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组成与分布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对河北大豆产区13个县(区)市28个采样点采集的273份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样进行了生物纯化,最终共获得67个分离物,经ELISA和RT-PCR检测确认其中56个为SMV分离物。利用全国统一的SMV鉴别体系将这些分离物归为9个株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河北地区SMV株系组成和分布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SC7和SC11仍为流行株系;SC8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未检测到SC12、SC13和SC15;发现SC1、SC3和SC18共3个新株系。今后应对SC3株系的发展动态予以密切关注。


发酵条件对梨醋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梨酒、梨醋中有机酸,研究了发酵条件对其有机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可代谢梨汁中有机酸。与梨汁相比,梨酒中的草酸、奎宁酸含量下降,乳酸、琥珀酸含量上升。梨酒中乙酸、琥珀酸随着酒精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苹果酸、乳酸、奎宁酸则随着酒精发酵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醋酸菌具有代谢各种有机酸的功能,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均消耗柠檬酸,而产生和积累酒石酸。梨醋中酒石酸、奎宁酸、莽草酸、琥珀酸和乳酸随着醋酸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苹果酸和草酸几乎不受发酵温度的影响。发酵方式影响醋酸菌对有机酸的代谢。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科农9204小麦高产氮高效机制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了高产氮高效小麦品种科农9204和对照京411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器官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孕穗期根中,2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2 955个,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高于京411的基因为1 201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低于京411的基因为1 754个。孕穗期旗叶中,2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2 738个,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高于京411的基因为1 323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低于京411的基因为1 415个。花后10 d旗叶中,2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2 294个,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高于京411的基因为839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低于京411的基因为1 455个。在孕穗期根、孕穗期旗叶和花后10 d旗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均高于京411的基因为220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均低于京411的基因为303个。为验证基因芯片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选择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所有基因结果均与芯片检测结果吻合。根据基因功能注释,孕穗期根、孕穗期旗叶、花后10 d旗叶科农9204和京411品种间差异表达的基因GO分类(按照生物过程分类)中,差异最显著的GO分类均为细胞含氮化合物代谢途径,从基因组水平揭示科农9204和京411细胞含氮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差异很可能是导致2个品种间产量和氮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


国审小麦品种‘衡观35’中重要农艺性状控制基因的检测和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认识‘衡观35’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通过基因功能标记或与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检测,结合植株的田间表现,分析了国审小麦品种‘衡观35’含有的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衡观35’含有1BL/1RS易位染色体,这与其丰产性和较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是一致的。‘衡观35’含2个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和1个显性春化基因(Vrn-D1),表明其主要为冬性品种,抗寒性好,同时又具有春天早发和生长快的特点。‘衡观35’含有对光周期不敏感的Ppd-D1a基因,这与其具有早熟和可在多个生态区广泛种植的特性是一致的。‘衡观35’含Rht1、Rht2、Rht4和Rht8四个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这可能其株高较低的重要遗传基础。‘衡观35’含有Pm4和Pm16基因的分子标记,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白粉病抗性。‘衡观35’含有YrTp2基因的分子标记,在田间上表现出较好的条锈病抗性。以上信息为深入认识‘衡观35’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对在未来小麦遗传改良中高效利用该品种的重要基因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衡观35’ 功能(或连锁)标记 抗旱 高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植物源杀虫剂对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
《科技导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和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Nawa))是常见的葡萄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果实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防治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植物源杀虫剂,本实验探究了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杀虫剂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等植物源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在成都实验点,6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5%藜芦碱的防效稳定,防效在60%以上。在石家庄实验点,复合烟碱杀虫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达70%以上。在银川实验点,0.5%藜芦碱对斑叶蝉一代成虫和二代若虫的防治效果都最好。在南疆实验点,5%天然除虫菊素对第一代葡萄斑叶蝉成虫防效最好,达100%。0.5%藜芦碱、复合烟碱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5%天然除虫菊素可作为防治葡萄斑叶蝉的有效药剂,在葡萄无公害生产上推广使用。


施用沼渣对白菜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规模化养猪场猪粪为原料发酵的沼渣作为供试材料,研究施用沼渣对白菜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传统沼渣用量条件下白菜生物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低于传统施用猪粪处理;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在施用化肥基础上施用不同用量沼渣能显著增加白菜镉、铜、锌及降低铬、砷的含量水平,且重金属镉、铜、锌含量随沼渣用量增加呈直线上升关系,当季施用沼渣不会对白菜造成重金属污染风险,但不排除长期施用沼渣因土壤重金属积累而对白菜重金属造成潜在污染风险;从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来看,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施用不同用量沼渣能增加土壤全铬、全铜、全锌的含量水平,其含量水平随沼渣用量呈直线上升趋势,长期大量施用沼渣对土壤重金属存在污染风险。在同等用量条件下,沼渣作有机肥其安全风险性大于猪粪作有机肥。


应用RZWQM模型模拟华北玉米土壤剖面水氮迁移及淋溶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北石家庄大河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RZWQM模型对玉米季土壤剖面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硝态氮淋溶和氨挥发特征以及作物产量进行模拟,提出控制硝态氮淋溶的玉米施肥方案。设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施氮量分别为575、400、215、0 kg·hm-24个处理,应用轮作周期施氮量为575 kg·hm-2处理玉米季土壤剖面含水量、硝态氮和产量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应用其他3个施肥处理进行模型参数的验证。结果表明:率定与验证过程中土壤剖面含水量均方根误差方差分别为0.003 6、0.010 6 cm3·cm-3,4个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RMSE分别为6.56、7.30、3.64、1.53mg·kg-1。在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了RZWQM模型对轮作制度下玉米季土壤硝态氮淋溶和氮挥发的预测,虽然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存在偏差,但在总体上RZWQM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华北石家庄地区土壤剖面水氮的迁移转化,并且可为日后进一步准确预测和估算更大地区的土壤硝态氮淋溶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方法。
基于SSR 标记的中美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CSCD
摘要:【目的】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传统的育种方式对其产量及品质的改良幅度多年来徘徊不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对于品种的改良,一方面依赖于所掌握资源的数量,另一方面则是对其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了解程度。本试验基于SSR 分子标记,研究现有中美两国的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变异,分析两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为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紫花苜蓿重要产量与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优异标记、等位位点提供基础,为分子育种提供信息,加快育种进程。【方法】利用覆盖紫花苜蓿全基因组的40对SSR 分子标记(每条染色体上选取3-9对SSR 标记),采用基于测序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对中美16个紫花苜蓿主栽品种的100个基因型个体(中国每个品种8个基因型个体,美国每个品种4个基因型个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 软件分析紫花苜蓿的群体结构。设定群体数K 的估计值范围为1-6,将 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开始时的不作数迭代(length of burn-in period)设为10000次,将不作数迭代后的MCMC 设为100000次,每个K 值重复数为10次。采用了两种方法来确定最优的群体数K 的值,结果由Structure Harvester 和Distruct 软件来展示。对Structure 群体结构结果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验证。根据群体结构结果,对全体材料及不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0对覆盖紫花苜蓿全基因组的SSR 分子标记共检测到44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范围为3-27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1.2个;基因多样性的变异范围为0.542-0.908,平均值为0.742;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为0.493-0.901,平均值为0.707。这些参数显示了中美紫花苜蓿所包含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含量较高。其中,mtic238、mtic188、bf111、 afctt1、bf641851、maa660456、aw361等位点上表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这些位点可以较好地反映中美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适用于中美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就不同染色体而言,第二条和第八条染色体上分布的SSR 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第一条相对较低。基于混合模型的方法对紫花苜蓿全体基因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确定最优的群体数K 值为2,中美两国16个紫花苜蓿品种共100个基因型个体基本按照来源分为两个亚群体,群体间有少量混杂的情况发生。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中国紫花苜蓿品种多样性略高于美国,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中美两国紫花苜蓿材料蕴含了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显示了较高水平的基因多样性。中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紫花苜蓿种质多样性水平略高于美国。群体结构不严格按照来源国家的划分而区分,这一现象与紫花苜蓿异花授粉与广泛的基因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我国燕麦产业“一链三环九点”的发展战略解读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我国燕麦产业"一链三环九点"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解读,提出了我国燕麦育种的三个点,即育种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创新性研究目标,资源创新与利用的途径,三种用途(传统食用、广泛食用、饲用)、三个特性(抗旱性、抗病性、高产性)、三个熟期(早熟、中熟、晚熟)的新品种选育方向与途径。提出了我国燕麦栽培的三个点,即旱地抗逆丰产栽培技术与水地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有机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业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基地建设、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提出了加工发展的三个点,即初加工、深加工和传统食品开发的途径。构建出我国燕麦产业"一链三环九点"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体。


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温度系数初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初步明确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系数,以期为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田间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分别采用了食料浸渍法、点滴法、食料混毒法以及熏蒸法测定了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氟铃脲和敌敌畏对绿盲蝽3龄若虫毒力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在15~35℃范围内,点滴法测定辛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对试虫毒力的温度系数分别达+7.34倍和-5.33倍,而在食料浸渍法中分别为+1.14倍和-51.35倍。食料混毒法测定吡虫啉和氟铃脲对试虫毒力的温度系数分别为+8.75倍和+46.91倍,而食料浸渍法中分别为+22.45倍和+26.42倍。熏蒸法测定敌敌畏对试虫毒力温度系数为+3.89倍,食料浸渍法为+1.30倍。作用方式对绿盲蝽防治药剂毒力温度系数存在明显影响,田间应根据温度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杀虫剂品种及其相应的施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