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600条记录
京郊山区中低产农田的红黄土及其改良利用(简报)

北京农业科学 1985

摘要:一、红黄土的概念及分布京郊平谷、怀柔、密云、房山等山区县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冲积洪积扇地区,分布大面积的红黄土.红黄土地带是山区的主要粮食产地和果树的种植地,但由于红黄土的物理性质不良、养分含量较低,粮食产量不高,小麦单产平均约400斤,属中低产农田的土壤.红黄土的生产潜力还是很大的,只要对土壤进行培肥改土的措施,充分发挥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北京农业科学 1985

摘要:自1978年以来,在豆店大队开展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机械化高产栽培已有七年,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并结合大面积生产做了较多的辅助试验,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小麦、玉米连年高产稳产.以1984年与1977年相比小麦增产48.8%;玉米增产105.72%.通过实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初步摸到了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基本规律和关键性技术措施.现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CJ—801株细胞毒理化特性和形态学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1985

摘要:用本所从北京地区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J—801株鸡体传递16代毒,经鸡胚法氏囊细胞,鸡胚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的适应和传代,培育成一株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致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的病毒株-CJ-801BKF,其滴度基本稳定在10~5TCID_(50)~10~8TCID_(50)。 CJ—801毒株经研究鉴定证明:病毒复制不受IUdR的影响,属于RNA核酸型;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具有无囊膜病毒的特点;在56℃水浴中经90分钟灭活,其感染滴度不下降,有较强的耐热性;能耐受10次以上反复冻融;在pH3环境中放置3小时仍有感染性,但滴度有所下降,在pH12环境中放置3小时丧失感染能力,说明病毒耐酸而对碱的耐受性差;病毒能通过100nm的微孔滤膜,而不能通过50nm的滤膜,说明病毒粒子大于50nm而小于100nm。在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质中装配,呈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为六边形或卵圆形,廿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直径约50~60n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胚胎移植研究进展

北京农业科学 1985

摘要:我国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1975年对牛的胚胎移植进行了研究,1978年取得牛的新鲜胚胎,1982年取得奶牛冷冻胚胎,1981年从国外引进新鲜胚胎,1982年引进奶牛冷冻胚胎.几年来,我国牛的胚胎移植据不完全统计,共超数排卵母牛377头,采出胚胎847个,每头平均采卵2.3个,其中可以用于移植的胚胎373个,占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农业环境保护

北京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农业环境问题,是中国环境的主要问题,只有保护农业环境,才能使我围环境得到根本好转.一、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由可更生的资源组成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赖以获得生活和生产资料的自然领域.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由农业生物赖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含苯并(a)茈污泥对水稻影响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85

摘要:关于污泥作肥料的经济效益,前几年曾做过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证明在旱地土壤上,施用向阳化工厂活性污泥一亩2000~5000斤,粮食作物一般增产10%以上。 本项盆栽试验,主要研究含苯并(a)芘污泥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以及苯并(a)芘在水稻体内各部位分布残留情况,进而逐步模清水稻是否吸收苯并(a)芘,为制定农用污泥施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商品瘦肉猪——杜×(长北)

农业科技通讯 1985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猪肉消费者对于猪肉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自1978年以来,在已往猪杂交优势利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又引进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开展了以瘦肉型种公猪为父本与北京黑猪和以北京黑猪为基础母本的杂种猪之间杂交效果的试验研究。几年来的试验,以北京黑猪为基础,利用了9个国内外优良猪种,其中包括4个瘦肉型猪种,对37个杂交组合,共进行了93次试验。其中对杜×(长北)小群试验进行了5次,中间试验进行了3次,选出了长×北二元和杜×(长北)三元杂交组合,为最佳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郊几种蔬菜上的菌核病及防治方法

北京农业科学 1985

摘要:通过近2—3年京郊蔬菜病害的调查,菌核病在白菜、黄瓜、蕃茄、甜椒、芹菜、菜豆、莴苣等蔬菜上均有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白菜种株贮存期因菌核病造成的烂叶子相当可观.1982年调查海淀区东北旺二队贮存的种株,因菌核造成的烂叶子达40%.当时看到的烂叶子上都长满白色密集的菌丝,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玉米抗旱增产的等雨晚播技术

北京农业科学 1985

摘要:玉米是一种需水量大的高产作物,水分条件的好坏对产量影响极大.玉米一生中,自拔节后至抽雄吐丝期间,是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称为水分临界期,此期缺水则形成"卡脖旱",轻则花药干瘪,花粉量减少,雌穗秃尖缺粒严重而产量下降,重则不能抽雄吐丝而完全无收.玉米的苗期则比较耐旱,轻度的干旱可以促进扎根蹲苗,有利于增强中后期的抗旱能力.山区的旱地玉米,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因此播种期的选择应该使其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条件相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体制的浅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5

摘要:今年五月,我随北京市农业科技考察团访问了美国著名的“小麦带”堪萨斯州和“玉米带”内布拉斯加州,重点了解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深感这是一种历史久、基础深厚的有效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