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甘薯近缘种Ipomoea trifida (Kunth) G.Don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及PCR筛选体系建立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对甘薯近缘种I.trifida的基因组文库进行了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法测定I.trifida(2x,编号DLP4597)基因组大小为531.699 Mb。以叶片为材料采用包埋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物理剪切进行基因组DNA片段化并进行末端平滑化和磷酸化处理,脉冲场电泳回收33~48 kb的DNA片段,然后连接到Fosmid载体pCC1FOS(Epicentre)上,包装转化大肠杆菌EPI300,构建了I.trifida的基因组Fosmid文库,该文库包含101 952个单克隆,保存于1 062个96孔培养板中,平均插入片段35 kb,覆盖基因组约6.7倍,理论上任意片段筛出率达到99.88%。以20个96孔板为一组构建三维PCR筛选体系,共分为53个组(第53组包含22个96孔板),每组包含1个超级池,20个板池,12个列池,8个行池,理论上最多通过93个PCR反应即可筛选到1个阳性单克隆。随机选择来自I.trifida的10个基因进行文库克隆筛选,平均阳性克隆数为8.2个,最少阳性克隆数为3个,最多为16个。

关键词: 甘薯近缘野生种 基因组 Fosmid文库 文库筛选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连续免耕对玉米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倒置"W"取样法调查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用生测法测杂草鲜重,玉米成熟后测产。结果表明:免耕覆盖麦秸和免耕玉米田的杂草种类由12种增加到13种,旋耕玉米田杂草种群构成没有变化,有11种杂草。免耕覆盖麦秸1~5年,其玉米田杂草数量比旋耕田少,6~7年,二者杂草数量差异不大;免耕1~4年,免耕玉米田的杂草数量与旋耕田相比互有消长,从第5年开始免耕田杂草数量一直比旋耕田多;免耕覆盖麦秸的玉米田牛筋草所占比率明显降低,而马唐所占比率呈增加趋势。连续免耕3年后,免耕覆盖和免耕田玉米产量均下降,前者的降低幅度低于后者。免耕覆盖麦秸能减少玉米田杂草发生数量,而随免耕年限的延长抑制效果下降;免耕年限越长玉米田杂草发生越严重。

关键词: 免耕 旋耕 玉米 杂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双尾法定位大豆水溶性蛋白QTL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水溶性蛋白是大豆籽粒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是评价大豆品质及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以高水溶性蛋白含量(38.70±1.32)%的冀豆12和正常水溶性蛋白含量(32.40±1.08)%的黑豆(ZDD03651)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88个家系的F8、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双尾法在3个不同选择压力下对籽粒水溶性蛋白含量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2年中重组自交家系群体表型均呈现正态性超双亲分离,在30%,20%,10%这3个不同选择压力下共检测到大豆籽粒水溶性蛋白含量相关的QTL 23个,分布在A1、A2、C2、D1b、D2、E、F、H、I、K、L、M和O等13个连锁群中,其中13个QTL增效基因来自冀豆12。2年中在10%的选择压力下同时检测到2个QTL,分别为qSPC-6-1和qSPC-8-1。其中qSPC-6-1的连锁标记为Sat_062,2年中贡献率分别为9.78%和9.66%,增效基因来自冀豆12;qSPC-8-1的连锁标记为Satt177,2年中贡献率分别为9.78%和7.98%,增效基因来自于黑豆。该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分子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 水溶性蛋白 双尾法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突变体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是在我国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主要杂粮作物之一,伴随谷子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研究谷子的功能基因将成为谷子研究的热点。谷子属C4植物,并且与水稻的基因组共线性高等特性亦会增加对谷子的研究热情。构建谷子功能基因组饱和的突变体库,既能为谷子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材料,亦能为谷子功能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的解析打下基础。通过化学因素和辐射因素诱发构建突变体库的方法是获得谷子突变体库主要的有效手段。通过阐述构建谷子突变体库的目的和意义,综述了诱变技术在创造谷子突变体和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谷子 突变体 突变体库 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地免耕条件下覆盖方式对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滨海重度盐碱地覆盖方式对免耕条件下棉田耕层土壤的水盐运移特征及其对棉花苗期光合特性及生长影响效应,本试验设置地膜覆盖(M)、秸秆覆盖(JG)以及地膜和秸秆复合覆盖(M+JG)3个处理,以裸地(LD)为对照,测定了棉花苗期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并对苗期0~40cm土壤含盐量和含水率以及0~20cm土壤温度进行分层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表覆盖方式下均表现为,0~40cm土层含盐量下降,含水量增加;LAI和SPAD明显增加;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得到明显改善;根、茎、叶和植株总干物质明显增加。其中地膜与秸秆复合覆盖方式最为显著,该处理下土壤各层次含盐量降低47.7%~53.1%,含水率增大29.6%~49.6%,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05.7%和23.6%;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增加35.9%~233.1%,Fv/Fm、Fv/Fo、ΦPSII、ETR、qP等参数提高22.6%~55.9%;叶片NPQ降低14.8%。根、茎、叶等器官及总干物质重提高65.7~130.2%。由此可见,免耕条件下地膜与秸秆复合覆盖方式显著影响滨海盐碱地下0~40cm土层土壤水盐运移,从而提高棉苗光合特性,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棉花 滨海盐碱地 光合特性 覆盖方式 保护性耕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夏玉米田杂草群落数量分析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的倒"W"9点取样法对河北省夏玉米田的杂草群落进行调查,比较了杂草的相对优势度和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杂草群落进行相似性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杂草间相关性和分化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田的优势杂草主要是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杂草群落可分为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铁苋菜+打碗花和马唐+狗尾草+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两类,分别属于冀中南山前平原和黑龙港地区两个地理区域。对杂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黑龙港地区杂草群落中优势杂草的相对优势度高于冀中南山前平原,杂草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物种分布的均匀度低于冀中南山前平原。主成分分析表明,冀中南山前平原的各杂草种在群落中的分布比较均匀,黑龙港地区的各草种在群落中的分布则比较集中,且优势杂草间的相关性较高。

关键词: 夏玉米 杂草群落 物种多样性 系统聚类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对华北春玉米磷钾吸收、分配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华北覆膜春玉米磷钾吸收分配规律,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计垄作覆膜、垄作裸地、平作覆膜和平作裸地(对照)4个处理,对春玉米各生育时段的磷钾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春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呈现单峰累积特征;大口-抽雄期苞叶与穗轴表现对磷素的掠取式累积现象;完熟期全株磷素累积呈现回升性增长趋势和以茎秆为中心的富集特征。钾素运动呈现生长前期高额累积,完熟期钾素流失特征,钾素转移率为6.64%~17.87%,叶片、苞叶与穗轴是向籽粒转运的主体。垄作覆膜处理全株磷素、钾素向籽粒的转运率最高。自播种到成苗期覆膜保水效应显著,水分利用效率(WUE)较裸地提高81.61%~136.43%。成苗到拔节正值区域稳定干旱期,水分胁迫使WUE较对照降低16.96%~21.64%,产生奢侈耗水。春玉米小喇叭口期后进入雨季各处理土体先后复水,终使收获期土体水分持平播期,贮水丰富。全生育期垄作覆膜经济产量较对照提高9.47%,WUE提高8.12%。

关键词: 春玉米 覆膜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岛棉ERF基因克隆及乙烯诱导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同源克隆从海岛棉中克隆了1个新的乙烯应答因子(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s ERF)为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海岛棉叶片总RNA,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基因全长,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q-PCR分析基因在乙烯诱导下的表达情况。结果:cDNA全长序列为926bp(GenBank登录号为:KF555288),开放阅读框为624bp,编码208个氨基酸,命名为GbERFa。乙烯诱导在6h表达量最高。结论:该基因参与乙烯信号代谢途径,在棉花防卫反应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ERF转录因子 海岛棉 信号转导 real-time PCR 乙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我国谷子种植面积、产区布局、种植品种、消费类型、加工企业、市场动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最后从强化农机农艺、农牧结合技术配套与集成,提高谷子现代化生产水平;设立谷子科研专项,提高谷子研发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对谷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谷子产业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我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谷子 产业现状 发展趋势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穴盘育苗株型化学调控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采用基质表面喷施(即1次)、基质表面喷施+子叶展平时刚露心时叶面喷施(2次)及浸种3种处理方式,研究缩节胺、矮壮素、多效唑、乙烯利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夏季黄瓜幼苗生物学性状、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PC400mg/kg(2次)、PP33320 mg/kg(1次)、CCC 400 mg/kg(2次)、浸种CEPA5000 mg/kg 4种处理组合下胚轴相对对照明显缩短,有效控制了夏季黄瓜秧苗徒长。壮苗指数增加,根系活力提高,增加了干物质向根系的分配率,提高了秧苗质量。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病相关酶PPO、POD、CAT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增加,增强了黄瓜的抗逆(病)性。

关键词: 黄瓜 植物生长调节剂 穴盘苗 调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