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发现的齿叶矮缩病
《植物保护 》 1980
摘要:由褐稻虱传播的水稻齿叶矮缩病,英文称为“Ragged stunt”(前译裂叶矮缩)。1977年在菲律宾首次报道,近两、三年印度、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也先后发现该病的为害。一般多零星发生,严重田发病率达90%,致水稻失收。


广东桑树品种资源调查报导
《广东蚕丝通讯 》 1980
摘要:全国桑树品种资源和选育种科研工作座谈会指出:“我国是栽桑养蚕生产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桑树分布极为广泛,生态环境复杂,有着丰富多采的桑树品种资源,其中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对国内外桑树品种资源必须广泛搜集,妥善


论直生型花生的适宜收获期
《中国油料 》 1980
摘要: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但单产低。低产的主要原因,除因旱涝灾害,肥少,疏植缺苗,种植管理粗放和病虫害等外,部分地区过早收获,也是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十年代以来,我所和有关单位先后进行了收获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论述于


多菌灵治疗蓖麻蚕微粒子病的初步试验
《蚕业科学 》 1980
摘要:自从美国尤他州大学Hsiao(1973)发现苯来特药物对紫花苜蓿象鼻虫微粒子病有显著治疗效果之后,有关研究人员相继对各种昆虫微粒子病进行了试验。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Shinholster(1974)认为,苯来特对红黄粉虫微粒子病有抑制效果。美国华盛顿哈佛大学Armstrong(1976)指出,苯来特对蝇微粒子病同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Brooks等(1978)通过试验证明,苯来特对玉米穗夜蛾微粒子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所蚕病组(1978)及刘仕贤等(1979)在1978年共进行了十六批试验,反复证实多菌灵和苯来特等类似化合物对桑蚕微粒子病食下传染和经卵传染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通过广东省十三个蚕种场站共45批生产鉴定试验初步证明,多菌灵可在生产上有效地防治桑蚕微粒子病。


花生根瘤菌高效菌种选育研究
《中国油料 》 1980
摘要:生物固氮是当前国内外最活跃和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这一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也是早已为生产实践肯定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要求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无疑是:如何选育出高效能的优良菌种,以进一步提高根瘤菌菌种的固氮效能、结瘤能力和竞争抗逆能力等。为此,我们开展花生根瘤菌高效菌株的


芽枝枝孢霉对柑桔红蜘蛛的寄生性
《微生物学报 》 1980
摘要:我们在广东省博罗县国营杨村柑桔场,发现寄生于柑桔红蜘蛛的芽技枝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 Fres de Vries),自然感染率在博罗县为10.0—81.0%,在广州市郊为6.5—26.9%。致病力测定的结果表明:将茶麸水(1∶200)孢子悬液(含孢子数约为3.0×10~7孢子/毫升)喷于红蜘蛛身上,24小时开始死亡,3天后开始大量长出枝孢毒,死亡率3天为62.3%,5天为88.1%,7天为97.2%。红蜘蛛感病后,枝孢霉的分生孢子梗从红蜘蛛的足部、腹部、臀部或口器长出。本试验结果表明:芽枝枝孢霉有明显的侵染性和致病力,是柑桔红蜘蛛的一种寄生菌。


华南主要蚕病的发生规律及其对策
《广西蚕业通讯 》 1980
摘要:1、病源:卒倒病的病源菌为卒倒菌(Bacillus Sotto lSHlwAiA)、是一种大型杆状菌,这种病菌能形成孢子,在形成孢子时能产生一种毒素,蚕儿主要因此种细菌毒素而中毒死亡.此外,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aringicnsis BERLINER)也和卒倒菌同样能产生结晶起来,并已被在生产上用作微生物防治农作物害虫,因而蚕区发生的卒倒病一类危害,也有可能是苏芸金杆菌毒素制剂(如害虫粉等)所致.


“比久”及其在花生生产上的应用
《花生科技 》 1980
摘要:此久(B—9)即B995,又名Alar;Alar—85。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延缓剂)。化学名称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酸;分子式:C_8H_(12)N_2O_3。一九六二年美国橡胶公司首先发现,以后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广泛试验,发现其在苹果、葡萄、马铃薯、花生、蚕豆、大豆等有良好效果。日前,比久在美、日、英、苏等国已工业化投产和广泛应用。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于一九七三年开始研制成功,同年投入田间试验。后来引起全国很多单位注意,在苹果、橡胶及大田作物花生、马铃薯等生产中扩大了试验。现在,苹果、花生、马铃薯等生产已广泛使用。近年来,在磨菇生产上的试验,也发现比久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