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钾和叶面喷施赤霉素对春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钾和叶面喷施赤霉素对春小麦种子胚根性状、发根力、芽长、干物质转运与消耗等的影响,为研究栽培措施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31号小麦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施钾量(K)设K0(0 kg/hm2)、K180(180 kg/hm2)和K360(360 kg/hm2) 3个水平;裂区叶面喷施赤霉素量(G)设G1(0 g/hm2)、G2(8 g/hm2)、G3(16 g/hm2)、G4(24 g/hm2)和G5(32 g/hm2) 5个水平。【结果】施钾量对不同萌发时间的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发根力、芽长及籽粒干物质转运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施钾量增加,总根长、根系体积、发根力和芽长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根系平均直径则反之;籽粒干物质转运率随着施钾量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K180水平比K0和K360水平显著高26. 51%和38. 15%。叶面喷施赤霉素对不同萌发时间的根系表面积、发根力和芽长影响显著。增加赤霉素用量,根系表面积下降,而发根力和芽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于G3和G2水平下达到最大,比G0水平分别高25. 89%和6. 05%。随着萌发时间的推进,根系总根长呈线性增加趋势;根系表面积呈先增加,至第4 d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而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于第4 d时达到最大。籽粒干物质转运率(Y1)和消耗率(Y2)的变化符合二次方程,分别为:Y1=0. 579 7 X2+3. 682 X+0. 246 6,Y2=0. 021 5 X2+5. 082 3 X+4. 064 6。【结论】施钾和叶面喷施赤霉素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显著性影响,施钾量为180 kg/hm2、叶面喷施赤霉素为16 g/hm2时,有利于小麦萌发和幼苗壮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适应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的生态适应性,拓宽春油菜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分析参试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在该区自然资源、栽培条件下能够通过春化正常生长发育,且参试品种生育期均长于对照品种新油17号,收获期晚4~15 d,通过隶属函数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中油158、华油杂73、华油杂76、浙油50、中双11号综合排名位居前五,其他品种均优于对照品种新油17号,利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在新疆各个试点产量进行分析,中双11号、华油杂76、沣油737 F1、沪油17号均高于对照。参试品种中中油158主要农艺性状优良,但最终由于发生倒伏,后期产量降低,折合单产仅有201. 41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最后,而中双11号主要农艺性状相对中油158较弱,但在滴灌技术下,未发生根倒,折合单产高达225. 13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第一;华油杂76折合单产高达252. 71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第二。【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能够通过春化正常生长发育,完全成熟;成熟期许多品种发生根倒,产量降低,选择高抗倒伏品种在新疆春油菜区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拓宽新疆春油菜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对设施番茄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化肥减施对设施番茄生长、生理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番茄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4个处理:常规施肥(CK),化肥减施15%(OPT-15),化肥减施30%(OPT-30),化肥减施45%,分别测定番茄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15%能够促进植株的株高和茎粗的生长,提高番茄单果重和产量,增加果实的糖酸比,但降低了叶片厚度、果实中总糖和VC的含量。化肥减施30%促进了植株的茎粗生长、增强了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了叶片厚度,提高了番茄单果重和产量,增加了果实中总糖、VC含量和糖酸比,增产提质效果较好。化肥减施45%降低了植株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减小了叶片厚度,糖酸比降低,但增加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单果重和产量,果实中总糖和VC的含量也有所增加。【结论】化肥减施30%不仅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而且可以适当提高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三级营养传递Cry1Ac蛋白对普通草蛉酶活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Cry1Ac蛋白通过棉花、棉蚜的传递对普通草蛉酶活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Bt基因棉花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Bt棉、取食Bt棉的棉蚜和捕食棉蚜普通草蛉体内Bt杀虫蛋白含量;通过酶活力测定普通草蛉幼虫取食Bt棉花上棉蚜后其体内的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和氨肽酶的酶活性;室内生物测定普通草蛉取食Bt棉花上的棉蚜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Cry1Ac杀虫蛋白在棉叶中的表达量为788. 76 ng/g,远高于棉蚜体内的2. 35 ng/g,取食Bt棉花上棉蚜的普通草蛉3龄幼虫体内并未检测到Bt杀虫蛋白;通过三级营养传递的Cry1Ac蛋白对普通草蛉酶活力影响甚微。【结论】棉蚜取食Bt棉花后体内仅能累计微量Cry1Ac蛋白;普通草蛉取食Bt棉花上的棉蚜后,对其体内三种酶活性和生长发育均没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普通草蛉 Cry1Ac蛋白 酶活力 生长发育 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复水时间对化学封顶棉花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后不同复水时间对化封棉花的影响,减少浇水对化封效果的影响,保证棉花产量,为化封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化学封顶后不同的复水时间,调查与分析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结果】化学封顶后过早复水易使棉花株高增加,H1处理株高达78. 36cm,比最低处理高8. 81 cm,果枝数多0. 8台;蕾铃脱落率随复水时间早晚顺序增加,脱落率最高的H4处理为61. 33%;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受复水早晚影响不大,但复水时间越早的前期干物质积累快,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高;复水早晚对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H2处理的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 0 g、40. 75%和5 661. 97 kg/hm2。【结论】棉花化学封顶后最早浇水间隔不要小于3 d,最晚不宜超过7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哈密瓜AT2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抗霜霉病哈密瓜(Cucumis melo L.)品种MR-1中克隆到AT2基因,其整编码区为1 229 bp,编码401个氨基酸,同源比对结果为99%,将其编码的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蛋白序列与多种物种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甜瓜与黄瓜SGT蛋白同源性较高,遗传距离最近,推测在同属中该蛋白进化相对保守。在线分析表明SGT蛋白不含信号肽及跨膜区,即该蛋白为非跨膜蛋白。RT-PCR分析表明AT2基因随着植株生长时期不同表达量不同,开花期表达量最高,幼苗期至开花期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不同组织中,叶片表达量显著高于茎、根。构建了p CAMBIA2300-AT2植物表达载体,运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抗性筛选获得7株阳性转基因烟草;经q RT-PCR检测,AT2基因在不同株系转基因烟草T0代中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通过对转基因烟草进行抗病性鉴定,转基因烟草对靶斑病、赤星病的抗性高于野生型烟草。本研究表明,过表达AT2基因能够提高烟草对部分真菌性病害的抗性。
关键词: AT2基因 丝氨酸乙醛酸氨基转移酶 哈密瓜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棉花主要植株形态影响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机采棉农艺与机艺高度配套是解决机采棉品质下降和降低植棉成本问题的关键。为了比较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棉花主要植株形态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以新陆中54号和新陆中7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目前大田条件下3种常用的机采棉种植模式,分别在花铃期、吐絮期对9个主要植株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定,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植株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对其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7个植株形态特征指标影响显著。相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间始果节高度、始果节位和果枝长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发现一膜四行较一膜六行机采棉种植模式棉花生育进程提前4~6 d,霜前花率提高2%~4%,单株结铃多1~2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机采种植模式下株高与始果节高度、果枝台数、叶形指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730、0.560,茎粗与单株结铃数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5。因此,增加植株高度可使植株形态更符合机采要求,增加茎粗可使单株结铃数增加并且可减少倒伏,降低机采损失。植株过矮和过密已经无法适应机采棉种植要求,需打破传统的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思维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构建评价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为新疆机采棉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AHP方法,从棉花生产、采收、加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构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评价体系。利用2010和2016年数据,采用进步指数方法,评价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结果】(1)机采棉比较经济效益占比权重最大,市场化因素是构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的关键。(2)2010~2016年间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水平提升加快,进步程度达283%。(3)棉花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较为缓慢,进步程度仅为9.16%。【结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总体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但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均衡。应提高棉花生产基础水平、提升棉花加工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市场流通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荒漠绿洲区甜菜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新疆7个主要甜菜种植区域的97块甜菜田杂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甜菜田杂草共有36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蓼科和豆科在杂草种类中所占比例最高。稗草和灰藜为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优势杂草,区域性优势杂草为反枝苋,狗尾草、龙葵为常见杂草,其余为一般性杂草,有31种。从不同区域杂草群落结构来看,新源巩留的甜菜田杂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指数达3.40;群落多样性最高的为昌吉,Shannon-Wiener指数为2.29,Simpson指数最低(0.13);奎屯的杂草种类最少,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0.59)。群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甜菜田杂草群落可划分为4组,昭苏特克斯与新源巩留划分为一组,额敏和奇台为一组,昌吉的杂草群落单独划为一组,奎屯和霍城察县的杂草群落为一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技术敲除甜瓜eIF4E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甜瓜e IF4E基因的CRISPR-Cas9植物基因编辑系统的gRNA表达载体。为研究eIF4E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主栽甜瓜皇后为材料,在eIF4E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设计gRNA引物,以载体pP1C.4为模板,扩增获得sgRNA克隆框,使用EcoR I、XbaI双酶切pP1C.4载体,利用DNA重组酶构建重组载体p P1C.4-eIF4E。【结果】经菌落PCR检测和测序,gRNA已经成功连接到植物基因敲除载体pP1C.4。【结论】构建了植物基因敲除载体pP1C.4-e IF4E,pP1C.4-e IF4E能对eIF4E基因进行定向编辑。
关键词: 甜瓜 CRISPR/Cas9 eIF4E 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