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双碳"背景下无纸化报销发展探析

会计之友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践带来了多个行业经营业态的巨大变革,电子票据的推行与无纸化报销的普及即是财务领域践行"双碳"政策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双碳"政策实施背景,探讨了无纸化报销的内涵和实现基础,并以某项目的智能报销平台为例梳理了无纸化报销的业务流程,同时结合当前各单位无纸化报销的实践深入剖析了无纸化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无纸化报销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进一步推动票据电子化进程、构建无纸化报销的良性制度环境、加速财务信息化建设、深度"业财融合"以及全面做好无纸化报销的内部保障.文章围绕"双碳"背景下无纸化报销展开分析,以期能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各单位更好地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无纸化报销 无纸化 电子发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笋壳鱼源柱状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2022年5月广东省珠海市某养殖场笋壳鱼烂鳃病的病原,为防控笋壳鱼相关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笋壳鱼的腐烂鳃丝、肾脏和体表病灶等部位分离细菌,并纯化优势菌落,通过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构建该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患病笋壳鱼的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Om2202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斑马鱼人工感染试验。测定中草药和消毒剂对分离菌株Om2202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分析菌株Om2202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从患病鱼鳃部和肾脏分离到的优势菌落呈细长的弯曲或直杆状,菌体表面未见鞭毛和菌毛,有荚膜,有胞外分泌物;通过特异性PCR检测和16S r R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合菌落形态分析结果,确定分离菌株Om2202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Om2202携带gldD、hly、cslA、ompA和chiA等11种毒力相关基因。斑马鱼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Om2202对斑马鱼具有较强致病性,其LC50为7.50×10~6CFU/mL。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Om2202菌株对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苯扎溴铵等药物敏感,对连翘精油、二氧化氯、蛋氨酸碘和过氧化钙等药物不敏感。【结论】引起笋壳鱼烂鳃的主要致病菌为柱状黄杆菌,属于广泛流行的基因Ⅱ型菌株,且携带大量的毒力相关基因,对斑马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用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苯扎溴铵等药物进行防控。

关键词: 笋壳鱼 柱状黄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物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长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湖泊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性演替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于2020年4月(春)、8月(夏)、10月(秋)及2021年1月(冬)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同时运用黑白瓶测氧法及VGPM模型估算法分别估算了其浮游植物生产力水平,并探究驱动初级生产力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4个季节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4种,其中绿藻门(95种,49%)和硅藻门(40种,21%)居绝对优势地位;黑白瓶法测得浮游植物水柱总生产力(Pt)季节变化为:夏季((1841.24±345.93)mg C/(m2·d))>秋季((1324.14±208.34)mg C/(m2·d))>春季((847.50±247.72)mg C/(m2·d))>冬季((711.43±133.52)mg C/(m2·d)),其中 M2 站位在夏季采样时(2424.66 mg C/(mi2·d))水柱总生产力最高;在垂直空间上,浮游植物总生产力(GPP)及净生产力(NPP)随水深增加而逐渐变小.基于VGPM 法估算的初级生产力(PPeu)季节性分布为夏季((3713.18±900.30)mg C/(m2·d))>秋季((2643.62±1062.48)mg C/(m2·d))>春季((2477.13±669.75)mg C/(m2·d))>冬季((708.07±390.40)mg C/(m2·d)),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海子湖区>马洪台湖区>圆心湖区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长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P1和PPeu)相关系数为88.2%,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它们与浮游植物密度以及叶绿素a(Chl.a)浓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Peu主要受Chl.a、水温、pH、总悬浮物和硝态氮的影响,而Pt则可以通过电导率、水温和溶解氧来进行预测.该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渔业生产潜力评估奠定基础.

关键词: 长湖 浮游植物生产力 叶绿素a 黑白瓶法 VGPM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远海设施养殖装备技术进展与展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推进中国深远海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水养殖空间拓展和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阐述中国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列举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主要深远海养殖模式的技术进展以及典型设施.对应深远海养殖生产体系构建的技术要求,分析阐明国内外在品种培育、苗种生产、养殖设施、生产管理装备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进一步围绕中国深远海养殖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剖析阐明目前主要存在良种缺乏、学科融合不足、设施设备技术成熟度不够、设计建造缺少规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深远海养殖要实现安全、养多、养好以及走深走远,未来在品种、设施、设备、产业链等方面需要突破的技术关键点,旨在为加快推进中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深远海养殖 品种 养殖装备 产业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露胁迫对鼠尾藻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上,在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低潮露空下的干露胁迫是影响鼠尾藻生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集野生鼠尾藻为实验材料,在培养箱中分别失水干露0、1、3、6 h,并在海水中恢复培养,测定不同胁迫时间下藻体的失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化参数。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的鼠尾藻干露胁迫不同时间后的失水率显著不同,胁迫时间越短,藻体越大,失水率越低,大藻体鼠尾藻的保水能力高于小藻体;干露胁迫使鼠尾藻的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同株鼠尾藻不同部位对干露胁迫的耐受程度显著不同,梢部耐受能力较差,基部耐受能力较强,小藻体和大藻体的梢部伤害较大,不能恢复,鼠尾藻基部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干露胁迫时,鼠尾藻以非调节性能量耗散机制为主;干露胁迫时,藻体梢部通过抗氧化酶类[(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非抗氧化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共同作用来应对胁迫,藻体基部主要是通过上调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含量抵抗胁迫。高中潮带的鼠尾藻较易处于高温、强光和干露失水叠加的胁迫状态,同时,又因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藻体各部分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鼠尾藻干露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状态,对研究鼠尾藻抵抗环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鼠尾藻 干露胁迫 失水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玛原甲藻产毒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P.lima)是全球广泛分布的有害赤潮藻类,也是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 Toxins,DSTs)的主要产生藻之一,其产生的DSTs给海洋环境、渔业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不同P.lima藻株的产毒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多种环境因子如营养盐、盐度、光照等因素均会对P.lima的产毒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不同区域贝类中DSTs的风险。本文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P.lima的产毒差异,并重点解析了环境因子对其产毒能力的影响,对于全球范围内P. lima产毒能力差异及影响因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认知,对未来开展P. lima海洋生态学及食品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利玛原甲藻 腹泻性贝毒 产毒机制 营养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51.6%,数量占比为47.91%;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种类数占比为25%,数量占比为34.56%.优势种10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优势度最高,为0.071;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最低,为0.014.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结果显示,鱼卵和仔稚鱼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成功率(95.60%)明显高于COⅠ基因(43.22%).遗传距离和ABGD分析显示,COⅠ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5(平均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061~0.376(平均0.253),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ABGD划分结果与数据库比对结果一致;12S rRNA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1(平均0.007),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0.487(平均0.283),龟鰉(Chelon haematocheila)和前鳞龟鰉(Chelon affinis)种间遗传距离与种内遗传距离不形成"条形码间隙",ABGD将其划分为同一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种的分类阶元,所有物种均能聚为独立分支,得到有效区分.综上,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条形码可有效鉴定珠江口大多数鱼卵和仔稚鱼,但是COⅠ基因扩增成功率较低,12S rRNA基因部分近缘物种存在区分困难的情况,两种基因结合使用更能提高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 COⅠ基因 12S rRNA基因 鱼卵和仔稚鱼 DNA条形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基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发布背景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

摘要: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体系中,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占据重要位置。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关乎国家政策的落实成效,同时也会影响国有资产安全以及公共事业发展。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总体上较高,但也存在部分会计人员忽视行业规范,欠缺进取精神,职业操守出现偏差等问题,基于此强化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概念界定与内涵阐述,然后梳理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并剖析其成因,之后探讨强化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完善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职业道德 财会监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

摘要: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养殖过程中过度依赖药物、滥用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威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养殖过程安全控制技术,从养殖源头上消除水产品食用安全问题。本研究总结了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46-52]

关键词: 水产品 药物残留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形态功能群分类法,构建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选择受干扰较小的采样点为参照点,对候选参数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的评价参数,采用比值法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对保护区水体进行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变趋势为Ⅲ+Ⅳ+Ⅴ (春季)→Ⅲ+Ⅳ+Ⅴ+Ⅵ (夏季)→Ⅴ+Ⅵ (秋季)→Ⅳ+Ⅴ+Ⅵ (冬季),除核心区的优势功能群为Ⅲ+Ⅳ+Ⅴ+Ⅵ外,实验区、涡河和淮河干流优势功能群均为Ⅲ+Ⅳ+Ⅴ+Ⅵ。保护区68.06%的样点评价结果为“一般”及以上,总体水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具体表现为冬季优于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差的时间格局,以及淮河干流优于涡河、实验区优于核心区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区 浮游植物 水生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MBFG分类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