冬季有短期霜冻;年平均雨量多在1400毫米以上,降雨集中在4—9月。广东的气温生态条件很适合柑桔、尤其是要求热量较高


花生根瘤菌高效菌种的选育及其施用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 1982
摘要:种植花生施用根瘤菌可以提高产量,改进品质.但这项技术,在目前我省还未认真推广,只停留在小面积示范上.因此,要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仍要做很多工作.从科研方面来说,目前应首先选育出适应性强、固氮效能高的优良菌种和有关应用生态条件及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以便充分发挥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一)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其固氮效能鉴定自1977年开始,我们从全省20多个县采集到97个地点的花生根瘤样本,经分离纯化共获得78株花生根瘤菌.其中慢生长型菌株


若干家蚕品种对六种主要蚕病的抗性鉴定
《蚕业科学 》 1982
摘要:抗病性首先是由品种的遗传性决定的。据研究证实,家蚕品种对各种蚕病的抵抗性是有差异的,不仅对NPV、CPV、FV和SFV等病毒病是这样,对白僵病、曲霉病、微粒子病等也如此。这种抗病差异性,说明家蚕不同品种中存在着各种抗病基因或感受基因,为家蚕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遗传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