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果园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新疆叶城县果园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为区域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疆叶城县果园782份土壤样本数据: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5个养分指标,通过SPSS运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计算各个样点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土壤养分综合得分,SPSS运行K-均值聚类过程将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分类,依据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得分分类结果查找样点对应的乡级分布。【结果】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划分极高、高、中、低四类得分区,样本数所占比率分别为2. 69%、20. 46%、41. 94%、34. 91%,中及低类得分区样本数比率达76. 85%;极高养分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高养分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吐古其乡、依提木孔乡和乌夏克巴什乡;中等养分含量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加依提勒克乡、依提木孔乡、江格勒斯粮种场和恰尔巴格乡;低养分主要分布在夏合甫乡、依提木孔乡、乌吉热克乡、加依提勒克乡。【结论】叶城县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土壤养分综合属于中低水平。第一主成分是全氮和有机质的综合反映;第二主成分反映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养分供给状况;第三主成分是有效磷含量的描述。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果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克拉玛干沙尘暴源区空气细菌群落多样性

微生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和周围沙尘暴源区空气样品,对不同样点沙尘暴发生前期、中期、后期空气细菌进行群落结构解析。阐明新疆沙尘暴源区空气细菌种属特征和群落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利用双末端测序方法,构建16S rRNA小片段文库进行测序。【结果】塔克拉玛干沙尘暴源区空气细菌主要分为4门37个属,Proteobacteria占67.6%、Bacteroidetes占17.6%、Actinobacteria占11.7%、Firmicutes占2.9%;在属水平上,新疆沙尘暴源区有8个不同优势属,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不同样点在不同时期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沙尘暴源区空气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小为:海拔>纬度>经度>湿度>气压>温度,且差异不显著。【结论】新疆沙尘暴源区空气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不同样点沙尘暴前期、中期、后期的空气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沙尘暴对5个源区固有细菌群落影响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沙尘暴源区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株型松散品种新陆中54号和株型紧凑品种新陆中75号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适宜机采的株行距配置进行试验,分别为高密度一膜六行(66+10) cm、高密度一膜六行(64+12) cm和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 cm。研究其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动态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新陆中54号与新陆中75号在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 cm种植模式下,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物量的积累进入快速增长期起始日、结束日及最大生长速率的时期均提前,其生长特征值与总氮积累量理论值均较大。确保棉株营养器官中氮素的净吸收和净转移量的增加,发挥棉株单株优势,使棉株生长具有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可有效增加棉株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达到较高皮棉产量(3 307. 8和3 150. 9 kg/hm2)。不同品种间,新陆中54号对新陆中75号而言单株结铃数高出9. 23%,最终皮棉产量高出4. 98%。【结论】在新疆南疆不同品种在机采棉株行距配置间,松散型品种新陆中54号在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 cm配置下,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累积特征值较协调,各器官分配比例较合理,使皮棉产量较高。

关键词: 机采棉 株行距配置 生物量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氮肥对机采棉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拾花劳动力紧缺以及拾花价格上涨,棉花机械采收已成为主要的棉花采收方式,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十分必要。[方法]以‘新陆中54号’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18和24万株·hm-22个种植密度,副区为0、170、320、470 kg·hm-24个施氮量。[结果]当种植密度为24万株·hm-2、施氮量320 kg·hm-2时,增产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3.64%和6.38 kg·kg-1,与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倒3叶宽、真叶数、果枝数、茎粗、主茎日增长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增加;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以上性状呈降低的趋势。增施氮肥及增加种植密度均会延长生育期。在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时,叶面积指数、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衣分、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24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增产率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结论]南疆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密度24万株·hm-2、施氮量320 kg·hm-2较为理想,增产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产量较高,农艺性状符合机采的标准。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生长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玉米抗旱鉴定准确性的水旱交替种植模式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法,为准确鉴定玉米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7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水旱交替种植模式法和常规水旱分区法的三重复的抗旱系数,利用三重复之间的相关系数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常规水旱分区鉴定的抗旱性,三重复间的相关系数为0.692~0.755(平均值0.724),而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的抗旱性,三重复间的相关系数为0.835~0.887(平均值0.861);水旱交替种植模式鉴定法重复间相关系数要高出常规水旱分区鉴定法18.9%。【结论】与常规的水旱分区鉴定法相比,水旱交替种植模式抗旱鉴定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且便于材料观察的特点,可用于玉米抗旱性大规模鉴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鉴定方法 水旱交替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红枣组织结构与质构及其相关性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3个主栽红枣品种:骏枣、灰枣和哈密大枣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品种的组织结构和质构特性(整果穿刺测试)进行测定和分析,并结合感官质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灰枣的角质厚度(6.34μm)、表皮厚度(36.41μm)、表皮细胞(118.21μm~2)、近表皮空腔(9 160.98μm~2)、近表皮细胞(892.71μm~2)、中部细胞(2 766.68μm~2)均比骏枣和哈密大枣小。角质厚度、表皮厚度、近表皮空腔、中部细胞等指标与骏枣和哈密大枣差异显著,表皮细胞在3个品种间差异性不显著。灰枣的表皮穿刺强度(1 700.30 g)、果皮韧性(729.95g獉s)、果肉坚实度(1 132.20g)、果肉纤维指数(17.05)和果肉起始强度(1 450.43g)均最大,而果皮破裂距离最小。除果皮韧性和果肉起始强度外,表皮穿刺强度、果皮破裂距离、果肉平均坚实度和果肉纤维指数之间相互呈现显著差异。3个品种红枣部分组织结构和质构指标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表皮穿刺强度与果皮破裂距离和果皮韧性、果肉平均坚实度与果肉起始强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结合感官质地评价3个品种红枣组织结构和质构特性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关键词: 红枣 组织结构 质地 穿刺测试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条件对向日葵列当寄生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感列当的向日葵品种‘龙食葵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接种列当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土壤条件对向日葵列当寄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质地对向日葵列当的寄生具有显著影响,培养50d时,沙壤土、壤土、粘土中列当的出土数分别为32.2、19.5和4.6个,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38.8、24.0和8.2个,说明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有利于列当瘤的形成与生长。(2)在沙壤土条件下,随着处理温度的上升,列当的出土数量和寄生数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培养温度为25℃和30℃时,向日葵列当有较高的寄生数量与生长速度,列当出土数和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30.4、31.6和39.8、39.4个。(3)在沙壤土条件下,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列当的出土数量和寄生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土壤湿度为60%和70%达到较高值,列当出土数和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32.6、30.9和39.9、40.9个,而在高湿条件下列当的寄生数量显著减少。(4)在沙壤土条件下,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列当的出土数量和寄生数量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均在土壤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列当出土数和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47.5和51.1个,即列当在偏碱性的土壤环境中有着较高的寄生数量。研究发现,当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土壤温度为25~30℃、土壤湿度为60%~70%、土壤pH为8时有利于向日葵列当的寄生与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中性或偏酸性的非沙壤土地种植向日葵,并注意调整播期和控制田间灌水量,以降低向日葵列当的危害。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土壤类型 温度 湿度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氧灌溉对棉花营养特征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陆早41号为材料,通过模拟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增氧对灌溉水溶解氧的影响,以及增氧灌溉对棉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棉花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增氧灌溉模拟试验设计4个充氧浓度(CK-0%、O_2-21%、O_2-30%、O_2-50%),连续测定主管道和滴灌带不同监测点位灌溉水溶解氧浓度;田间试验设计3种增氧灌溉方式,物理增氧PO、化学增氧CO和常规滴灌CK。结果表明,增氧灌溉能够明显提高灌溉系统内灌溉水的溶解氧浓度,并且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衰变增加,灌溉水溶解氧浓度增加至12~14 mg L~(-1)较为适宜;增氧灌溉显著促进棉花增产,PO、CO棉花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1.39%、11.42%;增氧灌溉能促进棉花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从而降低土壤中养分含量,棉田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有所降低,CO处理土壤速效氮、有机质含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降低27.23%、9.61%,PO处理速效钾含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较对照降低5.78%;增氧灌溉对棉田土壤细菌、真菌、微生物数量有促进作用,PO、CO处理细菌数分别较对照提高28.38%、21.05%,微生物总量分别提高27.86%、20.63%,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棉花根系对氧敏感,增氧灌溉能够进一步挖掘棉花生产潜能,不同增氧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棉花生长和促进棉花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

关键词: 增氧灌溉 溶解氧 棉花产量 土壤养分 微生物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早熟小麦新品种——新冬57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冬5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以81-8-2-1为母本、新冬2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多年定向选育,结合抗病、品质筛选、抗寒抗旱鉴定、优化性状组合选育出的高产、抗病、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遗传了其母本新冬20号早熟、抗病等优点。于2016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15年1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半矮秆免打顶突变体sd农艺和产量性状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免打顶对陆地棉半矮秆突变体sd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对培育棉花免打顶新品种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方法】以新陆早17号及其半矮秆突变体sd为材料,在未打顶化控处理下,比较分析未打顶对半矮秆突变体sd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未打顶化控处理下,突变体sd与其在打顶化控、打顶未化控和未打顶未化控处理下的株高差异显著,而始果枝高、始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平均长度等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未打顶化控条件下,突变体sd株型表现稳定,成熟期时平均株高65 cm,后期茎尖生长趋于停止,表现为免打顶效果,而且突变体sd的吐絮集中,敞开度适中,霜前花率高,株型紧凑,始果枝高18 cm以上,主茎节间长度在5~6 cm,平均结铃5.5个,多分布在中部果枝。突变体sd的这些株型特征符合机采棉形态要求,可作为棉花株型育种重要的种质,为培育株高稳定株型适宜的免打顶机采棉品种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储备。

关键词: 棉花 半矮秆 免打顶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