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于生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拮抗细菌的筛选
《中国水稻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植株、根际土壤、秧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出能拮抗水稻纹枯病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的细菌菌株。大多数菌株在室内试验中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起抑制病害和对植株有保护作用,有的(1/49)具有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纹枯病的病斑相对长度与病害发生率密切相关(r~2=0.33,P=0.01),与抑菌圈大小(r~2=0.03)和离体叶片病斑大小(r~2=0.12)无相关,植株干重与病斑相对长度和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r~2=0和0.01)。
关键词: 拮抗细菌 芽胞杆菌属 生物防治 假单孢菌属 水稻纹枯病


根癌农杆菌Ti质粒携带抗菌肽基因导入烟草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柞蚕(Antheraea pernyi)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功能,对烟草、马铃薯及桑树青枯病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有明显的抑菌效应。将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122bp)与过渡


硝磷复肥在稻田上的肥效和水稻吸收磷关系的分析
《土壤肥料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统计分析1985—1990年在广东省进行的48次大田试验以及盆栽试验,证实了水稻对硝磷复肥(NCF)中氮素利用低于等养分量的常用肥(CUF,包括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但两者的肥效相当,亩产稻谷彼此相对相差不超过±1%。在一定条件下硝磷复肥可比常用肥增产7%—9%。并证实硝磷复肥中磷素的作用较氮素为大,施硝磷复肥稻株相对吸磷最(NCF/CUF)与相对肥效(NCF/CUF,谷产量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土壤有效P_2O_5(Olsen法)与相对肥效、相对吸磷量呈负相关关系,在Olsen P_2O_5<30mg/kg时,上述两相对值较OlsenP_2O_5>30mg/kg时的数值为高。从而提出在南方稻田施用硝磷复肥需着重发挥其磷素的作用。


广东木薯生产及加工利用情况浅析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广东木薯生产与加工的前景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阳光雨水充足,广阔的丘陵山坡地很适于发展木薯生产。木薯是旱地高产作物,淀粉含量高,质量好,用途广。我省种植木薯有近200年历史,但种植面积很不稳定,近几年来,由于木


辐照对乳酸果汁饮料的保鲜作用
《核农学通报 》 1992
摘要:利用~(60)Co γ射线,选择适当剂量,对乳酸果汁饮料进行辐照保鲜试验。在常温下,保存3—6个月,其色、香、味保持不变,感官品尝味美可口;如在低温下贮藏,味道更佳。本品经卫生部门检测,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标准。


芥兰营养生理的研究——Ⅲ.氮钾营养对芥兰菜薹形成过程体内生化物质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设N_1,K_1,N_1K_1,N_1K_2,N_2K_1,和N_2K_2六个处理,研究芥兰菜薹形成过程生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芥兰花芽分化前,茎中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不断积累,可溶性糖/蛋白质(SS/TP)比逐渐提高。当碳氮化合物积累至小高峰,SS/TP比达一定值时,花芽便分化。K_1处理的碳化合物含量最高,而氮化合物含量最低,SS/TP比高,花芽分化最迟,其他处理的花芽分化期差异不大。 在菜薹形成过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迅速增加,同时茎中糖和游离氨基酸逐步积累,但蛋白质含量下降,至现蕾前后叶片的叶绿素和茎中糖含量开始下降,茎中蛋白质含量则有所回升。K_1处理的可溶性糖积累最多,而蛋白质减少最明显,SS/TP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菜薹发育最差。 在花芽分化过程,茎端DNA含量变化不大,RNA含量在花芽分化前逐渐增加,达一小高峰后便花芽分化。菜薹形成期间,茎端DNA含量缓慢增加,而RNA含量迅速增加。各处理的变化趋势无大差异。


胚培养在水稻高营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植物学通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幼胚或子房培养成苗的关键是材料必须带内颖;其次,对接种的材料进行低温预处理可提高发芽成苗率;再次用 N_6与 B_5培养基的复合配方做基本培养基,并需要附加0.5ppm 的赤霉素(GA_3)和维生素 B_1、B_6、烟酸,以及较高浓度的蔗糖(5%左右)。近几年来,我们将大田未开花的稻穗剪下,放入实验室内的自动调温杀雄器里进行彻底的群体杀雄作为受体。然后用丙种射线(剂量为2—3万伦琴)辐射处理花粉,再与受体稻穗


木薯在畜牧生产中的利用
《饲料博览 》 1992
摘要:木薯学名 Manihot esculeuta Crantz.文献中多称 Cassava,还称 Manioc,Tapioca,Brazilianarrount,Yuca,Mandioca 等.原产于巴西,16世纪以后传到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分布于南北纬度30°以内的地带.1 木薯的生产概况木薯为草本灌木,是热带亚热带主要淀粉作物之一.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和广泛的适应性,抗干旱,耐贫瘠土壤,抗病力强,不与粮食争耕地.在沙土、年降雨量700~1000毫米、温度15℃以上的条件下生长尤好.据统计,世界木薯总栽培面积2.1亿亩,木薯块总产量1300亿公斤,在世界农作物总产量中居第9位,热带地区居第5位.世界年均亩产木薯块约550公斤(最高可达3000~4000公斤),副产品600公斤干木薯叶,据


CO_2激光对蚕豆诱变效应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CO_2激光器同功率密度、不同时间照射蚕豆萌动种子,观察其对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CO_2激光照射后蚕豆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CO_2激光不同时间照射蚕豆萌动种子,均能使根尖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且畸变类型相似。对当代幼苗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L_2、L_3植株高度、分枝数及结荚数等农艺性状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并具有遗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