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获能培养液对猪精子体外获能效果的比较试验
《畜牧兽医科技 》 1992
摘要:本试验用精子穿透仓鼠卵的检测手段,研究苯甲酸钠咖啡因、钙离子载体A23187(Ⅰ?A23187)和肝素对猪精子体外获能的效果.结果0.05mg/ml的肝素与2mg/ml的咖啡因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猪鲜精精子对去透明带仓鼠卵子的穿透率.同时,用此获能培养液在附睾冻精的体外获能试验,亦得出比对照组高的精子穿透率.


晚造稻飞虱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肇庆市为代表,分析了广东省中部晚造稻飞虱种群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用逐步回归方法,在IBM-PC/XT 电子计算机上选择关键因子,将褐稻虱、白背飞虱、稻飞虱(两种飞虱总量)分别组建了5个多因子主害代(第七代)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程度,经x~2检验,其理论值和实测值的拟合概率为99.5%,用1990年实测数据检验,与实际相符。


广东甘薯品种资源杂交不亲和群的鉴定及分析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1981-1986年6年期间利用广东省丰富的甘薯品种资源及其有利于自然开花的气候条件,测定出313个品种的杂交不亲和群的群别,其中属B群品种资源的最多。按不同群别品种数目多少排列,其顺序是B群>A群>D群>C群>A_(1-2)群>美国红群>铁线籐群。同时测出7群外品种6个;半亲和群品种17个,分属B、U、美国红群,而其中有7个属多群性半亲和品种。对甘薯杂交育种亲本组配中确定群别因素和提高杂交结实率,以及对不亲和性的研究,提供大量基础资料。经研究分析指出:1.在广州利用天然开花条件开展测群工作,宜于10-11月下旬的上半旬;2.可以应用地方性的农家品种资源群别鉴定资料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推断甘薯的传播途径,为农业考古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杂交不亲和性鉴定可以作为整理甘薯品种资源的辅助手段。


实生桑幼苗诱导四倍体选择法的调查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实生桑幼苗,46天后菌株生长出现4个形态类型。(1)生长点分裂,出现顶端两枝同步生长;(2)叶片仍绉缩变形;(3)茎粗、节密或侧枝早发;(4)枝叶正形生长.过去一般仅着重从第二、第三类型中进行选择,作者增加了从第一、第四类型的选择,不仅可使诱导率提高1.33倍,同时选出具有高产、优质性状的材料比原选择法提高了1.84倍。


原蚕繁育应用防微灵治疗微粒子病的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报道了罗定、翁源两个蚕种场应用以多菌灵为主剂、辅以增强粘附与促进渗透的助剂组成的防微灵制剂喷施桑树叶片,让其内吸,按常规法采叶饲养原蚕治疗微粒子病的效果。罗定县蚕种场使用防微灵后,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从1990年秋和1991年春的10.47%和6.90%下降至1991年秋繁的2.26%,翁源县蚕种场亦获得了相似的治疗效果。


饲料添加剂预混一级与二级搅拌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比较
《中国饲料 》 1992
摘要:本试验研究比较了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级搅拌改为二级搅拌配制工艺后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的变化,即比较一次性5%预混与二次性先1%再5%预混的混合物均匀度变异系数。测定50公斤级和250公斤级搅拌机的最佳搅拌时间分别为4分钟和7分钟,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分别为:一级搅拌9.586%,二级搅拌5.567%,


超高产大穗型品种特青2号株型特点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特青2号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室用叶青伦与特矮杂交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大穗型品种,是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产量最高的品种之一。在广东省汕头市作早、晚稻种植,连续4造亩产800公斤以上,在云南省宾川县作单季中稻种植,创亩产1017.5公斤的高产纪录。被引种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小区


使用胶原蛋白粉制粒效果好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1992
摘要:我厂是时产2吨颗粒料的小型饲料厂,成套设备由广东省农机研究所设计,新兴农机厂制造,使用江苏溧阳机械厂生产的(2吨/小时)颗粒制造机和90千瓦电热蒸汽发生器,自1989年5月份正式投产以来,以生产鸡、鸭全价颗粒料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