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菌酶协同发酵甜高粱秸秆工艺的优化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混菌为发酵菌种,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探究菌酶协同发酵对高粱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试验以甜高粱秸秆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酶,比较单一酶、混合酶对发酵后秸秆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酶协同发酵高粱秸秆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条件,考察发酵时间、酶菌比例、pH值和发酵温度对高粱秸秆发酵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 d,酶菌混合比例1∶3,pH 4.5,温度40℃。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品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达15.51%,菌酶协同处理可以提高甜高粱秸秆的饲用品质。

关键词: 甜高粱秸秆 饲用品质 发酵 菌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花器官特征的新疆杏品种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花粉微观特征差异,分析新疆杏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亲缘关系,为新疆杏资源的评价、鉴定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3个亚群(喀什亚群、和田亚群、库车亚群)中41个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微观形态特征。计算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其10个花器官性状及11个花粉微观特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当遗传距离为15.0时,3个亚群的41个品种可聚为4组,第I组有30个品种,包含和田亚群的木孜佳娜丽等10个品种,喀什亚群的细黑叶杏等11个品种,库车亚群的卡巴克西米西等8个品种;第II组有4个品种,包含和田亚群的洛浦洪待克、脆佳娜丽2个品种和库车亚群的黄其力干1个品种;第III组仅有库车亚群的克孜西米西1个品种;第IV组有粗黑叶杏等8个品种。当遗传距离为15.0时,来自3个亚群的41个品种聚为2组,第I组有36个品种,包含和田亚群的古木杏等13个品种,喀什亚群的乔尔胖等12个品种,库车亚群的卡巴克西米西等11个品种;第II组有叶城黑叶杏等5个品种。41个新疆栽培杏品种表型指标中孔频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花瓣数的遗传变异系数为1.85,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1.85%~75.68%,平均值为16.18%;Shannon-weaver指数幅度为5.01~5.43,平均值为5.33;Simpson指数幅度为0.97~0.98,平均值为0.97。【结论】供试的41个新疆杏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且遗传多样性丰富,主要体现在花瓣颜色、花瓣形状、单花重、孔径、孔频这5个方面。21个表型指标中孔频的变异最大,其变异最丰富,花瓣数变异最小,其遗传稳定性较好。花瓣纵横径比值、单花重、花瓣颜色、花瓣形状、孔径和孔频是进行表型多样性观测时重要指标。

关键词: 新疆杏品种 花器官表型性状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营养因子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外源营养因子,包括碳源、氮源、培养料、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分离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平板实验法进行试验。【结果】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培养巴尔喀什蘑菇较为合适的培养料有木屑、棉籽壳发酵料和芦苇基质,无机盐(MnSO4、FeSO4、CaCl2、CaSO4、CaCO3),维生素(B1、B2、B6、H、B9、B-h、C),及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6-BA、6-KT、赤霉素和腐殖酸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生长。【结论】不同外源营养因子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巴尔喀什蘑菇 外源营养因子 无机盐 维生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牛粪与核桃果枝的遥控自走式翻堆机发酵工艺优化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牛粪好氧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过程中,由于工艺参数不当造成的发酵周期长、肥料质量差及秸秆资源短缺等问题,以牛粪和核桃果枝为原料,以C/N比、菌剂类型、翻堆间隔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发芽指数、有机质质量分数、总养分质量分数为试验指标,在大量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较优的水平开展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工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C/N比为25,菌剂选用菌剂2,翻堆间隔时间为4 d时,牛粪好氧发酵的升温速度快,高温维持时间长,发酵周期短,发酵所得的生物有机肥产品的腐熟度高,有效活菌数(cfu)达到2×108个/g,总养分质量分数为14.86%,发芽指数可达96.6%。

关键词: 牛粪 核桃果枝 条垛式发酵 有机肥 参数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BAHD家族基因的鉴定及石细胞分化相关成员的筛选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梨酰基辅酶A依赖型酰基转移酶(BAHD)家族基因,系统分析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并筛选出与梨果实石细胞分化相关的BAHD家族成员。【方法】以Pfam转移酶家族蛋白质结构模型(PF02458)和模式植物HCT基因为参考,通过BAHD家族的保守基序HXXXD和DFGWG来鉴定梨BAHD家族基因,并结合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和粗皮果转录组数据初步筛选BAHD家族中与石细胞分化相关的成员。【结果】从梨(Pyrus bretschneideri ‘Dangshansu’)基因组中共筛选得到了92个转移酶基因,其中的81个基因含有BAHD家族保守基序。这81个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梨的15条染色体上,其中14个基因在基因组上有串联关系,15个基因有共线性关系。通过分析梨果实石细胞分化关键时期与粗皮果转录表达谱发现,19个BAHD家族基因在库尔勒香梨果实中表达丰度较高,且在石细胞分化时期及粗皮果中差异性表达,分别为木质素(4个基因)、香豆素(1个基因)、表皮蜡(1个基因)、木栓质(6个基因)和叶绿性挥发物(2个基因)合成酶相关基因,及油菜素内酯(3个基因)和黄酮类(1个基因)修饰相关酶编码基因以及1个功能未知基因。【结论】部分BAHD家族成员在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能参与木质素、香豆素、表皮蜡及木栓质的生物合成,同时还参与黄酮类及挥发性物质的修饰过程。

关键词: 果实 石细胞 基因组 转录组 BAHD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与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与筛选,为选育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提供种质依据.[方法]以新疆地方134个冬小麦品种和54个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鉴定材料的萌发期耐旱性.[结果]地方品种的芽长、根长、芽鲜重、根鲜重和根冠比受旱胁迫影响程度大于育成品种,除个别指标间无相关性外,多数指标间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确定4个独立的主成分作为耐旱性鉴定综合指标,材料分为5个耐旱性级别,134个地方品种中有7个高耐品种,54个育成品种中有3个高耐品种、18个耐旱品种,3个高耐品种均为伊犁地区选育的品种;18个耐旱品种中包括北疆地区的主栽品种新冬18号和南疆喀什地区的主栽品种新冬20号.[结论]筛选出10份强抗旱的新疆冬小麦品种.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资源;萌发期;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助剂激健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诱抗剂和助剂的组方,综合评估助剂激健对大丽轮枝菌V991防治显著增效的杀菌剂及施用方法,为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药/激健,生药/激健组合对V991菌丝进行菌丝生长速率实验,筛选出激健对V991菌丝显著增效的杀菌剂,通过盆栽黄萎病防治实验,分析诱抗剂、药/激健的施用措施和方法.[结果]激健可作为增效剂,可增加多菌灵、乙蒜素对V991菌丝生长的抑菌率,添加激健后,50 mg/kg多菌灵与5 mg/kg乙蒜素的菌丝生长抑菌率也分别由19.68%提高至35.49%和14.83%提高至26.29%,并且添加激健后,多菌灵与乙蒜素的EC50也分别由1.707 mg/kg降低至0.104 mg/kg和1.249 mg/kg降低至0.824 mg/kg,其药剂施用量也相应地降低了16.41和1.52倍,接菌前或接菌后施用诱抗剂,配合多菌灵/激健-乙蒜素/激健组合顺序施药的方式防治效果最好,其28 d后的防治效果仍可高达69.27%和62.70%.[结论]激健可作为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多菌灵、乙蒜素的增效剂,明显降低对大丽轮枝菌菌丝抑制的药剂施用量,盆栽黄萎病防病时,无论在接菌前或接菌后施用氨基寡糖素,并采用多菌灵/激健-乙蒜素/激健顺序施药组合均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最佳.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减施增效;助剂;增效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18个小麦品种的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越冬期4cm最低地温为-7.93℃条件下,春小麦品种平均出苗率(53.23%)显著高于冬小麦品种(34.20%),宁春系列品种的平均出苗率(60.83%)高于新春系列品种(42.67%);冬小麦品种的平均生育期较春小麦品种长6d且晚熟,新春系列品种的平均生育期(103d)长于农麦和永良系列品种(88d)及宁春系列品种(92d)。新春48号和新冬41号出苗率分别45.60%和52.00%,基本苗数分别为342.00万和390.00万/hm2,穗数分别为459.00万和365.00万/hm2,穗粒数分别为34.90和33.84;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为3.96和3.52;总光合势分别为247.00和231.21(m2·d)/m2,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经济系数均较高;生育期分别为104和106d;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各项指标,新春48号和新冬41号适合北疆地区临冬播种。

关键词: 临冬播种 小麦品种 出苗率 生育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线虫致病杆菌抑制灰葡萄孢的效应

微生物学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葡萄的贮期和品质,给葡萄产业带来极大损失。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采后病原菌生长已逐渐成为防治葡萄采后灰霉病的重要手段。【目的】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广谱高效的抑菌特性,从现有共生细菌资源中筛选对灰葡萄孢具有高拮抗作用的菌株,为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提供新的材料和研究方向。【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离筛选拮抗共生细菌,并对优选的高效拮抗共生细菌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进化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影响,利用损伤接种法对红地球葡萄防治效果进行验证。【结果】初步分离筛选共获得9株拮抗菌,复筛与复测得到一株抑菌效果显著的共生细菌(命名为ALL),经进化分析其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其16S 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MW488402,与菌株Xenorhabdus nematophila NC116聚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99.79%。扫描电镜观察该菌株导致灰葡萄孢菌丝扭曲变形、表面皱缩、失水塌陷,该菌株发酵(36h)上清液浓度为1%时对灰葡萄孢菌丝抑制率达44.5%。在葡萄常温防效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ALL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灰霉菌防治效果较好,3d后防效为63.50%。【结论】本研究应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生物防治葡萄贮期灰霉病,筛选出一株高效拮抗灰葡萄孢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而且其上清液对灰葡萄孢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为生物防治贮期葡萄灰霉病提供了新的生物材料和相关研究基础。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葡萄灰霉病 共生细菌 抑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松耕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深松耕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秸秆还田和常规翻耕条件下,以不深松棉田为对照(SST0),设置深松30 cm(SST1)、40 cm(SST2)、50 cm(SST3)处理,研究不同深松深度下棉花关键生育期土壤指标变化及其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深松能降低棉花生育期土壤体积质量、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同时使耕层土壤含盐量减小。与SST0相比,SST1、SST2、SST3处理0~6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84%、3.94%、4.78%,土壤紧实度降低1.84%、9.49%、16.57%。蕾期、花铃期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SST2最高,较SST0增加31.00%、64.50%,而土壤含盐量变化则与之相反,以SST2最低,较SST0下降11.10%、19.10%。深松显著促进了棉花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深松深度为40 cm时,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和生长特征值GT达到峰值,SST1、SST2、SST3产量较SST0提高0.26%、18.20%、2.45%。综上所述,深松40 cm时效果较好,对新疆棉田土壤特性改善和产量提高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深松 土壤特性 产量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