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枸杞不同种质材料枝条硬度评价的初步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枸杞修剪和育种工作的需要,本文采用枝条不同部位挂重的方法对26份枸杞种质材料枝条的硬度进行调查和分类。本文依据归类结果制订枸杞枝条硬度的量化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调查的枸杞种质材料可以分为软条型、半软条型和硬条型。本研究采用的枝条硬度测定方法新颖、科学,将为枸杞和其他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枸杞 种质资源 枝条硬度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宁单11号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和小麦套种模式下,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3次重复。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与产量、空秆率、穗粒数、千粒重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宁单11号小区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宁单11号随着套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不断增高,抗倒能力下降,秃尖长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结论]在套种模式下,宁单11号在栽培密度在52 500~60 000株/hm2,可取得最高的产量。

关键词: 玉米 宁单11号 套种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纸坊沟小流域为例,对小流域内退耕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讲,老荒坡和狼牙刺群落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是刺槐、沙棘等人工林地,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和农耕玉米地抗侵蚀能力最弱;(2)从土壤团聚度、分散率和分散系数指标看,刺槐和黄刺梅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农耕地和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差,人工林地和其它退耕还草地抗蚀性能居中;(3)从土壤生物结皮盖度讲,抗蚀性能为以茭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铁杆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4)从土壤侵蚀量来看,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综合分析得出抗蚀性能为:老荒坡,狼牙刺>刺槐,黄刺玫,沙棘>柠条>白羊草,茭蒿>铁杆蒿>猪毛蒿,农耕地。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抗蚀性较农耕地不断提高,而与当地老荒坡群落的抗蚀性越来越接近。狼牙刺群落、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好,猪毛蒿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老荒坡各群落抗蚀性能较强,农耕地抗蚀能力有待提高。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抗蚀性 水土保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热胁迫互作对春小麦不同基因型产量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灌区自育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限水和后期人工升温研究了旱、热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6.7 g和2.7 g,比正常环境下平均降低3.8%和4.9%。旱胁迫+热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3.7 g和2.2 g,比旱胁迫下的千粒重、穗粒重分别降低6.5%和18.9%。耐热材料的千粒重感热指数(S)平均为0.26,比热敏感材料低1.17。不同胁迫对小麦千粒重降低幅度的大小顺序是:旱、热胁迫互作>旱胁迫>热胁迫。

关键词: 春小麦 旱胁迫 热胁迫 感热指数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方法]以"宁杞3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6-BA浓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当6-BA浓度为0.2 mg/L、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6.5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日光灯,光照强度2000 lx)时,枸杞组培苗繁殖系数最高,玻璃化率较低。[结论]综合调控枸杞组织培养条件,可以减少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枸杞 组织培养 玻璃化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碳同位素分馏与矿质元素K、Ca和Mg含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碳同位素分馏(Δ13C)是小麦蒸腾效率和产量较好的间接选择指标,但是由于Δ13C的测定分析成本较高,寻找与之密切相关的替代指标十分必要,灰分含量(ma)是一个公认的Δ替代指标。为了验证春小麦营养器官中灰分及其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与Δ13C的关系,进行了3个水分处理的盆栽试验,即45%±5%,55%±5%和75%±5%田间持水量(FC)。结果发现:测定的指标在不同的水分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不同来源的基因型间碳同位素分馏有较大的差异,水地育成的品种或高代材料具有较高的Δ13C值,而旱地育成的品种或当地古老品种则表现出了较低的Δ13C值。在重度水分胁迫处理(T1)条件下,拔节期小麦地上整株、倒二叶以及扬花期旗叶中的灰分含量与旗叶Δ13C呈显著正相关(r=0.790,P<0.01;r=0.788,P<0.01;r=0.656,P<0.05)。在中度水分胁迫处理(T2)下,扬花期旗叶中的钾(K)含量与Δ13C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1);在中度水分胁迫处理(T2)和正常灌水处理(T3)下,扬花期旗叶中镁(Mg)的含量与Δ13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r=0.826,P<0.01);在正常灌水处理(T3)下,扬花期旗叶中钙(Ca)的含量与Δ13C呈显著正相关(r=0.708,P<0.05)。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或地上整株中的灰分含量是Δ较好的替代指标,而旗叶中K、Mg和Ca的含量在中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能够较好地预测Δ值。

关键词: 碳同位素分馏 春小麦 蒸腾效率 矿物质含量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粳型不育系及恢复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杂交粳稻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的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性状的显性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互作狭义遗传率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性状的互作广义遗传率也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关键词: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杂交粳稻 农艺性状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空间变异

生态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了同一地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不同地点不同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银川平原的灌淤土样品,在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用奈氏比色法、苯磷酸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了宁夏引黄灌区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状况,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三种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12年果园磷酸酶活性最高,常年旱田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而盐化旱田及常年淹水的稻田,三种酶活性都很低。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之间显著正相关,全磷与三种酶活性都极显著相关,三种酶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大小可以敏感地表征宁夏引黄灌区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高低。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河东沙地农牧交错区不同放牧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宁夏河东沙地农牧交错区不同放牧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以6区轮牧的较高,自由放牧和封育地的土壤含水量较低,且不同放牧方式和封育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季节降雨量的变化呈一致性;封育、6区轮牧、4区轮牧和2区轮牧地土壤容重方别比自由放牧地的土壤容重下降了6%,7.77%,1.96%,1.43%;封育、6区轮牧、4区轮牧和2区轮牧地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自由放牧的增加了7.38%,4.67%,3.79%,4.7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变化以自由放牧较高,不同放牧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钾以6区轮牧地较高,自由放牧地较低。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不同放牧方式 土壤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个春小麦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其旗叶和籽粒的碳同位素分辨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宁夏的两种生态条件下(有限灌溉地区和雨养地区)连续3 a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表明,WUE、ΔLa、ΔGm存在年际间、试验地点间、基因型间的差异,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ΔLa与ΔGm相关性较好,但WUE与ΔLa、ΔGm的关系存在年际间的变化,高WUE品种的筛选应该将碳同位素分辨率与其它生理生化或农艺指标相结合。

关键词: 碳同位素分辨率 水分利用效率 春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